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九月,满清小皇帝的行驾到达北京,满清正式迁都北京,以盛天为陪都。
清帝福临册封多尔衮为摄政王,上尊号“皇父摄政王”把军政大权都交到多尔衮之手。
多尔衮总揽了满清大权之后,发布了臭名昭著的圈地令,满人跑马圈地,强行圈占了大片的近京州县的土地。原本属于明朝宗室皇家士绅们的土地都被抢走,他们的佃户也都成为了满人的奴隶。无数的北方百姓纷纷逃亡。
百姓逃亡,就没有人给满人种地,于是多尔衮又发布了残酷的逃人令,对被抓住的逃亡百姓施以残酷的惩罚,对窝藏逃人的处罚更重。
满人的残暴统治激起了百姓们纷纷反抗,北方各地反抗满清的起义此起彼伏,山东河北河南到处都有义军兴起,反抗满清的统治。山东曹州一带的榆园农民军是其中较大的一支。
义军们对远在南京的南明朝廷翘首以盼,希望朝廷能够早日北伐,恢复中原。
然而南明弘光朝廷党争不断,内讧不已,一开始还沉溺于借虏平贼的美梦之中。不断派使节向满清求和,企图能够划江而治,重现南宋和金国的格局。
然而满清根本就没有把南明放在眼里,一开始还虚与委蛇,后来更是对明使者严厉训斥,不肯承认南明弘光朝廷的合法性。扣押了使者左懋第,而另外两名副使陈洪范、马绍榆竟然成为了满清的内应,把南明的虚实尽数告知满人。
十月时,多尔衮派多铎和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出兵伐明,谁知大军刚出发未久,大顺军两万余人东渡黄河攻下济源孟县,多尔衮遂派多铎改变行程,挥兵西进会同英亲王阿济格、吴三桂和尚可喜等人先剿灭大顺。
满清的举措终于打破了南明朝廷最后一丝议和的幻想。
大学士史可法匆匆北上,督促在淮河两岸设立抗清防线。并调解江北四镇军阀间的矛盾。就在前不久,四镇军阀之一的高杰刚刚攻击另一军阀黄得功,杀掉了黄得功好些手下,两镇之间势同水火。
史可法虚与委蛇,总算按下了两人间的矛盾,命令高杰率部北进,进兵归德。
天下的形式风起云涌,而浙东海外的岱山岛上,却是一副热火朝天的练兵模式。
秋收又一次的丰收缓解了粮食的压力,虽然岱山的粮食总数还是不够,可是佐以鱼肉野菜,倒是能坚持几个月时间。
粮食暂时无缺,岛上各项事宜都运转正常。设立的幕府和巡检司文官体系运转良好,各种事情都有专人负责。
参谋司司长李彦直虽然是文人出身,可心中颇有谋略,能力极强,在他的主持下,岱山军各种规章制度日趋完善,隐隐然已经有了一副强军的架势。
众人各司其职,任思齐发现自己竟然难得的清闲了下来,遂带着熊二以及刚刚归来的李行久巡视各岛。
李行久几个月前向任思齐请求回平岛把家人搬到岱山,现在平岛的几百人已经搬到了岱山,任思齐专门划出了一个有淡水的小岛给他们居住。
从大小长涂岛到秀山,到金塘岛,各大岛屿任思齐都走了一遍。
岛上的情况让他颇为满意,从山东迁来的移民已经妥善安置了下来。几个月来,移民们自力更生,都修建了自家的房屋。
岱山岛对移民们的管理很见成效,巡检司派出的文官和原本任命的百户总旗等官员一起,带领着移民们修建好房屋后,又开始带领他们进行生产。
巡检司从大陆各地购买了数以百计的耕牛,在官员们的带领下,移民们已经开垦出来大片的耕地。冬小麦已经种了下去,可鸟粪肥料已经所剩不多,以岛屿上土地的贫瘠,来年的产量不会太高。
陈忠在金塘岛大小长涂岛又设立了罐头分厂,各岛的渔民打的鱼类不需要再运送到岱山,而是就地加工生产罐头,很多移民妇女都进入了罐头厂,每月能挣一两多的银子。
整个冬天,老弱们也没闲着,他们在山林里捡拾菌类核桃等,或者帮着照看婴孩。
每一个岛屿上都设立了学堂,教授八到十五岁的儿童读书认字。先生都是由巡检司礼曹委派,人选自然是从山东来的读书人中挑选。
可是读书人的数目还是太少,礼曹主事李克俭经常在任思齐面前抱怨先生的不足。
任思齐也没有好办法,只好安慰他,会尽快征募更多的读书人。
任思齐巡视的最后一站是舟山岛,当然舟山并不是他的治下,由于朝廷迟迟没有任命新的舟山参将,现在的舟山实际上是在黄凤舞的治下,因为黄凤舞掌握着一支千人的精兵,她的实力最大!
黄凤舞和任思齐之间的关系很是别扭,虽然已经被推倒,可就是不愿老老实实跟随任思齐。
从山东回来后,黄凤舞根本就没有去岱山,而是直接带着手下回了舟山。任思齐没奈何只得分了许多缴获给她,任由她去了。
按照出兵前的承诺,任思齐给黄凤舞提供了一笔银子。
有了银子黄凤舞又开始了练兵。当任思齐来到舟山时,看到的就是一支精锐不输于岱山军的精兵。
两天海船拦住了任思齐的坐船,严厉盘问弄清了任思齐的身份和来意后,方监视着任思齐来到了码头。
码头附近重新修建了水军的营地,新成立的舟山军船只虽少,却军容整肃。
城外的校场上,上千名舟山军正在操练,却不见黄凤舞的身影。
大部分手下留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