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统御全球>第55章 黯然收场

丘吉尔坚信:胜利一定是属于光荣的大英帝国,歼灭第七装甲师,在德军战线上打开缺口,和纳粹一样实施坚决的反突击,反包围纳粹装甲集群,攻入德国本土解放受纳粹压迫的劳苦大众,把那个阿道夫?希特勒抓到伦敦来游街,让大家看看与日不落帝国对抗的下场,神圣大英帝国将再度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一切都显得那样美好,如果非要给英国人的进攻加上一个备注的话,那应该是这样的: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发动了一次正确的进攻。

只是他们选错了对手,这也不好说什么,谁让此时的隆美尔还不是很出名,未来的日子里,隆美尔这个名字将会成为大英帝国的噩梦,这是一场宿命之战。

自开战以来,隆美尔还没吃过这样的大的亏,对于一个骄傲的人来说,这简直无法忍受。所向披靡的第七装甲师就要这样不名誉的收场?他自然也清楚,由于自己的孤军深入造成的影响,此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已经是骑虎难下,必须把反击的英国人击退。

隆美尔为什么改装88毫米防空炮,装备那么多防空炮,因为他早就从后世的历史上知道,这种武器是一种可以打坦克,打飞机,打碉堡的多用途火炮,而且88炮的威力也足够大,这就是隆美尔敢于比历史上还冲得快的底气所在。现在英国佬既然有了反击的底气,那就看看谁的底气更足,谁会笑到最后。

隆美尔在第六步兵团败退的时候,隆美尔也在调集兵力准备支援第六步兵团了。w,是这场战役的胜利的关键,因为隆美尔要用自行88毫米防空炮打敌人的坦克啊!如果敌人有炮兵,他的88炮一上去就是敌人炮兵的靶子。

隆美尔手中垃圾坦克,是无法摧毁玛蒂尔达坦克的,现在派上去也是送死,所以隆美尔亲自带着二十四门自行88毫米反坦克炮上去增援第一线的第六步兵团。

隆美尔上去的增援上的时候,第六步兵团已经被击退了四公里远,他们的重武器差不多损失矣尽,就算第六步兵团想不退都不行,步兵完全是被英军坦克追着打,要不是英军的玛蒂尔达的速度太慢,他们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玛蒂尔达每小时12公里,没有一个人跑的速度快。)

隆美尔的到来暂时稳住了第六步兵团的军心,第六步兵团在隆美尔的命令下,又连忙布置了一道简陋不堪的防线,隆美尔只是让他们挡住英国步兵,从而保护好自己带来的88毫米自行防空炮。

当英军追到距离隆美尔前五百米的时候,88炮开始怒吼的了,“轰轰”的炮声不绝于耳,一辆一辆的玛蒂尔达重型步兵支援坦克就被打成了篝火。甚至有的坦克发生了猛烈的殉爆,他跟随着的英国步兵一并送到上帝的怀抱。

隆美尔有理由高兴,在第一辆马蒂尔达坦克被摧毁的瞬间,他就知道了,胜利将永远属于第七装甲师。而且还有意外收获,作为坦克战专家,此战已经证实了88防空炮是反坦利器。

感谢上帝,感谢丘吉尔,感谢马蒂尔达,从此我隆美尔将拥有最长的反坦手臂,作为报答,今后我会好好的款待英军的坦克。未来的北非战场,沙漠之狐将88毫米高射炮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整个大英帝国都会在他脚下颤抖,这且是后话。

对于法兰克林,可就是悲剧加郁闷了,刚刚还是坚不可摧的帝国之骄傲,转眼之间却被人家砍瓜切菜一样给砸了个稀巴烂。英国人不明白,德国人怎么突然就开发出了如此强力的反坦克炮,帝国那些情报人员,应该统统被绞死?哎!怪事年年有,今天特别多,这个世界的变化已经超出了英国人的理解。

在这里有必要重申,英国人的情报非常准,德军的却没有任何型号的反坦克炮能对马蒂尔达造成什么伤害,摧毁马蒂尔达坦克的是德军用来打飞机的88毫米口径高射炮。用打飞机的高射炮居然能摧毁重型坦克,这听起来十分好笑,但事实就是如此,看来命苦真的不能埋怨政府呀!

88毫米的炮弹个头够大,重量也不小,弹丸出膛初速度高,大质量乘以高速度,其物理动量和冲量绝对非同小可,难怪破甲力如此之好。

当88毫米高射炮开火的一瞬间,这场被英国人寄予厚望的阿拉斯反击战,就已经注定了要黯然收场,纳粹德国气数未尽。

阿拉斯,马蒂尔达的chù_nǚ秀,步兵支援重型坦克的绝唱,还没来得及充分展示自己强悍的威力就被88毫米高射炮赶下了舞台,命运的变换实在是太快。

英国人退却了,这场战斗再打下去已经毫无意义,失去坦克的保护,光是依靠步兵的集团冲锋,那约等于大家排着队去自杀,自从重机枪发明以后,没有哪个白痴的指挥官会要求士兵这样做。

阵地前100米将是永远也冲不过去的死亡线,重机枪将是收割灵魂的死神镰刀,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

之所以说约等于,那是因为10年后的朝鲜战场一只光荣的军队颠覆了这个规律,英国人没有勇气做到,上帝偏爱步兵也是要有条件的。

阿拉斯战役,英军先赢后输,所有的后续计划方案看起来都有些可笑,军队士气不但没有提升,反而更证明了德军之不可战胜,似乎连上帝也偏爱德国人。

接下来盟军在西欧战场再无作为,除了投降就是崩溃,让人难以相信,这只军队在20多年前还把德国人打得满地找牙,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


状态提示:第55章 黯然收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