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娘您去休息吧,夜里风大,我在这里等就行了,小诗一回来我就去告诉您。”冯氏给老太太添了一件披风,劝道。

此时已是子时,唐小诗仍未回来,老太太放心不下,执意要在大堂里等小诗回来。

老太太自责道:“再多派些人出去找找,都这个时候了还没回来,我的心忧得慌……都怪我这个老太婆的馊主意。”

“新招的下人都派出去了,管家还找了些佃户帮忙,吴三哥手下的人也在找,娘,你就放心吧,小诗有那样大的本事,没人能欺负得了她,或许她只是不想让我们找到她。”

“再怎么有本事,那也是个姑娘家,我放心不下。”老太太执拗要等到唐小诗回来。

就在这时,院子掩着的门“吱——”一声被推开,冯氏打紧撑着灯笼上前看是不是唐小诗回来了。

是唐小诗。

一身男装,一股酒味,但却没有喝醉,脸上的表情很平静,没有了从家中冲出去时的那种怒意和纠结。

唐小诗看到已经老态龙钟的外祖母深夜了还在大堂里等她回来,脸上满是担忧之色,原本仅剩的一点点怒意也随之烟消云散,道:“外祖母,对不起,让您担忧了。”

“回来就好。”看到唐小诗安然无恙回来,老太太的皱纹舒展了几分。

翌日,老太太让冯氏把自己推到唐小诗的厢房里,而后冯氏很识趣地离开了。

“外祖母是来给你赔不是的,我知道你一定还在怪外祖母自作主张。”老太太说道。

唐小诗却道:“外祖母也是为了我着想,我怎会怪罪于外祖母?况且,问题出现在我与他身上,即便没有前天晚上的事情,有些话也还是要跟靖王爷说清楚,免得日子长久了产生误会。”

“靖王爷是个好归宿。”老太太说道,她本就不是纯粹来赔不是的,而是来当说客的,“你要相信外祖母的眼光,靖王爷可靠,你跟了他不会吃苦的,孩子,天底下好男人也就只有那么点多,你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不抓紧了还在等什么?”

唐小诗不知道怎么解释。难道跟老太太讲楚明的目的不单纯,楚明娶她只是为了他的天下?那样老太太一定会夸楚明胸怀大志,是个铮铮好男儿,更值得托付终生。

唐小诗说关注的与老太太在意的,终究不在一个层面上。

封建社会的女人太容易满足了,长期以来重男轻女的思想,让她们忽略了婚姻的基本是感情,她们会把男人们的疼惜和宠溺当□□情,并对此感恩戴德。

老太太看到楚明日常对唐小诗的照顾无微不至,很自然地就把这归类为“爱情”。

可唐小诗的身体里住着一个不安分的灵魂,她接受不了这样的爱情观,即便她的心里没有苏明的存在,她也接受不了楚明的表白。

唐小诗说道:“外祖母,你就别操心啦,我知道楚明是个好男人,他有本事,也有壮志,性子也好,可他真的不是我的菜。”

老太太疑惑,这个外孙女尽是会说一些让她听不懂的话,问道:“什么叫他不是你的菜?”

“他不合我胃口的意思。”

……

……

午饭的时候,楚明没有出现。晚饭的时候,楚明还是没有出现,小六同样不见人影了。

唐小诗以为楚明不辞而别了。

唐小诗暗想,也许是她的那番话让楚明明白没有必要再在她身上下功夫了吧,这样悄悄地走了也好,避免两个人再见面时尴尬,毕竟话已经捅破了。

解决了一个“麻烦”,这本应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唐小诗却开心不起来。

或许是这两日酒喝多了,舌头味蕾寡淡,桌上的饭菜尝着索然无味。

又过了一日,唐小诗和唐冬儿也该回长安了,她再不回去,诺大一个书院,韩先生一个人恐怕就扛不住了。

码头上,张家一家人都来送唐小诗,两个老人家心里最是难受,此去甚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见到唐小诗。

唐小诗劝两位老人和冯氏跟着她一块去长安,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才有家的感觉,可外祖父张渊却道:“长安,自然是要去的,但我们要等着你舅父混出个模样来,等着林儿金榜题名,那个时候再名正言顺地去长安。”

听完外祖父的话,唐小诗就不再劝了,因为她明白了,张家人也有张家人的骄傲。

冯氏说道:“我也不能去,我一个妇道人家,去那里不是给大刚和林儿添乱吗?况且爹娘在家,我这当儿媳的,放心不下。”

言罢,冯氏有些不好意思从马车上搬下两个沉甸甸的大包袱,里面装着她这些天来缝制衣服、鞋子,还有两大罐酱菜。

老太太骂道:“路途遥远,你真是不嫌事多,让小诗如何带这么多东西?况且,长安如何金贵的衣服没有,还用得着从家里带这些东西?”

唐小诗却明白这些都是舅母的心血,是一个妇人对远方丈夫和儿子的顾念,她把两个大包袱取过来,说道:“不打紧的,路上雇个役夫就是了。”

唐小诗答应了,冯氏很高兴。

黄元因为要参加会试,所以也跟着一块去往长安,他与大娘情意浓浓,有许多说不尽的不舍。

吴三哥是在最后的时刻赶过来的,坐在马车上没下来,远远朝唐小诗点了点头就走了。唐小诗明白,吴三哥是来告诉她,鹰奴已经放回长安,诱饵就在鹰奴身上。

唐小诗走水路,鹰奴走陆


状态提示:63.回长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