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弹劾
作为太子来说,要做一件事情,很多时候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了,甚至连一句话没有,只要一个暗示就可以了。
一位曾担任太子属官司议郎的御史向通过御史台向中书省上了一道弹劾的折子。
这被弹劾也不一定是坏事,只要做事就有可能犯错,这犯错就会被拿住把柄,所以你干的事越多,被弹劾的次数也就越多,也就说明起码你是勤勉于事的。
要是没人弹劾你的话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像孔颖达、李纲这样的清贵职务,没人会和这样的人过不去;第二种就是说明你的人脉好到所有人都不弹劾你的地步。
这第二种情况出现的话,说明你基本上离死也就不远了,收买人心基本和预谋造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当这中书省负责分拣奏章的低级官员将这份折子呈上王珪的时候,王珪刚刚批阅完了一天的公文,惬意的品着长孙澹送的茶叶。
“唔,这小子还藏的有私货啊,以前在他的那家‘盛和轩’里可没有这种茶叶啊。”心里暗自好笑的王珪一翻开奏折,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这小子这是得罪那位高官了啊这是。”王珪自言自语的说。
“呵,好家伙,出手的居然是太子,这两人却是怎么杠上了?这得让辅机好好看看啊。”王珪一脸的得意,揣好折子就出了门去了隔壁的公事房。
“辅机啊,奇闻哦。”王珪一进屋子就对着长孙无忌喊了起来。
“什么事?能让你叔玠如此兴师动众?”长孙无忌还是那副泰山崩于顶而面不改色的表情,今天恰好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和侍中王珪当值,是以这王珪就过来了。
“今天倒是有奇事一件啊。”
“什么奇事?”
“有人被弹劾了。”
“你要是闲得没事就把我面前这堆需要处理的公文拿过去处理了,这有人被弹劾还是奇事?一天每个几十封弹劾的奏章,那御史台韦挺的人就该裁撤一些了。”长孙无忌难得的开起了这种淡开水模式的玩笑。
“这弹劾是没什么,每天弹劾你我的都不少,可是这人还没上任就被弹劾这算的上新闻了吗?”王珪不以为意。
“哦,那就是以前翻的事呗。”长孙无忌索性和王珪扯了起来,顺便休息。
“不是,此人之前没当过什么正儿八经的官员。”王珪嘴角有一些笑意。
“哦,那倒确实是奇事。”
“呶,这里,你拿去看一下就知道了。”王珪将奏折低了过去。
“这不合规矩。”长孙无忌却是没有接。
“你今天可当值哦,遇有紧急事务可有当值人合议的。”
“这又不是什么紧急事务。”
“我觉得是,而且我还拿不定主意。”长孙无忌被王珪搞的有些头大,这王珪的惫懒是出了名的。
接过折子的长孙无忌不是头大而是太大了。
这份折子是弹劾长孙澹的,弹劾的理由是长孙澹有三条大的罪状和十二条小罪状。
为什么这么多,在中枢浸淫多年的长孙无忌自是门清,那帮御史连你出门喝个水都能和有伤风化联系起来,这十五条已经算是很少的了。
主要的罪状有三:第一,在荆州期间勾结武士彟打压地方士绅;第二,以子爵身份操持贱业与民争利;第三,私自酿酒。
这捕风捉影的三条钱两条说的很大,却是将台面底下的拿到台面上来说而已,倒是不具有多少杀伤力,可这第三条就麻烦了。
长孙澹一直在打擦边球,这贞观初年由于连续受灾粮食缺乏到长安要把科举的部分考试放到东都洛阳,所以贞观初年朝廷连续几年严令不准民间私自酿酒,到了现在确实还没有将禁令解除。
虽然此时经过几年的丰收,粮食不在匮乏,可这法律毕竟是法律,没人说也就罢了,一旦有人捅了出来,这就麻烦了。
尽管长孙澹没有发卖,可是酿了就是酿了,这没有什么可说的。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长孙无忌自是知道的,这问题也不是多大,罚些铜钱,以后不再酿也就是了,其余的上个表就可以了。
可是当长孙无忌翻到签名处的时候就愣住了,这人士太子府的人,而且是那种摆在明面上的。
如果只是太子打算给个教训的话,就会用个和太子联系不紧密的人上折子了,可是这个人在御史台地位虽不高,可是却在自己身上打上了太子的标记,这就表明是太子打算亲自出手对付长孙澹了。
稍微转了一下,长孙无忌就明白了这里的意思。
这太子基本不可能和长孙澹发生正面冲突,所以太子这出就是投石问路,顺带拉拢长孙冲,可是这么一出自己夹在中间就难受了。
“哦,这是弹劾我家六子的,我就不参与了。”此时已经有了避嫌的说法了。
王珪没能试探出长孙无忌的态度,这也是原本之意,他也不指望能获得什么有用的信息,只是能让长孙无忌头疼一阵子了。
一直隐忍的长孙无忌回到家里就将长孙冲叫了过来,有些事还是需要说清楚的。
“父亲,你找我?”长孙冲收起了外面的表情,他知道自己这一切都源自于父亲。
“过一段时间你去辞了这千牛备身的职务吧。”
“这是为什么?”长孙冲反问到。
“这个为父自有安排,过段时间你去宗正寺历练一番。”长孙无忌有些对自己大儿子不满了。
这长孙冲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