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最强刀锋>第223章 归建

两天后,风尘仆仆的魏裕民赶来了。他在南疆前线时,被炸伤了右眼,虽然没有失明,右眼视力却急剧下降。部队回撤后,领了一个二等功和一个伤残证明,转业回了老家。

尽管是南疆功臣,可他只是个排级的小军官,加上转业前给他提的那一级,也不过是个副连而已。回到家里,当地政府并没有因为他是个南疆功臣和他的干部身份,安排他进政府部门当干部,只是给他在当地的一家集体小工厂里安排了一个工人的工作。

对此,魏裕民并没有过多的抱怨,他知道,比起那些复员的农村兵,比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能给他安排一份工作,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那些复员的农村兵,他们只能回乡再次成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除了逢年过节时,各地政府按照名单发一份象征性的慰问品之外,很难再有别的什么照顾。

这倒不是国家忘记了他们,而是改革开放不久的国家,现在还没有财力给予他们更多。

可当他发现他所在的集体小工厂里,一帮管理者和供销人员相互勾结,很快就把厂里的集体财产变成了私人财产,工厂频临破产,他的工作也即将失去。他数次举报却无人关心过问后,他终于感到了愤怒。

魏裕民一怒之下,干脆连这个工作也不要了,辞职南下,用他的转业安家费做本钱,干起了倒爷。这几年,他南来北往不辞辛苦,总算也跨入了万元户的行列,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先富起来的一群人之一。

可就算是眼下薄有身家的他,在看到那一背囊钱的时候,也禁不住呆了一下。

听完柏卫国和高炀的设想,魏裕民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做为一名转业军人,他非常清楚他们这些复员转业的战友现在的处境。而做为一名曾经的军官,他也清楚柏卫国他们所冒的风险。

“我会在广州开一家公司,这几年,我对那里相对熟悉,也认识不少香港和广东的商人。如果合适的话,看看能不能开个厂,安置战友们和他们的家属子女,给他们一份保障。”

魏裕民郑重的向柏卫国做出保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键不在给他们保障,而是培养教会他们管理和一门技术。随着时间流逝,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战友离开部队,可我们这些人,除了会玩枪打仗杀人,其它又会什么?

而且,我在想,除开我们的战友,还有其它许多兄弟部队的转退军人,他们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等慢慢的培养出一批人才,把企业逐渐做大做强,然后,尽我们的能力,能帮则帮吧。”

柏卫国特别叮嘱魏裕民,八十万元听起来很多,可真要分散着发出去,就算按眼下的普通工资标准,每月发个七八十块,人不用多,有一百个人,这笔钱又能用几年?

所以,要真正的发挥帮扶作用,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既要出钱扶持战友家属,又要让这些战友家属们能创造效益反哺回来,这样,才能帮到更多的人。

毕竟,象这次这样截留缴获的机会很少,而且,以后他也不打算再这么干。

对于柏卫国的这个说法,不管是魏裕民还是高炀都没有意见,能把战友们的家属子弟培养成各种人才,还有什么帮助能比这样的扶持力度更大?

情况沟通完毕,魏裕民没有多做停留,立刻带着钱和钻石离开了营地。象魏裕民这样,从营地带走一个大大的背囊,要是被有心人看到,难说以后不会是个麻烦。

出于安全起见,柏卫国让高炀换上便装,远远的跟在魏裕民身后,担任保护,直到看着魏裕民安全的上车之后才回来。

魏裕民走了,柏卫国隐隐悬着的心总算放下大半。在此之前,手上的这笔钱,真象一个烫手的山芋,始终让柏卫国有点心神不宁。而现在,他终于可以安心的休整,等待新的命令下达。

三天后,特派员刘志强来到了营地,向柏卫国小队宣读了西北军区和西南军区联合签署的嘉奖令,至于战斗总结和评功评奖,则要柏卫国小队归建后自行处理。同时,也宣布了柏卫国结束任务归建的命令。

听到可以归建了,小队成员都露出了笑容,终于可以躲开南方丛林里的蚊子毒虫的叮咬了,也终于可以告别这个水电不通,晚上只能抬头数星星的鬼地方了。

倒是这里的边防部队对他们的离去有点不舍。原本,他们还想鼓动军区去和西北军区交涉,把柏卫国小队留下来的,可等他们听说,柏卫国他们这支部队,是通过全军区选拔,才挑出一百多人组建起来的之后,才熄了这点小心思。于是,他们退而求其次,希望能把柏卫国小队多留一段时间,帮助他们也组建一支类似的部队。

可他们打听柏卫国小队底细的风声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西北军区的首长们耳中,登时就惹急了西北军区的头头脑脑们,立刻要求柏卫国小队马上归建。

再把这个小队留在外面,风险实在太大了。万一被人做通了总部首长的工作,金口一开,这个小队就可能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无论如何,这样的风险不能冒,帮人帮到自己泪流满面,那就太亏了。

只是这样急吼吼的催促柏卫国小队归建,有点不好意思。关键时刻,军区参谋长蒙俊明想出一个主意,要求特勤大队新组建的陆航直升机中队出动,美其名曰进行长途机动和兵力投送演习,而演习的科目


状态提示:第223章 归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