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懿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愧是都姓司马,都是一个德行,可是司马懿这么做,曹操到是真的要仔细思虑一下,司马懿狡猾如狐。
不应该做出如此不智之事,难道是自污。
驾驭这些顶级的谋士,还真是没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仲达,你想领兵,可知道对方是谁?”
“明王张翔。”
“你知道就好,你跟张翔应该交过手,在徐州你可是一败涂地,不要跟我说是什么时运不好,在领兵作战上你不如张翔多矣。”
司马懿突然起身,要知道在帐下没有曹操命令,可不是说起身就能起身的。
在整个曹军之中,恐怕只有荀攸才有如此的待遇,连诸葛亮都没有,而诸葛亮也不会做出这些不守规矩的事,如果是换做别人,曹操早就拉出去让人斩了。
但是司马懿,曹操并不舍得。
荀攸:“司马懿,你太放肆了。”
“属下这不是放肆,而是想戴罪立功,徐州之战失利,是属下的责任,属下自然不会推脱,但是话说过来,当今天下有几个人敢说在领兵上能跟张翔抗衡的,我相信屈指可数。”
司马懿这可不是夸张,而是小觑了张翔。
根本就不是什么屈指可数,而是压根没有,就算是曹操也不能说在领兵上超过张翔,毕竟眼下的局势还是张翔占据上风。
曹操:“你有把握。”
“把握并没有,但属下有在战的勇气,徐州之战从细节方面都可以窥视其中,如果换做了其他人领兵,恐怕还没有属下做的好呢?”
司马懿语锋之犀利,可是一点也不比诸葛亮差的,不愧是是后来能跟诸葛亮抗衡的人物,不止在才智上就连口才上也不弱一分。
恐怕只有在为人上,诸葛亮才能完胜司马懿吧!
曹操也在思考,曹操虽然号称战将百员,但是能真的派上用场,也不过那十几个人,能做到司马懿那个份上的,的确不多。
可是让司马懿领兵,曹操也不放心。
秀才起兵三年不成,那是秀才不知兵,如果文人知兵事,比武人要可怕的多,历史上早有见证。
曹操看着旁边的曹植,突然灵机一动,“让你领兵可以,但是要让植儿为副将,仲达你可否接受。”
“属下愿意与二公子冰释前嫌。”司马懿到是真言不讳,好像是所有的错都是曹植的一样。
如果换做了别的地方,司马懿不止会开骂,甚至会动手,但是在曹操面前,曹植可不敢放肆,“孩儿愿意领兵,讨伐张翔。”
只是二人心中到底怎么想的,就不是外人所知道的,反正是各怀鬼胎罢了。
领兵之事刻不容缓,一刻都不能耽搁,曹植和司马懿二人马上从帐中离开,荀攸看着这二人可是不放心的,“王上,让公子与仲达合作,岂不是自乱阵脚。”
曹操:“孔明你怎么看?”
“王上英明,在这种时候就算公子与司马大人不和,也不会表现出来,甚至还要同仇敌忾,而且还能相互监视,并不会出大事,有可能还会给我们惊喜。”
诸葛亮思虑的跟曹操不同,曹操是从全局出发,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司马懿想做什么,诸葛亮完全不考虑,反正司马懿不会做出危害大局的事,除非司马懿想另起炉灶,但是张翔那边已经有了一个司马朗,还受到了张翔重用,那么司马懿就绝对不能离开曹操。
诸葛亮最担心的就是曹植,所谓文人相轻,那要是记恨起来可是很麻烦的。
在加上曹植不善于权谋,诸葛亮可是担心他会受到算计,做出一些危害大局之事,到那时候就算曹植是曹操之子,也逃不过一死。
曹操枭雄之姿,可不会对自己的儿子手软,要知道死在曹操之手的公子,还是有的,只不过被掩盖了事实而已。
接下来的议事,诸葛亮都是心不在焉的,议事一结束,诸葛亮就即刻找到了曹植,“公子。”
“先生不用避嫌吗?”
“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此去公子一定要小心,记得带耳朵和眼睛去,多看多听,但是就不要插手领兵之事。”
“这是为何,难道让司马懿一人出风头。”
有些话诸葛亮还不能明说,否则就毁了曹植的自尊心。
“公子有所不知,王上在你们身边安插了自己人,谁要是犯错,最后倒霉的只能是自己,不做就不错,公子明白在下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什么意思?曹植当然明白,“那样不会让父亲失望吗?”
“公子只需记住,这次出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公子本来就不擅长领兵,王上就让公子领兵,这其中的深意可不是父子之情。”
生在帝王之家,而且还能争储的人,可没有那么笨的。
曹植现在能靠的只能是司马懿了,杨修可是没有跟来的。
曹植出发了,诸葛亮选择曹植,他现在都不知道是对是错了。
其实诸葛亮出仕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他当时才选择了刘备,刘备当时虽然落魄,但有可取之处,现在选择曹植只是无奈之举。
选择曹植就是选择曹操,这是诸葛亮作为南方人所做出的选择,当然也有刘备的原因,刘备死在张翔之手,这是诸葛亮心里最大的一根刺。
“恐怕也要参与权力之争吗?”荀攸突然出现在诸葛亮的后面。
荀攸算是在曹军之中,少有的聪明人,从来看透不说破,所以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