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先生未曾正式给顾家小子授过课,但府里上上下下都默认了他是先生的弟子。
顾家小子便缠着先生给他一个“名分”。
先生却只扔给他一本厚厚的账册,道:“你何时算清了,我就何时认你做我的弟子。”
顾家小子不懂,楚凤歌也未曾听过这样教弟子的人。
拜鹤相为师,是冲着学做官学做人去的,又不是为了学着当个账房先生。
先生只笑着问他:“这天下谷物几何?雨水几厘?士农工商各有多少?百姓几两粮食够一顿三餐?官员层层盘剥到底吞了多少?若是小账都算不明白,如何指望他去清算天下这笔大帐?”
楚凤歌神色复杂:“你真将他当做弟子?”
先生这才轻叹:“恕在下直言,殿下虽有雄才大略,却并非心怀天下万民之人,戾气太盛,手下之人,或是勇猛无畏,或是工于心计,可定国,难安邦。若来日殿下为君,缺一治世之人。”
楚凤歌忍不住自嘲一笑。
我哪里缺治世之才,我不过是缺一个你罢了。
+++++++++++++++++++++++前世·今生+++++++++++++++++++++++++
卫鹤鸣因着这接二连三的事故在京城彻底出了名,听说甚至有说书先生编了关于他的本子在茶楼里卖座,名字就叫九岁解元郎,最近最火的段子是“解元郞智斗尹家子”,每每讲起来都是茶客都是座无虚席。
卫尚书嘴里说着“胡闹”,却日日差人去茶楼里听书,回来再悄悄复述给他,听得开心了,还会命人打赏那说书人几两银子。
卫鹤鸣听了,简直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只觉得自己父亲也是大景王朝的一株奇葩。
至于那些听了他名声有意登门结交的,卫鹤鸣也只命人含混过去。
贺岚见卫鹤鸣最近名声鹊起却不利用,连连感慨浪费,待他伤养好能出门了,便邀他入了国子监几个监生建的诗社。
说是诗社,诗文会友固然重要,相互联络却更重要。
卫鹤鸣心里清楚这些门道,自然也不会拒绝贺岚的好意。
没过几日就赶上国子监例行放田假,他便应了贺岚的邀,赴了几次诗会。
卫鹤鸣次次都要同贺岚叹气:“你是不是料准了我不会赋诗,才硬要我来陪你一起丢脸?”
贺岚也唉声叹气:“我只听闻了你神童的名声,原本想让你来替我遮遮丑,却不料你同我一样是个没天分的,如今你我却是难兄难弟了。”
卫鹤鸣自小比常人聪明些,虽说十八般兵器样样通、样样松,可好歹也是通的,但只有这诗词歌赋一节,他是半点天分没有。
贺岚竟跟他如出一辙,真不知前世那名士的名头是不是他闯出来的。
卫鹤鸣举起杯盏挡唇:“只是不知他们今日又要耍什么把戏了。”
两人相视苦笑。
果然,单纯的命题赋诗早就满足不了这群文人了,兴办诗会的几位雅人又命下人在自家后院凿了一条小河,与众人玩起了曲水流觞。
这酒杯八成与贺卫二人命中犯冲,十次有九次停在他们面前,他们便只得闷头喝了一杯又一杯。
两人都年纪尚小,卫鹤鸣还没练出前世那千杯不醉的本事来,仅着几杯下肚,脸上就浮起了一片薄红。
酒过三巡,气氛便热络了起来,众人盯着那再次停在卫鹤鸣面前的酒杯纷纷打趣。
“此酒与解元郎有缘,今日不得解元郎的佳句,只怕是不会走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解元郎升酒也该灌出个一句半句来吧?”
“卫小解元莫谦虚,我却是不信你不会作诗的。”
卫鹤鸣这身体年幼,本就不胜酒力,又被怂恿的昏头涨脑,举起酒杯,寂静了片刻,开口竟是唱起了大风歌来。
众人哄堂大笑。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加海内兮归故乡……”卫鹤鸣仿佛没听见一般,兀自唱到这里,却无论如何也唱不下去了。
众人起哄:“后一句呢?”
“……归故乡……”卫鹤鸣的头脑都钝了几分,模模糊糊似乎看见了两个少年,逃了酒席月下对酌,酒至酣处,相对而歌。
那人眼里盛满了快活和豪情,高唱着“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是了,后一句原来是这个。
卫鹤鸣张了张嘴,这一句却梗在了喉咙里,不知怎么就是唱不出口。
“虞兮虞兮奈若何……”
竟是坐在桌上,以箸击碗,半睡不醒地哼唱着。
众人也喝了不少,嬉笑着醉倒成了一团,吵闹着说他唱的不算,硬是要他喝酒。
卫鹤鸣也被怂恿得热血上头,自取了酒壶斟了满满一杯。冲众人示意了一下,刚想一饮而尽,手中的酒杯便被夺走,一转头,却看见了楚沉那和煦腼腆的笑。
“今日解元郎不胜酒力,便由我来替他饮了此杯,为大家谢罪,可好?”
楚沉如是说着,一仰头,将那酒喝了个精光,又将杯底冲向众人,赢得了众人一片叫好。
五皇子亲赴诗会,众人都颇为兴奋,且不说他受不受宠,那都是皇子,对于气氛还是有着带动作用的。
楚沉便就近坐在了卫鹤鸣的身边,那两人喝的东倒西歪,还念叨着“时不利兮骓不逝”呢。
“卫公子可还好么?”楚沉露出尖尖的虎牙,笑着看他。
卫鹤鸣却醉得有些迷糊了,又对着他这副极熟悉的模样,恍恍惚惚竟错乱了时间,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