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梦想涟漪>读《江湖一碗面》随笔“一眼眼”

中国是面条的故乡,面条这一寻常吃食,在中国绝非寻常之物,它蕴含了丰厚的人文历史信息,它又和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故土物产、饮食习惯等息息相关。

《江湖一碗面》以随笔的形式,叙说做面、下面、吃面以及面条之外的种种掌故,既有自身关于吃面的特殊经历,亦不乏有关中华面条文化的点点滴滴。

小小一碗面条的江湖,天南地北,娓娓道来……

麦子,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由麦子制成的面粉,是不少国家人民主食的组成部分。

在面条的故乡中国,吃面条象征长寿,吃面条象征和谐,吃面条象征有福。(重阳节到了,除了吃糕,也吃长寿面呢。)

华北等地端出面条给贵客,象征友谊长青;西北等地端出面条给毛脚女婿,象征确认婚姻关系希望小两口爱情长久;西南等地端出一碗面条乃至米粉,象征对久远的北方家国的怀念;台湾人端出一碗面条,象征与大陆永难割舍的牵挂。

唐朝时,长安女子杜秋娘面对情郎,只会作诗——“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简单的情话让后人解出不少歧义,如果她当年煮一碗汤饼以寄柔情,怕就不会生出这许多误解。而如今在上海,如果一位清汤挂面不施粉黛的年轻女子端出一碗上海著名的烂糊面,那全新的意蕴无非就是向帅哥你表白——爱我吧,loveme……。

也有上海滩江湖大佬曾言,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情面、场面。

据说明朝宗室朱舜水将面条制法带去了日本,可惜号称学习中国文化至深的日本人,至今还分不清手工拉面和手擀切面,一律称为“拉面”,所以其他种种技艺,特别是中国人和为贵的精神,所谓大和民族是否学到家,完全值得我怀疑。据说马可波罗将面条制法带去了意大利,后来,意面从意大利跨越大西洋传播到美国,又跨越太平洋传回中土。意面回到中国,让人感觉就像是一位有些异国情调的故人,亲切又特别……

《江湖一碗面》是区读书会十月推荐看的书。忙忙碌碌之中看了一眼眼,写的好,看的就慢了,有一眼眼夸张的说不想错过一个字、一个词,呵呵。

喜欢书中时不时冒出几句上海话,像“一眼眼”意思“一点点”,“刮辣松脆”这个词不太好用普通话解释,怎么说呢,说的简单点就是很干脆吧,呵呵,很亲切的感觉...

书中很多很多有关面的说,很长见识,学到很多...

“小小一碗面,汇聚了当地人的精、气、神、乃至生活习惯、城市特征。”

头汤面--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苏州人有了吃头汤面的习惯。每天早晨谁赶得早,谁就能抢到面馆的第一碗面条。老苏州解释为:锅的沸水愈清澈,面条的口感愈佳。(这就是说要起的很早呀,很想多睡的,起不了早的是吃不到头汤面的呢。)

我不是美食家--姑苏美味,不仅仅在最有名气的大店,像姑苏的风情一样,容人细细品味的,也许就是小小店里一碗面。(看了此书,觉得作者可以不用谦虚称面食家。)

作者的文笔很风趣幽默,读来有趣之极,嗯,文字中鲜香扑鼻,馋涎欲滴,真鲜,口水滴滴答答,很想一一品尝一番呀。

好吧,今后吃面要细细的实实在在的吃出比语言本身更生动的美味哦。

分享书中的题目,很生动哦:

焖肉划水不输海参鱼翅、南派羊肉面、爊鸭馆里爊灶面、爱我烂糊面、刀鱼鲜香妙在无形、八宝辣酱百种滋味、大排面生命指数、阳春面是有底蕴的、那一汪咸菜卤、一点葱一点油一碗面、平民雅食片儿川、阴阳之道虾爆鳝、面摊子的温度、伊面之词、世界在此碗中、意面配红茶、沧海笑过炒虾面、北京好饭炸酱面、芝麻酱拌面也不错、龙须面的讲究、凤鸣岐山和为贵、兰州没有拉面、居家抻面条、炮仗好吃不上火、尕面片给小姑尝、羊汤摊的副产品、餐车挂面三重奏、威武炒刀削、泼辣子捞面条、炒饼不能飞、一根刀砍面的风情、河南拉面是不是饭、安能辨我是米面、燃面不仅一把火、小面小有滋味、洞庭湖鱼的脸和面、大武汉小碗面、没有故乡的小刀面、山寨切面、从采石场到营养汤、哪个卖面郎独占花魁、归来吧,归来兮。

呵呵,一眼眼随笔。

《江湖一碗面》作者姜浩峰,近年文字见诸沪上一些时尚杂志,却是个偏好中国古典文化的“土”人。著有《中国昆曲地图》(与刘建春合著)、《坐火车游青藏亲历指南》等书,目前是《青年报》报社的编辑。

10月21号下午,清阅朴读沙龙活动在图书馆地下会议室举办,特邀《江湖一碗面》的作者—姜浩峰老师作为这次沙龙的嘉宾前来作读书指导。

因参加市第八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歌咏竞赛活动,很是遗憾没有参加这次书会的活动。

看书友的介绍知道沙龙活动很成功,大家聚集一堂,无拘无束,从一碗面说起,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把做面、下面、吃面,说得津津乐道,由一碗面说到了典故人文;说到了各地的风俗人情;说到了时代的变迁;一碗面掀开了记忆;一碗面看到了人生;小小一碗面有不少的可研究价值。一碗面与长寿、和谐、团圆联系在一起,一碗面与江湖有种某种密切的纽带关系,人面、情面、场面,也就延伸出未来与面有关……

呵呵,分享哦


状态提示:读《江湖一碗面》随笔“一眼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