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明末之成王败寇>第一百五十六章 会试(1)

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吴帆徽决定不去拜访方逢年,倒不是说他看不起方逢年,而是因为方逢年是方面是有些迂腐的,某些方面的认识也是根深蒂固的,会试之前去拜访方逢年,若是被朝中的东林党人发现,留下把柄,将来会遭遇预料不到的攻击。

尚没有什么实力的吴帆徽,不得不小心,从进入京城的那一刻开始,就不要走错一步。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吴帆徽面对即将到来的任何事情的法宝。

举人赶赴京城参加会试,真正温习攻克的人很少,绝大部分都是交朋结友,毕竟乡试到会试,距离的时间不是很长,而且会试的规模与考试的方式,与乡试一模一样,就算是认真温习功课,也不大可能在如此短时间有多少的收获。

再说赶考的学子悉数都是举人的身份,若是能够在会试之前结成一个个的小团体,形成牢固的关系,对于今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吴帆徽却不一样,他非常认真的温习功课,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压根没有想着去结交什么关系,也没有笼络人才的举措,因为他很清楚,朝廷之中那些专门从事党争的大人,手握重权,时时刻刻都关注这方面的事宜,自己的实力不够,若是表现的过于的活跃,肯定会遭遇到算计,朝中的那些大人,手腕绝不是张溥等人能够比拟的。

参加会试的有两千多名举人,而能够通过的只有三百五十人,更加关键的是,南方的举人在学识方面,的确是强于北方读书人的,这一点不可否定,虽说会试和殿试一样,都是有南北榜之分的,不过这些年随着朝中南方官员的增加,北方能够录取的贡士名额越来越少,学识不够的北方读书人,也只能够认了。

吴帆徽证明自身的方式,就是在会试和殿试之中取得好成绩,金榜题名的那一刻,能够打消所有的议论,也让他能够全身心的应对即将到来的麻烦。

三月初五,卯时,几乎一夜未眠的吴帆徽,出现在贡院前面。

会试由礼部主持,考试的规模与乡试一模一样,但规格比乡试高很多,会试的主考官两人,由礼部和吏部的侍郎出任,同考官二十人左右,由翰林院五经博士和国子监五经博士出任,这些人全部都是两榜进士出身,其余的补帘官,分别从礼部、国子监和翰林院抽调其他的官吏组成,也就是说,会试完全有朝廷主持。

会试的考题同样由礼部出,绝大部分时候,考题都是由礼部尚书直接出的,按照大明朝廷的规矩,礼部尚书是大学士,内阁辅臣,等同于大明朝廷的宰相。

这一次的会试,朝廷更加的重视,因为这是皇上登基以来的第一次会试,皇上励精图治,雄心勃勃,就是想着从科举考试之中选拔人才,满朝文武都知道皇上求贤若渴,如此情况之下,不仅仅是礼部异常重视会试,内阁同样也是很重视的。

参加本次会试的考生,人数超过了两千人,规模也是很大的,从去年的十一月开始,京城就变得格外的热闹,很多的考生赶赴京城,闲暇之余组织了各种的学术交流活动,让整个的京城充斥着浓厚的学术味道,无形之中冲淡了后金鞑子肆掠北直隶造成的萧条局面。

京城的贡院与南京的贡院,可谓是大明条件最好的贡院,参加会试的考试,什么都不用携带,考试所括吃喝拉撒等等,全部都是朝廷直接提供的。

因为考试不需要携带什么东西,故而进入贡院的检查程序也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初春的季节,京城的气候还是变化多端的,清晨和夜晚还有着寒冷的味道。

卯时一刻,贡院的大门打开。

手持考引的吴帆徽,跟随众人慢慢朝着贡院大门走去。

尽管参加会试的考生达到了两千余人,但秩序还是很好的,没有谁喧哗,也没有谁拥挤,大家都是排队慢慢朝着贡院而去,毕竟是素质不一般的举人,在这个时候都是非常重视自身言行的,要知道监考的大都是礼部的官员,也有吏部的官员,若是在进入贡院的时候,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了,对自身的未来不利,也会遭遇到其他考生的耻笑。

进入到贡院的大门,接受了军士的检查之后,经过一条不长的甬道,跨过门之后,在左右两边更换考牌,考牌上面写着第几号考场以及多少号的考棚,考生拿到考牌,就可以直接到考场去,找到属于自身的考棚了。

吴帆徽的头还是有些晕的,头天夜里只睡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他住宿的客栈毕竟是在外城,需要早起赶路,而且还要专门约定马车,内城不准骑马,只能够乘坐马车。

徐彦琦、李勇和马继刚等人送他到了贡院前面,吴帆徽要求众人全部都回客栈去,接下来他要在贡院近十天的时间,会试结束的时候,众人来接就可以了。

顺利的找到了考棚,进去之后,还没有等到考棚的门锁上,吴帆徽一屁股坐在了木板上面,没有首饰,就趴着小憩,他还是需要好好休息一会,让头脑清醒。

会试的三场考试,同样以第一场考试最为重要。

阅卷的同考官,都是翰林院与国子监的五经博士,不知道阅读过多少的文章,对于八股文是异常熟悉的,他们的阅卷能力,比较乡试的同考官,要厉害很多了。

贡院里面很是安静,天尚未完全亮,一些考棚里面的油灯点亮了,大概是考生在做着相关的准备。

迷迷糊糊之间,吴帆徽听见了锣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六章 会试(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