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凶手,”小张同志即向李同志分析说;“那个暗中往举报箱里塞匿名信的人,有可能就是杀害杨小叶的凶手。”
小李同志点了点头,按照书本知识,进行推理分析说:“有可能是人贩子,当看到竹根县法庭在法制报上登载的杨小叶向丈夫提出离婚,限期一百天内到法庭办理离婚手续。从而得知杨小叶并没被打死,但是,不敢断定。”
“到底怎么回事?”柳絮飞扬不明白,问:“就连杀害杨小叶的凶手也会产生疑问,明明已经打死了,当时凶手还摸了摸鼻孔,感到已经停止呼吸,怎么还活着呢!”
“这些都是天意,老天不会容忍,”小张同志一针见血的推理出凶手的心理表现,“所以,犯罪分子心里害怕,虽然见报,不知真假。”
小李同志接着分析,“为了看看真假,即悄悄地潜回竹根县查看,却不敢到法庭与杨小叶办理离婚手续。”
二人一唱一和的推理分析,小张同志接着:“当得知杨小叶已经另嫁杨柳青,突然醋意大发,毕竟曾是自己的妻子,随写一封匿名信塞进举报箱,借用警察的权力,达到报复杨柳青,替自己抓回杨小叶之目的。”
小李同志倒反过来,推理分析,“这只是一种猜想推理,也有可能,凶手感到杨小叶的容貌不错,可以个好价钱,何不弄回来,转他人呢!”
“可是,”小张同志还是有些弄不懂,因为在来竹根县之前,打拐办负责人已经把整个案子介绍清楚了,“他与杨柳青是怎么认识的?那三千块钱的欠条是谁写的?”
小李同志摇了摇头,自己说不清楚,“可知,杨柳青始终不承认与写匿名信的人认识。”
“所以才提出验证笔迹,”小张同志说出技术鉴定处出示的鉴定报告:“从笔迹鉴定来说,欠条与匿名信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说明并不是杨小叶的丈夫写的。举报人是不是诬陷杨柳青还很难说。”
小李同志即向柳絮飞扬说:“那么,你提出是凶手栽赃陷害哥哥,就不能成立,所以,局里不会释放杨柳青。”
此时柳絮飞扬正观望山上的梯田,山上也可以栽水稻,一片黄澄澄的晚稻,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绿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叶上闪耀着晶莹的露珠。即回过头来提出:“常言道;敌变我变,既然你们分析出,有新的发现,就应该调整抓捕对象,有抓捕杨小叶改为抓捕举报人。”
“所言极是!”小张同志点了点头,“要想弄清往举报箱投匿名信的真正目的,也只有抓到举报人,才能把所有的案情查清。”
这时,三人分析推理完后,开始商量如何抓捕写匿名信的犯罪嫌疑人来。
小李同志首先提出:“我认为,理应跟踪追击,就从举报箱打主意,采取柳絮飞扬的办法,扮装杨小叶,打进敌人内部,挖出那背后的犯罪分子,他们一定是团伙,做买妇女儿童的人贩子生意,说不定是一起大案,要案。”
“大案,要案……”小张同志闻听所言,心中暗喜,暗暗下起决心,并说出心里话:“自己多想破除一件惊天动地的大案啊,那会一鸣惊人,可以在公安战线上披红戴花,立下奇功……”
“哪个不想立奇功。”小李同志闻听披红戴花,喜不自禁,是人都想做出贡献,同样道出心里话,“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生长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年轻人,思想进步,理应有理想,有抱负,从学校走向社会,有着一颗火热的心,我们一定要把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