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科幻未来>超科技狂潮>0265 决战的准备,马古灵的压力
战机和碎片,对舰激光炮基本都用在压制和消耗生化战舰的智能上,仅仅只是辅助性的武器。

重离子炮是理想的新一代太空武器,它是等离子引擎的最新发展。可以说等离子引擎就是一系列技术的母机,电磁轨道炮的改进技术来自于它,走仿星器路线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基础技术也来自于它,让太空航行更快更灵活的重离子引擎也是进一步发展。

简单的说,重离子炮就是将重离子引擎喷出的等离子体收束起来,凝聚为积蓄了强大能量的等离子团,投射到目标上,运用等离子团释放的能量实现破坏。因为能量来自于粒子间的库仑力,对物质的毁伤效果也是基于粒子层面的。

在过去的科幻作品里,这种武器也被称呼为“电浆炮”,不过现在人类已经确认,并不是所有“电浆”(等离子体),都可以用来做武器。以现有的技术,只能依靠质量较大的中性粒子,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毁伤效果。就像重离子引擎,依靠pēn_shè大质量中性离子,实现了接近大气层喷气引擎的推力。

原理是简单,实现起来却有太多障碍,最大的难关是重离子团的收束。重离子一旦离开约束它的磁场,就会迅速逸散,在用来推进的引擎上这不是问题,用来轰击远距离的目标,就成了大问题。

过去的科幻作品里也对克服这个难关做出了很多构想,比如《星河战队》里虫族的防空单位,是用一种粘液泡包裹等离子团,《高达》里是虚构了另外一种粒子,专门用来约束等离子团,给它轰击目标开路,日本人也真够敷衍的。至于《光晕》等科幻作品里,单兵都能用的电浆炮,那完全是超出了现有科学体系的黑科技。

星联科学院一直没能突破这个难关,超马特鞭入侵,生化战机和战舰居然用的是重离子炮,这给了科学院启发。不过因为对方是走生物路线,原理类似《星河战队》里的虫族离子炮,将某种特殊胶质液化,拉出极其稀薄的外层包裹等离子团,人类要走这个路线,就得弄出一整套生化转换系统,根本行不通。

不过隐身生化战舰的出现却带来了启发,屏蔽全频谱电磁波的技术,只要改进一下,就能用来包裹离子团。重离子炮的面世之日,应该是不远了。

夏鸣构想的决战,重离子炮只是一个小小的技术细节,星联宇宙军的进一步扩充才是核心,这种扩充既是规模的扩大,也是体系的完善。

金乌号的改型“星座”级巡洋舰即将入役,这是宇宙军舰队的重大变革。这种以各个星座命名的巡洋舰,总结了金乌号的经验,将作为战团的中坚力量,让星联舰队向“大舰巨炮”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在领主级轻型航母之外,“霸主”级标准航母也将在几个月后入役。这种可以装载上千架战机,专属于马古灵部队的战舰,会替代尤纳斯的载人战机,承担起舰队防护以及密集攻击的任务。

至于尤纳斯的不爽,夏鸣已经顾不得了。未来的决战里,需要几十甚至上百艘这样的母舰,战机更是难以计数,尤纳斯的部队已经填不满这个坑。

主力舰和航母的扩充,让小型战舰的数量也会随之猛增。还好,马古灵跟人类组合的单人战舰方案已经证明了可行,就靠这一点,小型战舰就可以马上扩充为现有规模的三倍。

不过,整个扩充方案还取决于……马古灵的数量。

就像转基因作物一样,马古灵胚胎目前还只能通过仿生马古灵母体进行培育,它们自己是没办法自然生育的。而且在克隆出基因库足够丰富的马古灵之前,也还不急于进行马古灵的自然生育研究,不然难保像人类近亲繁衍那样,出现遗传变异问题。

难点是马古灵的培育,就算是星联加上尤纳斯,总人数也不到十万,人人养一只马古灵,也不够决战对马古灵数量的要求,何况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和愿意养马古灵。

夏鸣把这个问题告诉了晓棠,晓棠跟她麾下的科学家们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培育方案。

把马古灵的培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一对多的基础培育,由一个马古灵专家像幼儿园老师那样培育一群马古灵,教导给它们基础的三观和常识。再进入基础学校,教导进一步的思维和技能,同时观察它们各自的天赋。之后按照天赋和意愿送它们进不同的学院,训练它们操纵战斗机、和人类合作操纵战舰,或者做其他辅助性的工作。

马古灵只需要三个月就能在生理上成熟,再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就能胜任一般性的工作。就像是人类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的教育流水线,只是把十多年的时间浓缩在了半年里。

至于这些马古灵无法像最初的马古灵那样,由一个养主把它从小带到大,由此会不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此时也顾不得了。

所有压力,都交给了最初那批马古灵,以及跟马古灵配合驾舰的人类。

“你好,我是马古灵刘a3811g,你就是我的er吗?”

李京泽喜滋滋的钻进了自己新配发的雌蝉驱逐舰驾驶舱,一个拖着根万向节尾巴的机械圆球飘到他身前,嘀嘀嗒嗒的电子音配着圆球中间那条光带上的字幕,将一股似乎蕴着洪荒之力他一时难以完全理解的信息塞进了他脑子里。

“呃……我是李京泽……什么e厨吗?”

李京泽感觉压力山大……((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全网最新)。)

状态提示:0265 决战的准备,马古灵的压力--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