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风
秦国的贵族出自商朝名门,是商朝重臣飞廉和恶来的后代。飞廉的脚力极强,行动特别快,恶来孔武有力,一人可以抵挡数人;飞廉是纣王的通讯员,恶来是周王身边的护卫。秦国的第一代国君秦非子是恶来的五世孙,秦始皇是恶来的第35代孙。华夏族刚建立政权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蛮夷之地,实行封邦建国以后,领土逐渐扩大;把华夏贵族派出去,建立自己的领地,领主是华夏族,领民大多是蛮夷,这就是所谓的“夏君夷民”。秦贵族出身于华夏族,夏商周三代分封诸侯国也一直是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秦国是周朝抵御西戎的最后一道防线,周王曾经允诺秦襄公,秦国如果能赶走西戎,西戎的土地就归秦国所有。
先秦时期的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秦国的国姓为嬴姓秦氏,国君为黄帝的五世孙伯益之后。伯益因为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舜帝赐为嬴姓,他的部落为嬴姓部族。夏朝末年,伯益的后代费昌弃夏投商,为商汤驾车,辅助商汤灭夏立商,成为了商朝的功臣。嬴姓部族成为商朝的贵族,世代辅佐商朝。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嬴姓部族的恶来和父亲飞廉一同为纣王效力,恶来后来被周武王所杀,而飞廉则向东逃往奄国。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商纣王之子武庚趁机挑唆,发动三监之乱,嬴姓部族也卷入其中。周公平叛后,严厉地惩罚了参与叛乱的人,嬴姓部族因此被分割,被迫迁往各地,其中大部分的嬴姓部族西迁,成为秦人的祖先。
造父是伯益的9世孙,按照《史记》的说法,秦国和赵国的国君都是嬴姓赵氏。恶来的弟弟季胜是赵国的祖先,秦与赵本来就是同一祖先,一脉相承。周穆王时期,季胜的曾孙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并在周穆王平定徐国徐偃王造反时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赏赵城。
周孝王时,造父的侄孙、伯益的16世孙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作为周朝的附庸,非子便以封地为氏,号为秦嬴,后人也称其为秦非子。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戍边对抗西戎。秦最初的领地为甘肃东南部,兴盛于陕西关中一带。
秦非子之孙为秦公伯,秦公伯之子秦仲即位三年,周厉王无道,有些诸侯就开始背叛周厉王,西戎族趁机侵扰周王朝。周宣王登上王位之后,任用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秦仲即位为侯王,最终死在了西戎的手中。秦仲有五个儿子,大儿子是秦庄公。周宣王召见秦庄公兄弟五人,交给他们七千兵卒,命令他们讨伐西戎,最终秦庄公把西戎打败。周宣王于是再次赏赐秦仲的子孙,任命他们为西垂大夫。
秦庄公居住在他们的故地西犬丘,庄公生下了三个儿子,长子名叫世父。世父说:西戎杀了我的祖父秦仲,我不杀掉戎王就绝不回家!于是,他率兵去攻打西戎,把继承人的位置让给了弟弟秦襄公,秦襄公成为太子。庄公在位44年后去世,秦襄公即位。公元前777年,秦襄公把自己的妹妹嫁给西戎丰王做妻子。公元前776年,西戎包围了犬丘,世父进行反击,最后被西戎俘获。过了一年多,西戎放还了世父。公元前771年,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西周,在骊山下杀害了周幽王,秦襄公率兵营救周朝,作战有力,立下战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的骚扰,把国都向东迁到洛邑,秦襄公带兵护送周平王。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秦开始建国。后来,秦国夺回了被戎人和狄人侵占的原本属于周朝的领地。周平王允诺秦襄王:西戎不讲道义,侵夺岐山、丰水的土地,秦国如果能赶走西戎,西戎的土地就归为秦国。为此,平王还与襄公立下誓约。襄公在这个时候才真正成为诸侯,和其他的诸侯国有了使节沟通,互致聘问献纳之礼。公元前766年,秦襄公讨伐西戎,打到岐山时,在那里去世,秦文公即位。
秦文公之后,又经历了数代国君的努力,秦国在讨伐西戎的战争中节节胜利,版图逐渐扩大。直至秦德公迁都雍城,秦人经过东周初年近百年的艰辛创业,已经占据了关中平原的大部分土地,实现了崛起,成为西方的新兴强国。
秦德公之后为秦宣公,秦宣公时,秦军与刚刚同样处在迅速扩张状态中的晋国发生了边境冲突。秦宣公、秦成公在位时间都不长,秦穆公即位后,为了能和晋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他先后拥立晋惠公、晋文公来安定晋国的混乱局面。秦穆公本想立晋文公来达到控制晋国的目的,没想到晋文公反而借助秦国的力量壮大了晋国,进而称霸中原。
秦穆公想要进军中原,却不料中途被晋军阻碍,崤之战使得秦军的主力全军阵亡。此时的晋国正处于君明臣贤、国富民强的颠峰时期。秦穆公果断地调整国策,将战略目标锁定在西戎的游牧民族。秦穆公将矛头指向西戎,稳定了自己的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秦穆公去世后,秦康公即位,秦康公、秦共公在位期间,不断地向晋国发出挑战。此时的晋灵公顽劣成性,赵盾把持着晋国的朝政,晋国的霸主地位即将崩溃。秦国与楚国在军事上开始靠拢,形成对晋国前后夹攻的攻势,楚国北上与晋国争雄,秦国攻击晋国的后方。即便是这样,秦国在同晋国的战争中还是难得一胜。
秦共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