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穿越重生>请叫我威廉三世>魔王 第四十八章 雷击

.春未至,地中海北部的凛冽海风仍夹杂着深深的寒意。

普拉军港的航道附近聚集着大批等待出港的奥匈海军战舰,每隔一两分钟,港口的灯塔便会发出信号,然后又一艘战舰缓缓驶入通向外港的航道。

不论是已经出港、正在出港还是等待出港的战舰,甲板上随处可见忙碌的水兵,他们在寒风中有序的做着各项准备工作,清理堆积物、收拢缆绳,在这种临战状态下,那些坚守在探照灯与防鱼雷艇副炮战位上的水兵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如此大规模出港,安东·豪斯上将没有办法让自己的舰队在黑暗中驶出狭窄的航道,加上德国潜艇基本装备了声纳,所以他干脆让舰队灯光大开,以最大隈度的发现德国潜艇的踪迹,同时防御可能遭受的鱼雷攻击。

每一艘战列舰在驶出航道之后,很快就重新放下战舰两舷的防雷网,虽然这会对战舰航速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但安东上将手里每一艘战舰都是无比宝贵的。奥匈帝国建造新舰的资金相当短缺,即便是战争时期,每年下水的大型战舰也不到三艘!

何况在等待后续舰只出港的过程中,这些先出港的战列舰只是在海面上缓慢航行,一旦遭遇鱼雷袭击,规避能力不敢恭维,所以它们干脆用防雷网来增加战舰防御。

在“欧根亲王”号的舰长指挥室里,安东·豪斯海军上将戴军帽、穿风衣、系围巾,将自己囊得严严实实,可他在登舰后却一直呆在这个由厚厚装甲保护的指挥室内。

与其说安东上将怕冷,不如说他的身体因为常年操劳过度而严重老损了。实际上,完全没有海军传统的匈牙利王国对于兴建海军既不关系也不愿提供财政援助,庞大的奥匈帝国海军始终由奥地利一家维持,奥地利的经济发展很快,可是皇帝和国会对于海军的支持仍然非常有限。许多时候,奥匈海军的发展完全仰仗于费迪南大公、蒙态库科利伯爵等几位重要人物的支持,若不是他们,奥匈海军恐怕还没有这样地规模。

例如眼前这两艘鼎鼎大名的联合力量级战列舰,当初,奥匈帝国国会迟迟不肯拨款,以至于海军不得不在没有得到拨款的情况下直接采取自筹经费的方式开始初期建造工程,到1911年国会终于通过了这笔造舰预算的时候。联合力量级战列舰的前两艘已经动工良久了。

每每回忆这段辛酸的历史,再看看眼前这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安东上将心中不禁感慨良多。人体就像一部机器,长期超负荷运转只会让各个部件加速损耗。医生告诫这位年过五旬地海军上将,若是继续这样操劳下去,寿命恐怕不会超过1年时间。

然而,安东上将离不开自己深爱的海军,面对强敌的奥匈帝国海军也离不开自己的核心将领,两者的命运已经结合在了一起。

一同迎来转机,或是一同走向灭亡!

2月6日晚上11点23分。奥匈帝国本土舰队旗舰“欧根亲王”号在姊妹舰“圣·伊斯特万”号的陪同下缓缓驶入航道。目前,奥匈帝国四艘最精锐的联合力量级战列舰只有两艘在普拉军港内,“特洛托夫”号在直布罗陀,“联合力量”号在塔兰托。此前安东·豪斯上将已经给海军的另外两支主力舰队发去命令。第2舰队继续驻留在直布罗陀的阿尔赫拉西斯,第2舰队主力从塔兰托赶来前来与自己的第1舰队会合。

这个时候,“联合力量”号所在地第3舰队已经从塔兰托军港启航,了,不过很不幸,他们刚刚出港便被德国潜艇盯上了。

正如此前英国人说地,德国潜艇部队简直就是一群无所不在的恶魔!

对于潜伏在普拉港外的三艘德国潜艇以及它们地指挥官来说,从突尼斯发来的命令虽然有些模棱两可,但至少给了他们主动向敌人发射鱼雷的权力。

政治的问题自然由政治家们考虑,u213艇的艇长弗林克少校很快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监视与攻击两不误,这次至少也要在自己的战果簿上添加一两艘万吨级的军舰。这种荣耀不是击沉那些毫无还手之力的货轮所能获得的!

当安东·豪斯上将从自己的回忆中缓过神来的时候,他的座舰“欧根亲王”号已经驶出航道,此时在港口外面,五十余艘中小型舰只已经摆开警戒队形,炮艇和巡逻艇高速在最外围高速巡戈,驱逐舰和巡洋舰则以稍慢的航速在内圈警戒,比“欧根亲王”号先出港的战列舰“古斯维克”号、“莱纳德”号和“克雷姆斯”号三舰正一面向外行驶一面加速。

在“欧根亲王”号后面,“圣·伊斯特万”号、“加富尔伯爵”号、“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号已经驶进航道,最后还有“佐里尼”号和“拉德茨”号两艘战列舰在等待出港。

双眼默默注视着这片忙碌的海面。安东·豪斯的思维在快速运转着。

“发信号给第3战列舰分队,让他们带着第4、第码区逐舰队往南行驶!”

在这支本土舰队中,第1战列舰分队由火力最强的“欧根亲王”号、圣·伊斯特万”号和“加富尔伯爵”号组成,这三舰也是奥匈帝国海军中排水量最大的舰只;第2战列舰分队由“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号、“佐里尼”号和“拉德茨”号组成,这三艘均是奥匈帝国自己建造地拉德茨级战列舰,排水量1.6万吨;第3战列舰分队即是率先出港的三艘——“古斯维克”号、“莱纳德”号和“克雷姆斯”号,三舰均是从意大


状态提示:魔王 第四十八章 雷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