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战是通过各种信息的传递,给对方进行心理上的施压,让其不战自败的一种手段,但是有一点可以的肯定的是,舆论战需要配合实际的行动,否则还真的很难发挥出它的实际性作用,用澳洲人的话来说就是要配合一些实际性的小规模战役。
小规模的战役决定了舆论战最终的胜利,毕竟只有通过展示出自己强大的一面,对方才有可能会接受你的条件,不然他们凭什么接受你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之下,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战争手段来进行一场战役。毕竟不管怎么说,战役是关键性作用的。
不过老孙根本不用发动战争这样的事情,因为已经有人替他解决了这个问题,澳洲军团已经攻下了赣州,正在朝着南昌方向挺近,这期间阿济格的部队根本就是毫无还手之力。
这样情况下,要是对方还不投降只能说明他们傻,连阿济格的主力部队都不是人家的对手,你们还跟着后背和人家打,这不是找死吗。
虽说孙传庭的部队不是澳洲完全主力,但他本人也是一点儿也不弱,这是可以肯定的,人家手里拿着的武器都要比你先进的多,不说别的,光是这一点你就无法与人相比较。
所以不管怎么说,你还是得投降,阿济格都不是对手,吴三桂也在观望,自己这样的一个小总兵哪里是人家对手。
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的情况下,很多已经投降了满清的明军纷纷前来投诚。
但是可以说澳洲了面对的阿济格大军可是一点儿也不好对付,这些人都是精锐部队,澳洲要对付他们还真的需要一点儿实力,不然可就真的没法和人家比。
即便是被打的接连败退的阿济格,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他手里的大军还没有损失什么,要想组织一场反攻还是非常容易的。
这是不是他们的计谋目前还不知道,从战场上的判断来看,至少他们的实力有限,正面交战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士气高涨,不至于一败涂地。
但即便是这样,也少不了别人的猜测,毕竟你终究还是战败了,这战败了可就不一样了在一些人眼里那就是作战失利,所以一方面澳洲的大军还在前面作战,一方面组织人手展开舆论宣传。
宣传满清的战事不利,甚至说他们的兵力不够等,加上澳洲的大军源源不断的调过来,基本上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相信了他们的话,这澳洲人作战还是非常厉害的,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攻下了赣州,正在挥军北上看样子光复整个江西也没有问题吧。
广州城内举行个盛大的庆祝活动,以此表示对这次战役的胜利,当然另外一方面他们也在密切注意着前方的战报。
从各种情况来看,满清的主力部队其实还没有受到重创,甚至多尔衮还在增兵,为了能够打赢这场战争他们也的确够拼的,毕竟不管怎么说他们必须要打赢,不然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一场无法想象的大投降。
那些刚刚投靠过来没有多久的大明士兵,很快就会转投到大明一边,充当他们的帮手,对付满清。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没有打赢可见会造成怎样的连锁反应,阿济格必然也会受到惩罚,别说是他,即便是多尔衮自己恐怕也逃不了一番追责,毕竟朝廷里看他不顺眼的人多的是。
总是有人想着要将他置于死地,但碍于他的军功加上阿济格等在带领军,拥有绝对的实力,才没有急着对他发动攻击,但这不代表他们就会放弃将他拉下马的。
澳洲是知道这种情况的,毕竟不管怎么说也是穿越过来的人,大概了解一些他们的目前的情况,知道多尔衮的反对者很多,这个时候阿济格即便是利用战术撤退也会被人抓住把柄。
但同时也给了澳洲一个利用舆论的机会,那就是利用舆论的机会,让他们的士气下降。
阿济格在朝廷内被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甚至传出了他与澳洲人达成协议,故意撤军这样的传言出来,不得不说有时候一个统兵将领在外要是不被信任那是多么一件悲哀的事情。
但是好在他有多尔衮对他的支持,这就是他最大的依靠,要是没有多尔衮估计这会都有可能被人给撤换了下来,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必须打败澳洲人。
澳洲军团与阿济格之间的战斗虽然以澳洲的胜利为开局,但是从参谋部的情况来看,其实并没有多大高兴的。
一支部队如果是被慢慢的打败消耗掉兵力还好说,关键是阿济格的部队没有多大的损伤,这对澳洲来说可就是一个大问题了,你没有受到损伤,那说明什么,说明你的实力还是有的,可能存在着反击的可能性。
所以前线作战的部队基本上保持着高度的紧张状态,密切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但是同时又不忘记停止进攻,毕竟进军太快的话,很有可能造成后方的支援跟不上。
加上孙传庭那边目前还没有拿下湖南与澳洲军团进行合围,所以进军快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老孙这边的情况却是有点儿特殊,因为这边的基本上都是大明投靠过去的部队,在知道阿济格接连失败的消息之后,他们果断的放弃了跟着满清,而是选择了重新站在大明一方。
加上孙传庭的不断的施压,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些家伙投靠了他,湖南一战基本上没有损失什么兵力,就几乎收复了全境。
这可是大事啊,由老孙领导的部队居然没有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