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有支军队叫北洋>第一百零三章旅顺,旅顺(一)

在崔富贵这边完成了挑选之后,其他诸营的挑选也都结束了。

这一次的挑选着实让王宾有些没想到,虽然早就知道了这一次的挑选必然会是龙争虎斗涌现出许多身怀绝技的人。

但是王宾没想到却涌现了不少在后世可以被称之为“兵王”的士卒。

随后几天这士卒的挑选也就正式结束了,剩下了的就是由王宾来决定这些通过挑选的士卒该学一些什么了。

从一开始王宾就是冲着建立特种部队的想法而建立的“141特遣队”,所以这些士卒的训练方法也是向和后世的大致训练方法靠拢的。

首先就是要强化这些士卒的体力,对他们的搏斗能力进行二次的提升,在训练完这些之后下面就要教他们怎么学会野外生存和简单的伪装和暗杀、情报的探查以及一些语言方面的学习。

就在王宾还在费尽心思的掏空自己的脑海去想怎么区加强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士卒的战斗力的时候,日俄战争也进入了白热化,一场在这次战争中被称为最惨烈的战役以及有着血肉绞肉机之称的旅顺争夺战拉开了血腥的帷幕。

旅顺会战是日俄战争中的一场陆上战役。

日本陆军为了夺取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母港,对其包围,最终攻占了清国辽东半岛旅顺口,战役一共持续了5个月之久,是日俄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

顺军港在20世纪初便被各国普遍认为是远东第一要塞。

清政府最先在旅顺口修筑炮台工事作为北洋舰队的维修基地,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远东第一要塞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日军仅仅在乃木希典的率领之下花费了数天,以极小的代价攻克旅顺口。

然而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参谋本部对战役的艰巨性准备不足,导致了乃木希典所指挥的日军付出了伤亡极为惨重的代价。

旅顺会战亦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现代化要塞围攻战,被普遍的认为是10年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堑壕战的一次提前的预演。

双方在这个战场将大量先进武器投入战场,如重型二十八厘米榴弹炮、速射榴弹炮、马克沁机关枪、手榴弹和无线电设备等。

防守方构筑由铁丝网,机枪和炮兵阵地组成的坚固要塞,曾一度有效的阻止了进攻方的攻击,并且给以人海战术突击的日本陆军造成巨大的伤亡。

此刻在旅顺的沙俄守军分别是:弗克中将带领的东西伯利亚第4步兵师,康特拉琴科的第7师等41780名俄军,另外还有太平洋舰队的12000名水兵。

开战的时侯俄军拥有679门大炮和数百挺挺重机枪,以及三十多万发的炮弹。

在旅顺驻泊的有第1太平洋分舰队和斯塔尔克海军中将指挥的西伯利亚区舰队的部分舰艇(装甲舰7艘,巡洋舰9艘,其中3艘是旧的,雷击舰24艘,炮舰4艘,布雷舰2艘,驱逐巡洋舰2艘)。

而日军方面则是投入了陆军第3军,包括第1师团,第9师团和第11师团,第1旅团,第4旅团,野战炮兵第2旅团等4 0人,火炮386门。

在六月份乃木希典只是对旅顺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但是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直到七月份左右处于军部的压力乃木希典才正式的对旅顺发起了进攻。

但是即便是开始进攻了前几天还是一些小打小闹,并没有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日方那糟糕的后勤补给,日军限于海上补给线那有限的运力,根本无法再有限的时间里将大量的后勤补给运送到前线来,而俄军则是准备的时间不够长,不过在开战之前俄军还是朝王宾购买了一百来挺重机枪以及十几门火炮以及大量的弹药和混凝土。

特别是在王宾的提醒下俄军在战前加强了要塞的构筑,以及对203高地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将原有的防守力量加强了一半,还配备了一些小口径的火炮和一批重机枪。

而日军这方面在重型火炮则占领了一些优势,所以说日俄双方都是有着各自的优势的。

6月26日日军开始发起了进攻,7月30日后则进抵要塞近接近地,开始围攻要塞。

在此之前,旅顺防御工事的状况由于孔德拉坚科和其他俄国进步军官的努力有了很大改善(当然其中也是有一些王宾的努力的):在各堡垒、炮台和多面堡的接近地上及其彼此之间的中间地带开挖了堑壕和步兵掩体,设置了高压电网,埋设了应用地雷。

由于旅顺受到威胁,俄军统帅部采取了抢救舰艇的措施。6月23日,分舰队试图冲出港外开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但碰到日本舰队后,维特格夫特不敢交战而返回基地。

其实说实话的话,乃木希典的第三军只需要将旅顺一直围困下去就行了,因为在失去补给后的俄军是没有办法补充自己的日常消耗的,只需要围而不攻在围上一段时间之后俄军只怕就会陷入内乱了。

但是乃木希典并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俄国人的太平洋舰队已经将要从波罗的海启程前往远东,如果就那样傻傻的围而不攻的话,一旦让太平洋第二舰队和亚洲第一舰队汇合之后,俄军再依靠着旅顺港这个优良的港口,这日本海军可就是一点优势都没有了,等于说是讲制海权拱手相让给了俄国人。

届时就不再是对付一个舰队了,而是两个汇合之后的舰队,到时候谁胜谁负都还是个未知数。

到时候只要俄国佬的海军和日本人的海军僵持下去,凭着俄国佬在舰队数量上的优势足以将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三章旅顺,旅顺(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