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工业园区,到1909年底,已经有工厂37家,其中1909年新扩建的工厂,全部是“合资”,岳山自己可没钱进行新的工厂建设,为此,刘钊对岳山的意见也非常大。
37家工厂,不管是岳山独资还是合资,其产业工人加在一起,仅就数量而言已经有了23700人。在后世,这不过是一个大型企业的数字,但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不得了啦。要知道,教科书早就告诉我们,1919年左右的东国,其产业工人的绝对数量不过200万人。岳山等于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为东国增加了1的产业工人?
不过,严格地说岳山工厂的这些工人,只是形式上更像工人而离开了农民罢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基本上还是农民的。
不过,在这些工人中,大约有五分之一也即4500人左右,属于各个工厂的技师、技术工人及管理骨干,说实话,这一部分人才是岳山依靠的根本。
可以这样说,岳山工厂的普通工人,与安庆或江宁的其他工人相比,其月薪并不会高太大,最大的好处是劳动时间缩短以及每周一天有一天时间可供休息,而且还允许人累集假期。
在东国,普通工人或农民,想要通过工厂工作来发财,永远都不要想,因为那不现实。原因在于东国的人均资源有限,而人口供应却要多得多。
但是,技师、技术工人、管理骨干的收益,却比同行要高百分之五十以上,一些关键岗位,甚至比同行要高一倍以上的薪水。
进入工厂的工人,如果是文盲,且看见较大的,岳山也只能对工厂不加干预,这些破产农民,这一生也就定型了,岳山想救也救不了,最多其在工厂,家人能得一温饱而已。
不过,对于30岁以下的工人,岳山却有颇多想法。当然这个想法也是与其愿意改变自己的愿望密切关联,那就是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文化与技术。
文化的提高,岳山开办了工人夜校,当然工人夜校中有年纪大的工人去听也行。这个工人夜校,主要是识字写字,其实是识字学校,间隙有读报环节,每天都读一两遍时政报道,相当于听评书。但夜校举办方,绝不添加任何私人评论。
这些工人,如果没有夜校,晚上玩了也就玩了,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但是,有了夜校,他们便集体有了一个去处,同时缓慢地提升着文化与技术,经过考核后,有可能比别人更容易升到更高级的工人,这样,每月可要多拿至少一个大洋。
工厂的工人,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即师带徒。后世的技术工人,因为多是职校毕业,有文化理论基础,再借助于工厂的设备,有可能自己摸索着提高技术,但在这个时代,工人进步的主要方式是师傅带领指导。
而在这一点上,东国传统的技工都有一种保守的传统,认为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显然,有这种思想的技术工人,在岳山的工厂里颇为吃不开,同时,岳山更不允许一些技工以其技术为要挟,在工厂里成为工头,拉帮结派。不要说岳山不允许,就是刘钊刘怀远也不会允许。
但是,优秀技工的技术优势必须发挥出来,所以,岳山便设立了一个“技术指导费”,要求高级技工在工作中要负责学徒工的技术进步,每负责指导的一个学徒工,经过技术考核成了正式工人之后,指导者将可以得到一笔“技术指导费”,这个费用大约相当于高级技工本人月工资的一半左右。也即如果一名高级技工在人才培养方面比较积极主动,一年时间内能够将24名学徒工培养成合格工人,那么他就可以在自己正常薪水之外,再得一份薪水。
此外,对于高级技工参与夜校讲课等,都有相应的津贴或奖励。
这是已经进入工厂的那部分工人,岳山主要采用这些办法进行提升。从1910年起,对于新进工厂的工人,只要岳山股份在25以上,岳山都坚持对新进工人进行三个月的“岗前培训”,这个岗前培训,主要是工厂规矩、纪律、习惯,以及一些共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可以说,通过这样的培训,工人在进工厂之后,能够快速地适应角色,进入生产环节,从而减少很多工作麻烦。
当然,工人在培训期间,待遇是非常低的,每月不过1个大洋。培训如果不合格,将被辞退。这些内容,都写进了合同。
东国工业的进步,必须从产业工人开始抓起。
后世东国工业,起步实在太晚。虽然说东国是世界惟三的拥有完整配套工业体系的国家,但工业规模实在太小,技术水准除军工外,其他产业也严重偏低,在1980年,东国连一台黑白电视机也无法完全自产,需要向国外购买配件。岳山对那个时代不太明白,哪怕就是从1900年代的技术水准开始慢慢爬,经过三十年的爬行也会有一定高度了吧?当然,后来岳山也算是明白了,因为东国从上到下,就是你愚弄我,我愚弄你,我打倒你,你打倒我,没一个干正事的,想干正事的人,都被打倒了。
当时的世界,如果说非洲发展不起来,岳山信;如果说一些小国难以发展,岳山也信。但东国完全不同于任何国家。东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惟一能与密西西国相媲美“万事不求人”的国家,而且有其他国家先进科技在前面引路,你跟在后面难道都学不好?
到了二十世纪末,东国开始追赶世界。说真的,在经济总量上或许没任何问题,但要说在技术上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