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宋工程师>第75章 南果北盐

“大人莫着急,听我慢慢讲来。”高峰安慰道。

我能不急吗?这可关系到我的仕途,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你没有我的感受。谷正无奈的坐了下来。

待谷正坐下后,高峰问道:“大人可听说过经济作物?”

看谷正摇头,高峰知道问对了,否则冒然去讲,反而会引起怀疑。

“这是我刚想出来的新名词,大人没听说过很正常。”高峰无耻地说道,随即解释起来:“经济作物是相对粮食来说的,它有的能食用,有的不能食用但可作为材料,有一点是共性的,就是它们能卖钱,我把这种作物称为经济作物。比如,这桌上的水果就是经济作物。”

高峰以自己的理解诠释了经济作物的定义,反正没人听得懂,更不会有人提出异议,对不对就这样了。

看众人听懂了,高峰接着道:“在南边沙地上,可以大量种植经济作物,特别是水果,这样既可以固沙防化,又可以有收成,何乐不为?再者说,沙地长出的水果要比其它地里长出的要甜,其价值也会更高,如此的两全之策,岂不算变废为宝?”

“你这个建议是不错,可你有没有想过,若我们大面积种植水果,如葡萄、柿子、桃等,它们的销路和贮存如何保证?万一烂在地里,如何产生价值?还有,这些经济作物种植的成本可不低呀!”谷正也不是白给的,这也是他最担心的地方,因此问题问得十分尖锐。

说的也是,除了梨外,其他水果都不能长期保存,有的连运输都成问题,再算上种植成本,可能会亏得连裤子都没有了。

听到这个问题,高峰似胸有成竹,只听他说道:“销售的问题过会再回答,我倒有一种水果符合大面积种植条件。”

“什么水果?”谷正急问道。

“苹果。”高峰答道。

“苹果?”谷正疑问起来,甚至侧头看了看周边几人,看大家都摇头,便知道不是自己的见识浅薄,而是又来了个新名词。

知道自己又摆了一道乌龙,高峰讪笑一下道:“柰,大家总听说过吧,这是一种新型的柰,我把它称为苹果,就是为了区别一般的柰,还有一点是它比柰好吃,也便于存放和运输,因此是最适合大面积种植的物种。”

实际上,这句话高峰说错了,柰其实是苹果的一种,但大家都不知道苹果,他当然要说苹果是柰的一种了。

在宋朝,苹果还没有传入中原,因此大家不知道也属正常,不过,此物在吐蕃那边倒是有的种植。

高峰之所以提议种植苹果,一是得益于他的同学的介绍。丰县是苹果之乡,特别是红富士苹果,已远销大江南北,其种植地点就在县南沙地之中。

二是他在李奇坤家中发现了两棵果树,不过李奇坤依然把它称作柰,高峰没有对其说明,倒是抱有一份私心。

“据我所知,柰从育苗到成树,要很长的过程,如何保证尽快大面积种植呢?”谷正又问道。

这一点大家倒都有共识,因此听后纷纷点头认同。

你们不行,哥行呀,哥不用直接育苹果树的苗,哥可以育海棠苗,然后嫁接不就行了,这是后世育苹果树的常用方法,实在是太简单了。

“大人,我可以与官府签个协约,两年内保证提供十万棵以上的苹果树苗,价格也尽量从优,如何?”高峰根本不再向他们解释,就是解释也是白说,还不如来生硬的好。

“好,你若能办到这一点,我用官府的名义向上为你请功。”谷正爽快地答应下来,这种坐享其成的事谁不愿意干?

“请功倒不必,只是育苗需要一些土地,还请大人—。”活可以干,却不能白干,适当的收取点好处还是可以的。

“你要多少地?什么土质?符加什么要求一并说出来。”做为一县之头,这点小权利还是有的,谷正很爽快地答应道。

“两百亩地,只要不是沙地就行,我住在城南董家庄园,最好—”

“行,在城南离董家庄园西五里的地方,正好有一块闲地,差不多有三百亩,你可以使用三年,不过,三年后可是要收回的。”不等高峰把话说完,谷正便打断他说道。

“如此甚好。”高峰感谢道。这下赚大了,拿公家的地赚私人的钱,这种好事可不好找。

“城南说完了,城北呢?城北又能种什么?”对高峰的建议,谷正基本上是满意的,若真如他所说,倒了却了一份心愿,想起城北他也充满着希望。

“城北倒不用种植什么,因为它本身就是个大金矿。”高峰说道。

“什么?金矿?还有这种事?”不但谷正出声惊叫起来,就是其他人也震惊莫名,有这种好事为何没有人知道,而你一个小毛孩子又是怎么知道的?

又闹笑话了不是?高峰简直是无语摇头,自己的用语什么时候才能规范一点呢?

“大人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是说那里有一个地下大盐矿,盐能卖钱,所以我把它比喻成了金矿。”高峰解释道。

丰县有盐矿高峰也是听同学讲的。据说此地盐矿区域有上百平方公里,储量有上百亿吨,属于富矿,含矿率极高,而且岩盐分布集中、盐质较好,极具开采价值,最主要的是后世已经在此开采,而且远销省内外。

所以当高峰一听说城北有盐碱地时,第一想法就是地下的盐矿在作祟,在此挖掘定能挖出盐来。

就算是金矿换成了盐矿也出乎了众人的认


状态提示:第75章 南果北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