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中华第一帝国>408:计划赶不上变化

炮兵师,是**一级的部队,隶属于炮兵总部,全军炮兵师的编制是完全一样的,下属三个旅,两个炮兵旅,一个步兵旅,炮兵每旅两个团,三个营,四个连,即一个炮兵师共有48个炮兵连,每连配备16门火炮,全师共有768门火炮。

别看火炮的数量倒是挺多的,其实真正符合炮兵师身份的火炮数量却没多少。

全师100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只装备了一个团,其余的三个团装备的清一色的75毫米口径的步兵炮以及山炮,野战炮。

而那一个装备了10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的团,其中一个营装备了100毫米口径的普通火炮,一个营的105毫米口径普通火炮,以及120毫米口径的普通火炮。

但是按照设计,10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是可以发射榴弹的,但是因为目前榴弹的研发进程并不是特别的满意,榴弹的效果与理想之中的效果还有差距,所以才没有装备榴弹,而是采用了普通的炮弹。

经过数年的发展,受制于工业能力的限制,所以炮兵部队的发展速度并不快,甚至只比装甲师的发展速度稍微快一些而已。

到目前为止,全军共有六个炮兵师,共计4608门火炮,但是其中的3456门火炮都是75毫米口径的火炮,虽然经过近年的发展,工业方面的能力增加了许多,但是到目前为止,整个帝国集中全部的精力,也只能做到每个月为一个营更换装备的速度。

而六个炮兵师一共有72个营,除去已经装备了大口径火炮的六个团,十八个营,还有54个营在等着更换装备。

而用目前的速度,将这六个师全部更换成大口径火炮,至少还需要四年半的时间,这个速度,一点也不快,甚至很慢,慢的就跟蜗牛似的。

但是谁也没有办法,工业能力在那放着呢,几年前,他们是一门像样的火炮也生产不出来,现在好歹还能生产一些出来。或许,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希望那些科研人员能够破解火炮生产线的一些技术难关,早日研究出自己的火炮生产线,合格的火炮生产线。

只要他们掌握了这种技术,那么,帝国将有能力在未来的两年内,为所有的部队更换大口径火炮,甚至,再去发展更多的炮兵部队。

而目前,整个第一集团军旗下也只有两个炮兵师,就这还是挤压了第三集团军的名额,第一,第二,第四这三个集团军更是每个集团军霸占了两个师的名额。

而第三集团军则是有苦难言,谁让他们的任务是戍守内陆,训练新兵呢?部队任务的不同,这也导致了国家资源也必将会朝着那些有作战任务的部队倾斜。

王树起紧紧的皱着眉头,自打一零三师汇报上来的第一封电报开始,王树起便意识到了问题可能要比他们预想的更加严重。

在集团军部的推算中,俄军很有可能会在边境地区增兵,但是具体增兵多少,这个谁也不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们不会增加太多的兵力,而最有可能的便是,俄军屯兵西伯利亚,一旦东方战事开启,大量的俄军便通过西伯利亚铁路直接开赴东方战场。

而俄国人将部队囤积在西伯利亚,也有很多的好处,不仅可以迷惑中华帝国,因为西伯利亚处于俄罗斯中部地区,距离中华帝国太远,中华帝国的情报侦察部队根本就到不了那里。

另一个,西伯利亚地区有大量的居民,那里并不缺少粮食,如果将部队驻扎在那里,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俄军的隐蔽性。

但是根据目前的情报汇总,情况却跟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一零三师那里先是在攻击阿巴盖图伊小镇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一个俄军步兵师的踪迹,虽然作战进行的很顺利,战果就连王树起都不敢相信。

但是紧接着,一零三师却发现了更多的俄军,并且根据俄军炮兵的数量,推算出那里应该会有三个基干军的部队。

三个基干军,少则十三万,多则十八万或者二十万人,如果李运昌的猜测是正确的话,那么在短期内,一零三师那边的兵力是不占据任何优势的。

尽管在他们身后还有八个步兵师作为支援,但八个步兵师也才14.4万人,再加上一零三师的2.7万人,实际上也就17.1万人,若是抛去后勤等部队,实际参战部队大约只有十三万人左右。

而俄军在后方会不会还准备了更多的部队?这个他们无法确定,但至少可以肯定,短期内,中华帝国是无法派出更多的部队支援上来了。

而最近的支援,预计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够支援过来,但是一个月后,部队虽然支援上来了,但是后勤却将会压塌整个作战计划。

战争,的确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的,尽管在开战前他们已经做出了不下于三套的备用方案,可是目前战争刚刚爆发三天,他们的三套备用方案就已经全部被淘汰了,战场局势发展太快,根本就来不及让他们去做出调整。

“调三列火车,立即将炮兵二师送过去!”紧接着,王树起立即命令道,这么快就进行决战,虽说有些意外,但如果真的能够展开决战,那么对于他们来说也还是有好处的。

一旦他们获得了胜利,那么将会有至少两个月的时间去调整,而两个月,已经足够让他们做好一切准备了。

王树起继续问道:“第六军到哪了?”

“司令,十八师正在哈尔滨等待火车,只要火车到了,他们随时可以支援过去。四十一师今天


状态提示:408:计划赶不上变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