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穿越重生>请叫我威廉三世>灭日 第七章 边境摩擦

.作为德意志海军百年庆典的组成部分,盛大的阅舰式持续了整整一天,当晚在德国奥拉芙皇宫前的宴会大厅里,前来祝贺的各国使臣、政要和将领汇聚一堂,其人数之多、级别之高、场面之热闹在德国也算是十年难得一见。

“还记得吗?11年前也是这样杯光酒影的场面!”当辰天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刚刚还笑容灿烂的俄国女皇脸上闪过一丝异色,尽管那只是一瞬间的表情,却被辰天牢牢抓住了。

“那是充满不幸的一天,那是充满哀伤与沉思的一天!”琳达优雅的举起手中酒杯,“我们该为逝者默哀!”

辰天手中的杯子没有动,“那么该谁来忏悔呢?”

“当然是凶手,不是吗?”琳达脸上的表情开始有些不自然了,她似乎意外于辰天的追问,更意外于对方到此时还没有打开自己所赠的礼物。——她错了,辰天前天晚上就打开了那个木盒子,也看到了里面那本年代久远的日记。很难想象,琳达一直保留着27年前的日记,而里面的许多内容都与眼前这位德国皇帝有关——那时辰天正随德国练习舰“小美杜沙”号环游世界,并且从不同地方给琳达写信和寄明信片,由于不能给正在航行的辰天回信,琳达将自己的回信和感言写在了自己的日记里。

在看这本日记的时候,辰天既震惊又难受,少女的情怀是纯真而令人感动的,如果没有那场意外的联姻,或许他们可以在一起幸福的生活,是天意弄人,还是命中注定,无奈之余辰天深深体会到了个人力量的渺小。

日记里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有令人落泪的理由,可是辰天没有流一滴眼泪,岁月早已改变了一切。美好的初衷并不能掩盖后面地过错,世事没有如果。

“对,凶手不仅应该忏悔,更要受到应有的惩罚!”辰天举起酒杯,令人惊讶的将大半杯红酒一饮而尽,然后异常决绝的说道:“如果天不惩罚她,我来!”

琳达怔怔的看着辰天,直到他转身走远。

4个月后。白俄罗斯,布列斯特。

在一处露天的军用机场上,5架单翼战机在阳光下发射着有些刺眼的金属光芒,从远处看去,这几架白色涂装的飞机几乎与周围覆盖着厚厚白雪地雪地融为一体,在离跑道不远的值班室里,几个值班军官和飞行员正在火炉旁打牌。

临近中午饭的时候,值班室内的电话响了,其中一个上尉拿起电话。

“喂,这里是71团机场值班室!啊?德国侦察机?是!是!”

一听到德国侦察机这几个字。

飞行员们立马将手里的牌丢在桌子上。那些银灰色的飞机长久以来令自己吃足了苦头,虽然俄国也有不少飞机方面的人才,但是俄国的航空技术与德国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驻守在边境地区地俄国战斗机总是拿越境飞行地德国侦察机没有办法。当最好的俄国战斗机能够飞200公里每小时的时候,德国地侦察机每小时至少能飞300公里,而且航程要比俄国战斗机远得多;俄国飞行员还在飞老迈的木架蒙皮双翼机的时候,德国人早已用上了全金属的单翼机,有些单翼双发的侦察机更是快得让俄国飞行员晃眼;尤其是在德国战斗机普遍采用增压发动机技术之后,俄国战斗机更是无法威胁到进行高空侦察的德国侦察机,可是无奈女皇将大部分军队资金用在了重建海军和整编陆军上,作为陆军的附属机构,航空部队每年获得的资金寥寥。

直到1927年末的时候,俄国通过外交途径从日本获得一笔宝贵的军事援助。这其中包括一批陆机作战飞机,俄国飞行员们这才盼来了一种能够大大提高部队作战能力地新式战机。从日本运来的战斗机有两种,一种是ka8型双翼机,一种是ka10单翼机,前者是日本海军在德美战争之前标准舰载机的陆军型,最高时速340公里,升限6000米,装674挺7.7毫米机枪;后一种被誉为日本第一种单翼全金属机,设计时速达到375公里。

据说能够与德国空军的主要陆战机型亨克尔i相媲美,使用中岛飞行公司的9缸气冷增压发动机,升限提高到了 0米,俄国航空部队早就对具备高速、高空飞行性能的战斗机望眼欲穿,日本人支援的这种战斗机无疑让他们看到了救星。

当日本教官驾驶着m10在第一次行动中就成功驱逐一架德国单翼单发侦察机的时候,驻扎在俄国边境地区的陆军航空部队顿时士气大振,此前对于日本战斗机性能地抵制态度早已不见踪影,飞行员们学习驾驶这种日本战斗机的积极性高涨!

只可惜好景不常,炕10虽然能够将德国普通的单翼侦察机赶走,但日本的航空实力毕竟无法和德国相比,两国在航空上的投入压根就不在一个等级上,德国人多年来通过技术和人才积累发展起来的航空科技更是远超过日本,2月初的时候,一种外形奇特的银色大鸟开始在德俄边境出现,它的速度甚于俄日所知的任何一种飞行器,不用说是炕10,就算日本刚刚投入现役的“86”式舰载机在航速上也不是其对手。根据目击者的估算,那架大鸟在高空飞行时的速度至少有600公里每小时!

不管怎样,俄国飞行员们还是驾驶着3架被称为“快刀”的日本m10战斗机升空拦截,从机场起飞之后,他们朝着目标发现地以东的地方飞去,并在一刻钟之后发现了那架在大约5000米高度飞行的德国侦察机。

空中追逐刚刚开始的时候,德国


状态提示:灭日 第七章 边境摩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