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083章 苏日决裂

1944年,7月8日。

鄂霍次克海,勘察加半岛附近,一支庞大的舰队沿着海岸线快速南下。

2艘琅喀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3艘甘古特级战列舰,2艘基洛夫级重巡洋舰,4艘马克.高尔基级重巡洋舰,6艘列宁格勒级驱逐舰,1艘塔什干级驱逐舰,11艘火力级驱逐舰,4艘捷尔任斯基级驱逐舰,4艘卡尔.李卜克内西级驱逐舰,5艘阿尔乔姆级驱逐舰,2艘加里宁级驱逐舰,1艘斯维尔德洛夫级驱逐舰,1艘伏龙芝级驱逐舰,还有苏联红海军唯一的一艘老掉牙的“卡尔.马克思”级航空母舰(苏德蜜月期联合建造的产物)。

足足47艘战舰,还有大批的布雷舰、扫雷舰、油船和补给船跟随,滚滚的浓烟几乎遮蔽了天空,空中还有几架美国援助的f6f战机盘旋掩护。如此壮观的场景,让甲板上的水兵们激动不已。加上乘坐在琅喀施塔得号上的红海军政治委员布尔加宁在舰队出发前就已经公布了目的地全世界仅次于苏联的幸福国度美国(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前,全世界仅次于苏联的好地方是德国),所以同志们都心情舒畅,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伟大的卫国战争现在已经变成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了)的胜利前景充满了信心。很多人甚至都期待着可以在太平洋上和支援白俄反动派的纳粹德国舰队来一场大决战了!

不过在旗舰喀琅施塔得号战列巡洋舰内,布尔加宁政委和库兹涅佐夫司令员却没有战士们那么乐观,呆在政治委员舱室内的两人甚至有些坐立不安。

因为他们俩都知道,他们的舰队是不可能在太平洋上和欧洲联合舰队决战的,但是却有很大的概率遇上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主力!

说心里话,他们两人根本就是硬着头皮带领舰队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的。不过他们也知道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太平洋舰队留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等死。什么时候日本人觉得可以开战了,派个几艘航母过来炸个几轮就都没有了。

所以布尔加宁和库兹涅佐夫一直在等待机会,可是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却在南千岛群岛的锚地择捉岛单冠湾一呆好几个月。虽然有过好几次大举出动,但都不是倾巢而出,总有一部分舰队留守。

而且那个时候远东还处在不适合出兵打仗的融雪季节,所以苏联太平洋舰队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风险也不是很大。但是到了6月份后,远东的土地已经干燥,而苏联在西线战场又面临瓦解,首都莫斯科陷入重围,还有许多情报表明日军正在向满洲大举增兵!

这说明日本对远东的入侵一触即发,而苏联太平洋舰队也随时有可能被日军突袭!

所以布尔加宁和库兹涅佐夫一逮到机会(联合舰队倾巢出动),就硬着头皮带着太平洋舰队出击了。

不过即便日本联合舰队倾巢出动了,他们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不仅精心制定了具有迷惑性的航线,而且还将突破北千岛群岛岛链的时间选在了夜间。

另外,还从靠近北千岛群岛的勘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军港)派出了十几艘潜艇,在北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反复巡逻。

但是两人心底还是有种强烈的不安感觉!

“美国太平洋舰队和日本舰队交火了吗?”布尔加宁转过身问库兹涅佐夫。现在苏联太平洋舰队正实行无线电管制,不能发报,但还是可以收电报的。而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则通过设在勘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电报站,每2个小时就向苏联太平洋舰队通报一次最新的军情。布尔加宁算着时间,觉得差不多又到点了,所以才有此一问。

库兹涅佐夫回答说:“已经交火了,根据一个半小时前的电报,中途岛已经遭到了日本飞机的空袭,这说明日本航母就在中途岛附近,所以它们距离我们是很远的。”

中途岛大海战现在已经开始了!

不过美国人在上一次无线电通讯时并没有透露太多的信息,只说了中途岛遭遇100架以上的日本舰载机空袭,岛上的p47和p51起飞迎战,击落了21架敌机,自己损失了6架……

布尔加宁政委的目光重新回到了海图上,千岛群岛仿佛一道从日本列岛抛出的铁链,一直延伸到了距离勘察加半岛不足6海里的海面上。

而苏联太平洋舰队再过几个小时,就要从那里通过……还是在日本岸防火炮的炮口底下!

“叮铃铃……”

一部红色的电话机突然想了起来。库兹涅佐夫马上拿起电话听筒,听了一会儿,就脸色凝重地对布尔加宁说:“政委同志,一艘日本巡逻舰出现在我们的正前方28000米开外……我们的行踪暴露了!”

……

“什么?大约有七八十艘苏联舰艇出现在了勘察加半岛附近海域,正在接近北千岛群岛!?这是苏联太平洋舰队的主力……”

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有些吃惊地看着向他报告的军令次长伊藤整一。

“苏联太平洋舰队想跑!”一旁坐着的山本五十六马上就反应过来了。“它们倒是抓住了一个好时机啊!”

现在第一机动舰队已经开始轰炸中途岛了,随时可能和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母交锋,所以山本五十六也亲自坐镇到了军令部。

没想到美国太平洋舰队还没出现,苏联太平洋舰队倒是先冒头了,而且还出现在了北千岛群岛附近。

而它们出现在那里的目的当然只有一个,就是想要


状态提示:第1083章 苏日决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