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守桥
临阵分兵自来是兵家之大忌,没有人会想到何灌会在这个时候领着两万步兵撤回黄河以南。
这事从一开始就透着诡异。
一边保护着何灌向前,一边小心地同他攀谈。杨华本就是一个有着平等观念的现代人,倒不甚怕他,说话也随便。而何灌大概是满肚子的心事,禁不住同他说起话来。半天,这一行人总算从乱军中挤了出去。杨华知道了其中始末,根子还在北宋朝操蛋的指挥体系上。
事情是这样,何灌这次来汲县的目的是率京畿禁军主力守住汲县黄河大桥,力图将金兵遏制在黄河以北地区。这次出兵,京畿禁军主力为之一空,总数有四万人之巨。
说起来,京城禁军总数有二十万之众人。可惜北宋的禁军因为是终身服役,军中老人孩子不勘战者竟占绝大多数,选了半天,这才挑选出四万人。这是也北宋京城最后的家底了。
当时,何灌将军认为,金兵倾巢而出,锐不可挡,如果将禁军主力全带过河,若有闪失,还拿什么来守卫东京?不如留几千人,防守京城根本。
对何灌将军的意见,梁方平很不以为然,怒叱道,圣上让我二人率主力将金人拦截在黄河以北,必须将所有精锐都派上前线,岂能容忍敌军逼到大门口来?
二人为这事还吵了几次,最后何灌索性写信找宰相白时中说理。何灌圣眷正隆,而梁公公也很得宠,白宰相也不想为这事情开罪二人,干脆来个折中。大军一分两半,梁方平的骑兵驻扎在黄河以北,何灌的步兵驻扎黄河以南。
这倒正中何灌的下怀,可文书往来,路上一耽搁。等兵部的命令下来时,兀术已经带着他的前锋冲到汲县城下,梁方平魄为之夺,当天就病倒了。
若梁方平还保持清醒,以他懦弱的性格,断不肯放何灌分兵回黄河以南。问题是他现在还昏沉沉睡在帐中,而兵部的调令却直接下发到何灌手头。
何灌也知道情况不妙,无奈命令已下,不能不遵命行事。对梁方平能否在北岸抵挡住女真人的进攻他不抱任何信心。可命令又不能不执行,只得带了两万人马再次过河,临行的时候他还给梁方平留了一封信,叮嘱他死守汲县,等他写封信回开封,讨了朝廷军令,再带兵过来与他汇合。
可他也明白,军情瞬息万变,时间和空间都是决定战役成败的关键因素。敌人会给他时间从容布置,然后再次过河合兵吗?
“就折腾吧,北宋之亡亡于体制。”杨华悲哀地望着滚滚黄河水,心中一片冰凉。虽然他对北宋腐朽的赵王朝不抱一丝好感,可一想到从此,中原大地胡风腥膻;从此,不知多少汉人要倒在侵略者刀下。
“这只*吗?”他喃喃地说:“我只需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我都里的弟兄负责就成。别的事情我也没能力去管。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若我是这支大军的统帅,无论如何我也不会退过黄河以南。”也许,何灌还不知道他面对的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敌人。他们这次南下并不仅仅满足于打草谷,他们要灭绝的是中华文明呀!
回到部队之后,走失的士兵也都聚拢回来,很意外,人数反而多了两百多。原来,秩序实在太乱,很多士兵都找不到长官,索性跟他一起过来了。杨华现在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自然是笑纳了。到现在他手头有三百人马,已达一个营,倒也配得上他武义郎的身份。
其实,禁军中很多营都不满额,三百人的营也有。
杨华手头的五十人都是见过血的,也熟悉他的指挥方式,由这五十人为骨干带两百多新人,应该没问题。
想到这里,他安心了许多。
乱了一整天,何灌的两万人马总算全过了河,大多随他去了酸枣。当然,也有不少人走散,被列入了失踪人员名单。
酸枣离黄河十里,离开封四十里,算是东京城的门户。
大军过河时如此混乱,估计没两天收束不过来。
可,女真人会给何灌两天时间吗?
杨华不敢肯定,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收集起柴草和油脂,一一放在浮桥上,只要情形稍有不对就放火。只要金兵过不河,东京就稳如泰山。好在乱军丢弃了大两辎重,杨华也老实不客气地将易燃物全堆到桥上。
以黄河之险,守住京城应该没问题吧?
守得住吗?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身后的酸枣方向还闹得像菜市场,即便隔了十里路,还是吵得人脑子疼。杨华胡乱地吃了些干粮,刚要进帐篷休息。这时,一个士兵指着大桥说:“都头,你看那边是什么?”
这一条浮桥很长,大约有一里多长。只见,远处桥上几点火光飘忽而来,大约有十来骑。
“他娘的,究竟是谁,别将桥点着了才好。到时候我们非被何将军砍掉脑袋不可。”赵明堂大骂。
来的人全是快马,速度极快,转眼已经跑到桥心。
杨华心中咯噔一声,突然哀叹一声:“糟糕,梁方平逃过来了。来两个人,我们去将他拦住。”冷汗淋漓而下,以前的猜测已经变成现实。看样子,梁方平已经抛下北岸的两万禁军独自跑了回来。如果他一走,北岸的禁军怎么办?
“来人,披甲,把他给我赶回去。”杨华大叫。
众人面面相觑。
“怎么了?”杨华怒气上冲,“我去栏住他们,出了事我一人承担责任。”如果是梁方平,带其他士兵去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