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4月1日,海兰泡,黑河对岸。
从去年9月到现在,将近7个月过去了。东北和延安反复讨论,准备了大量物资,调动了多个部队。
春天到了,各方面情报都表明,现在是日军最困难的时刻。对于东北联军来说,现在是进攻的最后机会了。现在,气温逐渐升高,黑龙江的厚厚的冰盖逐渐松软。现在,重装备还可以过江,一个星期后,冰盖就不能承受重装备了。
再有两三星期就要开江了。开江后,大部队过江就难了,因为流冰,任何船都不能航行。
于是延安决定,立刻开始对外东北日军发起进攻。
东北联军在原苏联远东地区对日本作战全面,目的一个是收复国土,一个是拉苏联一把,不让苏联灭亡。
战役的第一步就是海兰泡。海兰泡是日军交通线的中心,这里一断,日军后勤补给立刻就断了。
日军占领远东铁路的战略弱点暴露无遗:长长的一条线,任何一个地方被切断,全局立刻瘫痪。
海兰泡的夜晚已经逐渐变短,白昼开始变长,早晨4点,天还是很黑的,不过,如果有人有夜视镜,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穿着白衣服的人开始活动在海兰泡四周,每个人一捆干草树枝,在海兰泡周围布置了一堆一堆的草堆。从高空看,这些火堆形成了一个条条直线,交叉点指向一个个日军的军事要地。
4点半,南方传来了飞机的轰隆声,地面上所有火堆一起点火。
了解东北联军战法的人知道,这种地面导引空军的战术,是他们解决通讯搜段不足航空经验不足等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多次实践,已经成熟了。
很快,飞机就飞到了,现在虽然是黑夜,在飞机上看,这些火堆形成的箭头还是很清楚的飞机看,直线的交叉点还是很清楚的,飞机开始改变队形,对准目标,投弹。
炸弹在地面上开始爆炸,地面上爆炸的火光,立刻把火堆的亮光压制住了。上百发航空弹几分钟就投完了,整个海兰泡一片火海,地面上的车辆油料,屋子,弹药不停地燃烧,爆炸。
海兰泡城外一圈的防御工事的爆炸逐渐停止了,火光里,日军开始救火,救人。出乎意料的是,距离阵地边缘不远的地方,开始有人开枪,开枪的人十分分散,十几米才有一个人,稀疏的枪声里面,火光中的日军不断地倒下。
就在第一波轰炸不到半个小时后,第二波轰炸又开始了。
在海兰泡,日军有一个飞机场,有十几架飞机。另外,沿着铁路日军有十几个飞机场,吸取上次的教训,日军在这里布置了两百多架飞机。
原始的作战计划,是飞机起飞在地面引导下,先炸日军的飞机场,不过这个方案在空军那里没有通过,空军抱怨,现在东北的空军只有两百多架飞机,什么型号都有,自己装配的双层翼飞机,日本飞机老式飞机都有。不但数量不足,质量也不行。
最近的情报说日军给铁路沿线配置了一把百多架新飞机,空军要求各个部队派特种部队和地面部队,突袭日军的飞机场,空军愿意派出大量的技术人员指导各个部队实施突击,尽量获得更多的飞机。
这个计划被司令部作战会议批准了,但是各个部队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不但要消灭日军人员,还要保留飞机,空军的要求十分过分,要求不要炸油料库,不要炸指挥塔。
陆军抱怨声四起,这虽然能做到,却意味着要付出死人的代价。
司令部发出命令,要求各个部队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不但要拿下飞机场,还要少死人。训练这么长时间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打仗不仅仅是比狠,还要比动脑子。又想空军支援作战,又想不帮助空军建设,哪有这等好事?
现在这个季节,积雪早就开始融化了,白天气温是零上,积雪融化,晚上气温是零下,寒风一吹,又结成冰,空气潮湿,比冬天感觉还冷。在机场附近的部队穿着白衣服,为了突袭,已经在冰雪上埋伏了几个小时了。
早晨四点半以后,市区传来了爆炸声,办不到五点钟,三辆汽车和几辆摩托开到了飞机场,都是日军汽车,车头还插着军旗。
飞机场已经听到了爆炸声,已经开始防空,飞机开始准备,有情况就立刻起飞。
飞机场的哨兵喊道:“停车检查。市里出什么事情了?”
汽车停在飞机场岗哨前,一个人道:“和前几天一样,不过是落下来的炮弹更多而已。司令部要我们来协助机场,防止偷袭。”
岗哨道:“等一下,我汇报一下。”开始打电话。
飞机场里指挥部接到电话,立刻向海兰泡打电话核实,电话刚刚打通,耳机里突然滋滋响了两声,司令部的声音道:“哪位?”
飞机场:“请问,你们派人来飞机场了吗?”
司令部:“对。三辆卡车,四辆摩托车。”
飞机场:“为什么刚才打电话打不通?”
司令部:“刚才八路军轰炸。”电话挂了。
飞机场立刻下命令:让援军进来。
车辆开进来后,士兵立刻下车,连集合都没集合,立刻向各个岗位跑去,不到两分钟,所有岗位都有援军了。
剩下的二十几个人向指挥部和飞行员宿舍走去。
飞机场指挥部刚才还没核实完,对方就放下了电话,他虽然发布了命令,让援军进来,却老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头。
到底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