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化龙把官印给任思齐留了下来,并给任思齐亲笔写了一份公文,写清授权任思齐代行自己的巡抚职务。
可惜登莱现在大部都已经降清,公文能起到多少作用他就不知道了。
怀着复杂的心情,曾化龙继续乘舟南下。任思齐则带领船队驶进了胶州湾。
形势不明自然不能轻易靠岸,任思齐手下派人上岸探查一番。船上载的岱山一千步兵中,大部分都是山东人士,其中胶东本地人占了七八成。很容易的就选出了十几个士兵,换上百姓衣服,悄悄地上了小船,驶向海岸。
两个时辰之后,陆续有哨探回来,告示任思齐胶州已经挂起了清兵的旗帜。据哨探所报,胶州城头挂的是绿旗,城中也都是原来明军投降后改的绿旗兵,数量大概有一千多人。
根据哨探所报,结合着从曾化龙那里所知,任思齐对胶东一带的局势有了个大致了解。
满人占了北京之后,急于消化成果,并没有立刻派满兵南下,攻占各地。而是派降清的原大明官员,带着少量人去招抚山东河北各地。
派到山东的是户部侍郎王鳌永为山东总督,方大猷为山东巡抚。
这二人俱是大明官员,在满清攻占北京后降清,降清后立刻便做了满人的先锋官,主动请旨招抚山东。
在这二人的传书之下,山东各地的明官员纷纷降清,其中就有胶州总兵柯永胜。
柯永胜原是胶州士绅,几个月前任思齐来胶州募兵时,原青州参将李士元在任思齐的援助下打败了胶州城内的顺军,谁知胶州城却被城内的士绅们占据,而柯永胜就是士绅们的代表。
胶州进不去,李士元后来只得带人回了青州,而柯永胜趁机招募士兵,壮大实力,完全占据了胶州。
王鳌永和方大猷到了山东后,先是招抚了“济王”朱帅鏙,随后入了济南,向各地发出了文书,勒令各地降清。
柯永胜在胶州接到文书后,果断的降清,除了派人往济南送纳降文书外,立刻就把旗帜改为了绿旗,并且威逼手下剃头。并向胶州其他明军发动了攻击,占领了附近各县。可以说如今的胶州是柯永胜的天下。
了解了胶州的形式后,任思齐心中大怒,对这种汉奸他最是深恶痛绝。当即下令步兵登岸,决心打入胶州城,杀死汉奸柯永胜。
胶州距离海岸八十多里,步兵行军至少需要一整天。
好在胶州位于胶莱河的西岸,而胶莱河就注入胶州湾。若是乘船的话,可以先沿着胶莱河逆流而上,到达胶州东面,下船后再步行十里,即可抵挡胶州城下。
胶莱河水浅,无法行驶大的海船。任思齐只能用单桅帆船,以及二十多条平底的沙船,载着岱山军以及黄凤舞的舟山军两千步兵,而把大部分海船留在胶州湾,由司马南统领。
不打下胶州,根本无法安然招募百姓去岱山。
两千步兵乘坐三十多条船只,顺着胶莱河逆流而上,胶莱河入口处河道颇为宽阔,足以行船。
然而河道到底不比海洋,船员们一个个小心翼翼,生怕船只触底搁浅,连船帆都不敢完全升起。
中午从胶州湾出发,花费了半天时间才来到了胶州之东,然后下了船。
此处离胶州城十里,任思齐当即下令就在河边扎营。
此番前来山东,因为要考虑到行军打仗,岱山军做的准备颇为充足。
砍伐树木,搭建营帐,士兵们忙忙碌碌,足足用了两个时辰才搭建出一个完整的营地。
除了河道,其他三面都用一人高的木桩插入地下制成围墙。营门两侧以及营墙拐角处还搭建了一丈多高的箭楼,每个箭楼上都有三个火枪手在上面值守,瞭望着远处的动静。
中军大帐又高又大,通体由竹竿制成骨架,外面蒙上一层厚厚棉布。里面空间颇大,足以容纳数十人议事。
在营地外围挖了一人深的壕沟,沟底竖满了尖锐的木刺,若有人掉入进去,定会被扎的通透!
这次山东之行,任思齐完全当作了一次练兵的机会。在任思齐看来,在岛上每日的操练完全不够!
只有把军队拉将出来,经历过行军,扎营,再真正的打一仗,才能真正练成一支强军。
原来的岱山军虽然经历过多次作战,可那些大都是海战,或者是剿灭海盗时登岛作战。以前的作战不需要行军,不用考虑后勤补给,因为这些都由海船解决。
可是以后就不同了,随着清兵即将南下,岱山军的作战模式必然会发生变化。以后不仅仅是水战,更多的会是步兵间的战斗。
所以现在必须把这些行军的知识补齐。
士兵们在营地里忙碌着,前些时日,任思齐专门对手下步兵进行过扎营方面的训练。然而让任思齐惊讶的是,黄凤舞带领的舟山军动作竟然更为熟练。
营地完全扎好,足足用了一个多时辰,已经将近黄昏!
火头兵立刻开火做饭,等全军吃过晚饭,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须得防范敌军的夜袭”,任思齐煞有其事的对黄凤舞道。黄凤舞皱了皱眉,虽然觉得也许胶州的守军反应不会这么快。可是行军打仗,加多少小心都不为过!
况且营地距离胶州城仅仅十里,城里的清兵做出夜袭之举也不是不可能!
任思齐下令,安排了双倍的岗哨,岗哨放到了营地三里之外。然后下令全营休息,等待着明天的战斗。
营地里一片黑暗,士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