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我和新世界>第二章 陌生 第13节 周围的山水
头问赵飞道:“这悬崖那么高,我们怎么去叉河村呢?”

赵飞去水边的草丛中摸了一阵,找到一根麻绳,使劲一拖,拖出一条小船来,说道:“昨天先生说要去叉河村,我便在这里藏了一只船。”

刘满大为惊喜,高兴地跳上小船,失去平衡差点掉进水里。

小船顺水不需人划,速度竟然不慢。两岸树林浓密,枝叶上遮云天,下垂水面,各种鸟兽穿行其间,毛、羽绚丽。水面上不时有鱼跃起,哗啦一声响,溅起一片水花。河岸边上,随处可见螃蟹、甲鱼和水獭在活动,尤其水獭总是抬起闪亮的小眼睛盯着人看,可爱异常。

父女二人一路看来,不断摇头叹气,一会儿感叹实在太美了,一会儿后悔没带妈妈和弟弟来。

刘满忧虑地问道:“爸,几年以后,我们会改变这些景色吗?”

“应该不会。按照我的估计,大范围改变大地景观,那是30年以后的事情了,就算要发生,执行者也不会是我们。当然,我会制定很严格的环境保护和土地规划政策,保护这片美好的土地。这树林和河流里面,至少有几十种那个世界已经灭绝了的动物。它们应该得到保护。”

一路看着眼前繁茂的自然,随和河道转弯,眼前越来越开阔,透过枝叶的间隙中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广阔田地,看来刚才的山崖算是丘陵地带和冲积平原的分界点。

深吸一口气,刘遥又对女儿说道:“不过眼前我们要多关注自己的发展和安全。你看叉河村这么多的土地,能积累更多的财富和人口,这个村是我们的近邻,也是强邻,一定要搞好关系。而琼州府、明朝,比我们这两个村实力强大千万倍,我们要操心的事情很多啊。”

说话间小船驶出河湾,叉河村果然比梅家村要先进,竟然有个码头。绿油油的河水里泡着青石砌成的台阶,几位村妇蹲在上面洗衣,一派田园风光。

赵飞跟熟识的妇人招呼了几句,栓了小船带父女二人走上岸去。河埠头上面略微有些街市的样子,一家杂货店和一家瓷器坊比较醒目。赵飞介绍道:“我们村里会酿酒,这边人家会烧瓷器。这里跟海边的码头近些,商人都把货物在这个杂货店里交易。”

“海边还有个码头?”刘遥感兴趣地问道。

“码头不小呢。每年都有番邦的船只来跟我们交易,大家都去的。”

杂货店里的东西种类不多,主要是些铁匠铺里打出来的工具农具。刘遥拿起几件看过去,都打着俞字标记,也无法判断钢材的质量,估计跟梅家村里用的差不多,好不到哪里去。店铺也有一封封黄纸包着的白糖和瓷坛子里装着的酒,还有几样同样用黄纸包着,贴了一张红纸的点心,可惜三个人口袋里都没钱,也只好看看。刘遥细心地问了价钱,发现铁器的价格还挺高,而白糖的价格已经不算高。看来这个时代的人们掌握了做白糖的技术,有少了一个赚钱的途径。

看完杂货店,赵飞领着二人来到瓷器坊。这是一个典型的前店后厂的格局,店铺后面就是作坊,人还在店铺里就能闻到后面烧木炭的味道。瓷器店颇让人失望,就是些杯盘碗勺之类,形制和后世一样,还没有后世那么丰富。穿过店铺,就是进入作坊,最醒目的是斜斜地卧着一条龙窑,产量看上去不小。父女二人饶有兴致的从头到尾把制瓷器的流程看了一遍。刘遥又托赵飞介绍找到大师傅,问了一下最大能烧多大的器物。大师傅反问需要烧多大的东西,刘遥只好比划着告诉对方是一个一尺粗的管子,能烧多长烧多长,师傅说一尺没问题,长只能烧到三尺。刘遥接着又问包一窑瓷器需要多少钱。实际上他对这个时代的货币还是没有概念,但是了解来的大致数目还是可以判断下水道将成为一个奢侈品。

跟大师傅道谢以后,三人离开了瓷器店,在河边寻个有树荫的高处坐下,一边看叉河村的风景,一边拿出午饭来吃。实际上叉河村也没啥好看的,除了房子多一点,几乎跟梅家村完全一样。

吃完午饭,赵飞帮着收拾好喝水的竹筒,询问起来:“先生,我看你问大师傅的两件事,是要烧一窑的大管子吗?这是要干什么?”

刘遥很喜欢这个机灵的孩子,摸摸他的脑袋笑着说到时候就明白了,现在天机不可泄露。三人说笑几句就上了船,划着桨往回赶。他们没有注意到,就在刚才自己吃饭的地方,一个胖子带着几个人,正居高临下地打量着这条小船。

孙正刚自从看到骨粉和堆肥的效用之后,对刘遥是五体投地,几乎每天都来报告一下田里的事,有时碰不到刘遥,就在屋檐下蹲着等。一般等三十分钟左右还见不到人,孙正刚就站起身来,说声“嫂子我明天再来”便回去了,让姚英总觉得愧疚得很。

这天孙正刚的背影刚消失,刘遥父女二人就满头满脸汗水的回来了。

“你们还知道回来!人家孙正刚等你一天了!山里有蛇,有野猪,还有柴狗,还有熊!梅夫人都说怕得很,你们就不能消停点儿?”姚英眉头紧锁地唠叨。

父女二人一如既往地对唠叨采取不理睬政策,专注于找到的战利品。

“刘满,去做好纪录,这是石灰石,这是高岭土,就是瓷土,可以烧瓷器、水泥和炼钢炉的耐火砖。”

“这么有用啊!发达了。”

“实际上也都是常见矿物了,呵呵。尤其是石灰石,满世界都是的


状态提示:第二章 陌生 第13节 周围的山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