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少年帝国>朝堂辩论篇

南匈奴休兰尸逐侯鞮单于一看:得!老子以为只有自己过得没尊严,没想到还有比自己活得更惨的。于是7月,上书请求汉朝政府赞助他出兵,在年末12月一举将北匈奴灭了,彻底解放北漠兄弟!

这封奏书理所当然落到了窦太后手里。搞后宫政治,窦太后是老手,可打架这事,只能交给男人去办了。南匈奴单于在奏书上列出了希望汉朝政府率军出兵的名单: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西河、云中、五原、上、朔方诸郡太守…耿秉居首。

于是,窦太后便将耿秉召来询问。耿秉这人我们是知道的,他是汉朝著名的强硬派,当初就是他一直在汉明帝刘庄的耳边鼓动,他和窦固才有机会出场亮相。数年不打仗,他心早痒了。当窦太后把南匈奴单于的奏书交给他看时,耿柄心里已乐开了花。

耿秉信心十足地对窦太后说“当年汉武大帝倾全国之力,想一举灭了匈奴,没有成功。今天机会来了,千年难遇之战机,不能错过!何况匈奴如今分裂,我们正可以夷制夷。成本降低,效益则是巨大的。我愿率兵出征”

窦太后点头,决定再多找几个人来问问,看看大家意见如何?然而有些人,不等窦太后来问,他们已拼足马力,向皇宫奔来了…

这些人,就是汉朝主和派: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太尉宋由。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匈问题上,不要说三公,几乎整个汉朝文官集团,都是不折不扣的主和派…这下,问题就大了!

不久,有人打响了第一炮,给窦太后上书,旗帜鲜明地反对出征北匈奴!尚书宋意的反对理由如下:1自高祖刘邦立国以来,汉朝出征匈奴很多次,可每次总是得不偿失。而自南匈奴归附、光武皇帝采取息战养民政策以来,到目前已四十多年了,边郡太平,人民安乐,而一旦出兵,必然破坏数十年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2现在鲜卑归顺,有他们与北匈奴互相制约,我们不出一兵一卒而可坐享大功。可如把北匈奴灭了,一向以抢劫为生的鲜卑人抢不到东西了,就会向我们要。我们满足得了今天,能满足得了明天吗?有朝一日,鲜卑人肯定会到边境来闹事,成为第二个北匈奴,那我们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了吗?3北匈奴现在衰落西遁,请求和亲。这不很好吗?为什么要替南匈奴去统一全匈奴?这等于拿自己的钱去烧,把好处全给别人,害处却全要自己来承担…无论从哪个角度算,都不划算。所以南匈奴单于这个建议,千万不能答应啊!

宋意的算盘打得叭叭响,可决定权却在窦太后手里。一句话:反对无效!

10月17日这一天,窦太后答应了其兄窦宪出战赎罪的请求,封他为车骑将军,耿秉为副帅,征发北军五校精锐、黎阳营、雍营、边境12郡骑兵、羌胡部队,组成联军,准备征伐北匈奴!

本年,安息国遣使献狮子、扶拔。

大军还未出征,西方先有捷报传来。本年,邓禹之子、原张掖太守邓训取代张纡,成为护羌校尉。

邓训不爱读书,邓禹常常教训儿子。但邓禹很快发现:邓训不商很发达,社交能力很强。无论走到哪,都有粉丝团替他摇旗呐喊。很多士大夫都愿意跟邓训打交道。

不爱读书的邓训,却受到喜欢读书的士大夫的欢迎。这是有原因的。原因植根于邓禹的遗传基因——乐善好施。

乐施下士的邓训初出道时,跟随汉明帝刘庄打工。当时汉朝正修着一大型水利工程。钱哗啦啦的流出去,人也死了很多,都无法完成。于是刘庄就派邓训去监工。邓训到工地实地考察后,打了一个报告上来,说这工程耗资巨大,凭汉朝的科学技术根本修不下去了,不如撤了吧…

刘庄想来想去,只好撤了。不过这真是个英明的决断。罢修这个无底洞工程,汉朝节省了亿万钱,更重要的是让很多人都活着回来了…从这件事上,刘庄看出邓训不但爱国,而且爱民,是个可造之才。为培养邓训,刘庄又给他布置了一个新任务:跟少数民族打交道,降服喜欢闹事的乌桓。

乌桓校尉邓训上任不久,就有好消息传来:乌桓被邓训搞定,鲜卑也不敢出来闹事了。但很快坏消息也跟着来了:当时梁家获罪倒台,邓训因曾与梁家某公子通过信,被牵连罢免官职,回家种地去了。

邓训在老家呆了几年,现在又被叫出来工作了。羌人造反,公卿们一致推荐说跟少数民族打交道,邓训是专家。于是,邓训被重新起用为护羌校尉。

邓训上任不久,迷唐便率兵万骑来到边境,一时倒也未敢攻训,而是想着先胁迫小月氏人投降。小月氏不肯,誓与死斗。这时邓训发话了“你们不用这样,我们大汉会保护你们的”

众将纷纷来见邓训,说让他们两家相斗,我们大汉坐收渔人之利不好吗?邓训说不好。对付敌人所有的武器都不如一样东西有威力,那就是德!以德服人,才是真正解决问题之道。

事实证明,邓训是正确的!

邓训开城,将当地其他少数民族的妻儿都接进城里,接着下令严防死守,不与羌人交战。迷唐在城下绕了一圈,又不敢攻城,只好撤兵。

湟中所有少数民族兄弟都见到了这一幕,他们认为邓训在最危急的时刻保护了他们的妻儿,实在是太厚道了。于是从四面八方赶来,愿听邓训调遣,不再惹事…以德服人的邓训降服胡人之后,便开始一门心思对付羌人。

状态提示:朝堂辩论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