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的三天前的样子,一个风仙道骨的白发老人悄然出了咸阳,先是南下六百里,之后径直往东四百里,最后抵达东海之滨。
该处,有一孤立成崖的小岛,就挨着海岸,岛上灌木丛生。但奇怪的是,岛上几乎见不到能移动的活物。
还有就是小岛附近的海浪尤为的凶猛,明浪暗涌犬牙交错,过往船只极难靠近。所以常年以来,也就少有人到的陡峭小岛上去过。
虽然少有人上过小岛,但从旁经过的人倒不至于一个都没有,而据其中一些人的讲述,时常能听到小岛上有惊悚的叫声传出。
一时间流言四起,有人认为那小岛之上定然盘踞有大量的妖怪,或者说有凶狠大妖,而那些声音就是这些妖物所发出的。
居住在离小岛不算太远的岸上的百姓,以及时常从旁出海捕鱼的渔民,习惯管这个小岛叫做是妖魔岛。
虽说出海捕鱼的都是胆大搏命之人,但面对妖鬼邪魅,还是忍不住会发憷,而不愿过于靠近。更何况小岛附近海域也少有鱼类可捕,大伙也就更不愿靠近那里了。
但那儒雅老人来到东海之岸之后,径直就要出海,而且要到那小岛上去。
有渔民正好出海捕鱼归来,便好心想要劝阻老人,好说歹说,以免老人白白丢了性命。
无奈的是,老人看似儒雅冷静,却固执的很,非要出海到那小岛上去。
苦劝无果之后,心地善良的渔民不愿看着老人就这么葬送了性命,便说要亲自划船将老人送到小岛附近。希望老人见到小岛的古怪之后,能够“悬崖勒马”。
殊知被老人笑着婉拒,仍旧执意要去那里。
既是出海,那自然是需要船只的,且小岛附近的海水古怪近妖,凶猛的很,更是需要大的稳固的船只。渔民好心要借老人稳固船只,却再次被老人婉拒。
渔民很是不解,又是好一顿苦口婆心。
约莫是盛情难却,老人终究还是接受了渔民的帮助,但让渔民哭笑不得的是,老人仅仅只是借了一支船桨而已。
“小岛附近的东海之水何等凶险,难不成他还想单凭这一支船桨渡海?!”
初时所有渔民都以为老人是疯了,直到亲眼看见老人脚踏一支船桨,飘摇出了东海,渔民们这才恍然,原来是遇见了活神仙。
风仙道骨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奉了三代帝王之命负责镇守骊山的司掌大人,袁梦方!
而袁梦方所要去的小岛,也不是籍籍无名,正好相反的是,该岛赫赫有名,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凶名赫赫。
只因为该岛的名字叫“斩妖台”。
不去说那些普通百姓,就是江湖中人,也极少有人到过,或者说亲眼见过这东海斩妖台,但“斩妖台”这三个字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的上是如惊雷贯耳。
“骊山脚下跪万民,斩妖台上斩万妖”,这是民间的一个说法,虽说骊山与斩妖台有些风牛马不相及,但也由此可以看出斩妖台的名头之大。
斩妖台上到底有没有斩杀过万妖,这一点无从考证,但斩妖台上斩过妖圣这件事情却是千真万确的。只不过五百年来,事实渐渐被人们传的走了样,多数的人以为这只是一个书生与狐妖的动人爱情故事而已。
一桨渡海的袁梦方此刻站在小岛的崖顶上,望着身前那被已然快要疯长草木完全淹没的斩妖台,有些愣愣出神。
这位修为高深莫测的司掌大人看起来有些思绪飘飞,难道是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置身于五百年前的灭世风雨中了?
良久,司掌大人终于回神。
司掌大人看着那疯长草木,不由得叹气一声,摇头苦笑道:“还是我司天台看着讨喜一些。”
老人目光如电,管中窥豹,透过疯长草木窥探到了里面的那古朴石台。
就大小而言,该古朴石台足足有三个司天台大小,甚至还不止。
不知历经了多少风吹雨打的古朴石台中心有一大滩早已干透的紫红血迹,一直蔓延到石台边缘,最后顺着石台的侧壁滑落下来。
紫红之血滑落之处,草木最盛,其势近妖。
惊鸿一瞥,却俨然足以领略得到斩妖台的骇然。
这一日,司掌大人没来由的在这古怪石台上折腾了一个昼夜,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东西。
等到了第二日天明的时候,古朴石台之上和四周的草木早已被清除干净,斩妖台终于露出了全貌。
石台刚被清理出来的时候,袁梦方清楚看到石台上的满目疮痍,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曾经的满目疮痍所留下的痕迹。
五百年前有狐妖被困于此,一书生为救狐妖不惜逆天跪请天劫。天劫降临,斩妖台差些被夷为平地。
虽说此后五百年来,陆陆续续做了修复,但昔日的恐怖痕迹却是不能完全修复的了。
日头如一团大火球,从东海尽头升起,折腾了一个昼夜的司掌大人终于拿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东西自石台之中取出,费了袁梦方九牛二虎之力。一本丹书铁券,上书儒家圣文;一把拂尘,上刻神秘道符。
斩妖台之所以可困妖圣,据说全仰仗于石台之中的三件宝物。
三宝正好对应儒释道三教,分别是儒家的丹书铁卷,道家的拂尘,和释家佛门的舍利子。且这三物皆出自三教的圣人之手,近乎仙家法宝。
早在龙虎山将摄妖碑遍布九州之前,九州大地上妖邪之物肆虐,斩妖台上每日都在斩妖,可谓是斩妖无数。所以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