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外婆村里的人来我村走亲戚,顺便给英子带个口信,中秋前夕回娘家过节。原是少女的时候,英子就是村里有名的一枝花,无论是跳竹竿舞还是做拿手的竹食,都是少女中的佼佼者。即便嫁人,每年依旧会回去参加这场盛宴。
送走带信儿的人,英子一头扎进厨房,开始琢磨起方子上的点心。本就是擅长做美食的人,换个材料,换种做法,依旧游刃有余。蝶儿和小绿决定赖在厨房,先吃为快。
英子准备的第一道甜点名叫糯米莲卷,需要白面粉、糯米、白莲子、白糖和适量的发酵粉。现将糯米和莲子煮熟,然后再将面粉加水和发酵粉和成白胖胖的面团,擀成面片儿,上面放一层糯米饭,再放一层莲子和白糖。卷成圆筒形,上笼蒸熟,取出来晾凉,切成小段就可以吃了。
英子擀面皮儿的手艺特别好,厚薄均匀,卷出来个个都跟模子里出来似的,清香四溢,入口绵软,甜而不腻,蝶儿和小绿吃的不亦乐乎。
看着自家娃都这么爱吃,英子的信心倍增,端了几个拿去房间给毛氏尝了尝,也点头说赞,建议再多点花样儿和颜色就更好了,比如用加入艾叶汁会变成绿色什么的,这就要凭英子想象了。
果然有人点拨,茅塞顿开,英子喜滋滋的回来让蝶儿拿纸笔记下,有时间去山上找点材料,这时候用的都是纯天然的染料。现在只有少数一些地区还会用这种染色方法,前世锦瑟吃过一种五色糯米,均是用植物的汁液染色而成。
第二道和第三道都很简单,材料都差不多,只不过工序上有些差别。枸杞宝莲:将莲子、枸杞用清水洗净,银耳也泡发洗净,一起盛入碗内加清水上笼蒸烂。取出蒸烂的莲子,银耳沥干水分,盛入碗内;冰糖加入清水,入锅烧开,待糖融化用筛子滤净糖渣,再将糖水入锅烧开,加入银耳、莲子、枸杞即可。
蝶儿和小绿肯定是第一只吃螃蟹的人,第一次糖放的有点多,稍微甜了些,第二次做出来银耳入口即化,配上莲子清香,再加上红艳艳的枸杞,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味觉上都是享受。蝶儿给出的建议是,一定刚要用井水或者是泉水熬制糖水,这样味道会更醇,被英子笑话是小吃货。小绿只要是吃的,就没有不喜欢,特别是甜食,被大家笑话会变长小胖猪。
水青刚好进来,也喝了一碗,表示如果是冰的,会更加喜欢,三母女又开始在纸上改改画画,完了击掌表示庆贺。
第三道就是我们后面经常在家熬制的银耳莲子羹:冰糖、莲子、银耳即可。将水发银耳、莲子、冰糖放碗内,加适量开水,上笼用旺火蒸约一小时,即可出锅,冷热都可食用。
等大家出厨房的时候,一个个吃的口齿留香,表示有信心,将来做的好在镇上租个店面都未尝不可。苦河村本就地处偏远,大家对饮食要求还没有那么精致,所以英子的这几个点心讨得大家的欢心应该不难。
毛氏对英子的手艺也给予了充分的认可,还笑着说是后浪推前浪,一浪还比一浪强呀~~完了鼓励说,要是这几道甜品大家喜欢,到时候再教几道更加精致复杂的甜品,保证好吃到咬掉舌头,说的小绿唾液大量分泌,都听见咽口水的声音,逗得大家又是一阵乐。
英子见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回到厨房,把剩下的食材都做成了成品,或半成品,明天拿到镇上只要稍微加工就可以食用。糖水熬制好后,装进罐子,吊在隔壁孟娴家的井壁上,明天就有冰凉可口的枸杞宝莲喝了。
这时候水青在后面的竹林喊着蝶儿和小绿,说是竹屋搭建好了。吃饱喝足,蝶儿和小绿也要干活了。
虽然只是一个简易的竹棚,但用来培育碗莲也够了,用碗口粗的竹子做好了竹屋的棚架,像扎竹篱笆一样的,用竹篾条捆绑好粗细差不多的竹子,搭建三面竹墙,用铁丝一一绑好,看上去很结实,房顶也是用竹片编织,外面搭上厚厚的稻草和竹叶细枝,可以防雨水,虽然简陋但非常实用。细心的水青用细竹片儿编织了一扇门帘,看得蝶儿和小绿惊奇的不得了。
掀开门帘,里面为了方便放置大瓷碗,剖开四片竹子,用藤条像扎竹排一样做好,有高有矮,可以搁置不少东西。地面用榔头夯实,修理平整。蝶儿开心之余更多的是感动,小绿直接用行动表示,扑进水青怀里,又蹦又跳。蝶儿也不甘示弱,直接往身上爬,抱住水青的脑袋一阵乱啃,乐的水青倒在地面上跟两个小丫头疯闹起来。
也不管身上头上的枝叶,泥土,跑去跟英子和毛氏献宝,结果被严厉的批判,一个不允许进厨房,一个不允许靠近床。两个丫头干脆拉着水青帮忙收拾大瓷碗,一个个摆放上去,齐刷刷一排,看着就极有成就感。
弄完后,推水青出去,水青笑骂他们两个没良心,使唤完就赶人走。小绿掏出一个小口袋,这是昨天剥莲子的时候,选出来比较老的几颗。一只碗里放置一颗,小心翼翼的施展着法力,按理说,这时候应该要用剪刀剪开莲子的两端,方便它发芽。但为了抑制它的过度生长,小绿直接为莲子施法,看着小小的果实上面包裹着一层光晕,不一会儿开始膨胀,能感觉到它顽强的生命力,就像蝉蛹化蝶一样,慢慢的一个小嫩芽从莲子的顶端伸出头来。
以前的小绿完全可以分区域控制莲花的生长,但目前却因能力受限,看着它慢慢的长大,却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