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那时候英姐儿腰上手上都在流血,可她还是慢慢靠近我想拉我到她那边去。实在是那树枝太小承受不住没法子靠近,她才放弃,然后她就不停地安慰我别怕,说上头的人一定会来救我们的。要不是英姐姐,我这会子恐怕都……英姐姐,你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虽然已经听申衡粗略地讲过,但这时候听当事人自己详细地说一遍,那感受还是大不一样。申老夫人动容地走上前,拉着雷三姑娘的手道:“好孩子,告诉祖母你当时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就那么勇敢呢?”
雷三姑娘不好意思地道:“什么勇敢呀,琼英当时就是想着菱姐儿比我小,又细皮嫩肉地,那些苦她哪里受得住,就自然地护着她了。”
申老夫人拍着雷三姑娘的手背,感叹道:“好孩子,不愧是雷家的子孙。听衡哥儿的曾祖父说,当初你家曾祖父在战场上也是这么护着衡哥儿的曾祖父,结果自己被砍了两刀差点没命。雷家于申家有大恩哪。”
雷大太太汗颜道:“您老快别这么说,申家祖上也救过雷家祖上的。”申老夫人摇头:“那不同,那不过是花了些银子的事情,一般人都做得到。”
接下来,申老夫人又问方采蘩和雷三姑娘在潭阳交往的事情,问两个人怎么成了好朋友的。方采蘩知道老太太这是在考察雷三姑娘呢,自然是委婉含蓄地夸赞雷三姑娘人品好,且很能干。
申老夫人听完很是满意,最后道:“强哥儿媳妇,你看英姐儿伤得这么重,老在这里打扰人家方家也不方便,还是让英姐儿去我们家养伤吧。”
雷大太太摇头道:“婶子一番好意我们心领了,我们娘俩还没去给您请安,您老做长辈的先来探望英姐儿,我已然是很不安了。如今英姐儿伤得这么重,我们更不好意思去府上叨扰了。”
自己以为雷家和申家的关系远比雷家和方家的关系深厚,可雷大太太的话却明白地告诉自己,相比较申家,她觉得方家更值得亲近。人家本来是要拜访自家才入京的,结果却变成如今这样的局面,都是大媳妇盛气凌人瞧不起人造成的。
申老夫人内心叹息,嘴上却道:“那好吧,我看方侍郎一家待你们极为热忱周到,英姐儿又和方家姐妹投契,留在方家应该更加有利于她养伤。强哥儿媳妇,有些话,等你明日来了我们家,咱们娘俩再详谈吧。”
申家祖孙走后,方家又陆续来了几家探望方家姐妹的人,胡氏和方采蘩忙于招待客人,顾不上和雷家母女谈论申家之事,直到晚上才得空。胡氏和方采蘩都觉着申老夫人的态度和吕氏相差太大,只怕她老人家是看好申衡和雷三姑娘这门亲事的。
雷大太太其实也有同感,不过想到吕氏的态度,她还是打消了将闺女嫁到申家的念头。胡氏劝道:“一般人家,遇上个不喜欢自己的婆婆,日子委实难过。不过英姐儿嫁到申家去,若是夫婿疼爱夫妻一心,再加上有个祖母做后盾,日子还是不会过得差吧。”
雷大太太摇头:“夫妻同心,这个谁敢保证。今日看申家老太太这架势,倒是诚心诚意让两家结亲。只要她老人家有心,这亲事不一定非落在我们英姐儿和申衡的身上。我们家三弟的长女和申家三爷的长子年岁也相当,一个十四,一个十一,只不过再等几年就是了。这两个孩子的爹自□□好,由他们来完成长辈的心愿其实是是最合适的。”
等大人走后,方采蘩悄悄问雷三姑娘对申衡印象怎么样。雷三姑娘犹豫了一下道:“那人瞧着倒是个好的,只是……哎,说这个做什么,横竖这事我娘做主。”方采蘩觉得也是,可心里却还是有些遗憾,她是打心眼里希望好友能嫁到京城来的。
次日雷大太太在方府用过早膳后,就带着礼品去了申家,盘桓到下午方家都快准备晚膳了才回来。回来后拉着胡氏就去了方采蘩的院子,然后告诉大家说自己已经和申老夫人说好了申衡和雷三姑娘的亲事,打算媒人就请于氏,三日后就将亲事定下来。
这转变也太快了吧,方家母女面面相觑,雷三姑娘更是不敢相信地望着自家老娘。见大家都不解地望着自己,雷大太太忙解释起来。
她说自己到了申家,受到了申家上下的热情接待。申家的几个儿媳妇带着小辈都来给自己见礼。然后申老夫人遣退了小辈,单留下自己和吕氏。老太太说自己昨日回到家后,就接到了西北大儿子的书信。申简在书信里催促着家里快点将申衡和雷三姑娘的亲事定下来。说自己打算让申衡婚后就去下面的卫所历练,成了亲也方便带着家眷去。
申老夫人就说自己很喜欢雷三姑娘,觉得她会是申衡的良配,打算请陆将军夫人做媒人,这几日就将亲事定下来,问雷大太太意下如何。
雷大太太见吕氏虽然也附和着申老夫人的话,但欢喜的神色颇为勉强,本想说自己闺女配不上申衡。但转而一想,申家真正当家的是申老太太和申简,既然是这两个人一心让申衡娶自家闺女,吕氏再不平又如何。
当然更重要的是闺女婚后就跟着女婿去了卫所,根本不会和吕氏这个婆婆一道生活,即便吕氏对闺女再不满,又能如何呢?于是她稍加犹豫后就答应了。
原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