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玄幻奇幻>无敌部落>第453章:背井离乡

="(" =>

第453章:背井离乡

原来,这个俊俏美艳的梅儿是个辽西兴城一个财主家的千金,大概就出生在1920年前后吧。(..)1935年,郭军反奉的时候,梅儿胆小的父母怕那些胡子兵烧杀抢掠,就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投进了当地的一家当铺。

谁料想,像梅儿父母这样害怕的人太多,当铺里当进来的珠宝玉器、银两细软就比比皆是,堆积如山。当铺的老板也怕战乱哪,看着那些值钱的东西就起了歹心。先是将特别值钱的东西挑出来偷偷运走,然后一把火就将当铺给点着了。

那场六七十年前的大火将许多人家的希望都给烧得灰飞湮灭,哭喊着扑向火海的有之,不声不响就寻死觅活的有之,知道吃了哑巴亏就自认倒霉的也有之。梅儿的父母就是自认倒霉的那种,把那个哑巴亏悄无声息地咽进了肚里——外边的世道乱,土地几乎绝收——租子少了,后来连长工都养不起了。

到了1937年梅儿17岁的时候,日子就过不下去了。而且国民党抓壮丁、日本人抓劳工也都抓红了眼。梅儿的父亲和19岁的哥哥壮儿都怕被抓了去送死,思前想后,梅儿的父母就决定从兴城到吉林双辽去投奔一位梅儿的远房姑姑——秀儿,听说那里相对太平。

于是就打点行囊,收拾细软,变了家具,租赁了房产,一家子的肩膀背起了全部家当,从兴城坐火车到了奉天沈阳,再换车北上到了四平下车,然后就坐上了姑姑秀儿家派来接人的大马车,一路颠簸,向西七十里,就到了梅儿的远房姑姑——秀儿的家。

姑姑秀儿当年是个远近闻名的大美人儿,不嫁豪绅,不嫁军阀,却偏偏嫁给了这方圆百里找不到一块石头的东北荒漠中的一个地主。不为别的,就图那个姓关的地主是两姨亲戚,知根知底儿的本分老实;就为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地界会远离战乱和杀戮,可以过上太平的生活和日子。

18岁的姑姑秀儿嫁过来的时候姑父关英杰都38岁了,是死了老婆,姑父就同意拿姑姑秀儿续弦给他。

梅儿跟父母兄弟投奔姑姑秀儿而来的时候,姑姑秀儿正好嫁过来10年了,不但给姑父又添了一儿一女,还精明能干地掌管起了关家的家业。家里不但请了长工、配了车马、吃上了山珍海味、穿上了绫罗绸缎,还砌了院套、搭了炮楼、买了、养了家丁,方圆百里,一提起关家,无不竖大拇指称其家道兴旺,有钱有势。

关家的来钱道儿仰仗的不是在一望无际的沙土地上种出的那些大豆、玉米和高粱,更多的靠的是关家世代做的贩东北三宝——人参、鹿茸和虎骨。

关家的大儿子关世金比他的继母还大两岁。姑姑秀儿嫁过来这些年,就是靠关家在外的大儿子关世金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辛苦穿行,贩运山货,倒三宝,才让关家的财源滚滚,才使关家的家业更加殷实富足。

所以,姑姑秀儿一收到梅儿的父母想要投奔她来的信后,就立即回信说,放心来吧,定好日子就派马车去接人。三大挂的马车就将梅儿和她的兄弟父母给接进了关家那挡风拦沙拒绝土匪的高墙大院。

姑姑秀儿见了梅儿一家亲切无比,嘘寒问暖不说,立即备上山珍土产、陈酒佳肴来给梅儿一家接风洗尘。正赶上关家的大儿子关世金做买回来休整,再加上关家嫁出去的女儿关世玉也回娘家省亲,还有姑姑秀儿生的一个**岁的儿子关世良,一个六七岁的女儿关世缘,还有关家的老爷子关正天,两家子人可就推杯换盏,喜笑颜开地一直热闹到了三更天。

最后还是姑父关英杰说,旅途劳顿,风尘仆仆,还是让亲人们先回房歇息吧——才结束了那场欢宴。

等梅儿一家住了下来,姑姑秀儿就把他们安排到了厢房的三间瓦房里。一家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地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好像这样的日子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哈腰从地上捡起来的,没费吹灰之力。

姑姑秀儿和姑父关英杰只是一味地客气和款待,倒是梅儿的父母有些过意不去,总是说,给我们一家人找些活计做吧,不能总是这么吃闲饭哪!

姑父关英杰就说,现在世道乱,人平安就比什么都强,只要有了人,也就有了宝。你们一家就只管住,有需要你们帮忙的地方和时候,我会不客气的。姑姑秀儿也说,既然投奔我来,就安心住着,家里不是什么都有嘛;就是没有,咱们也是实在亲戚,讨饭要饭也得让大家吃饱穿暖呀。梅儿的父母就感激不尽,满脸都是赔笑,满嘴都是感谢……

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得天长地久,那个年月,树一大就更是招风。

流民结帮搭伙来“吃大户”,关英杰开仓放粮;各路土匪来“要盘缠”,关英杰慷慨解囊。直到日本人来了,开始关英杰还和蔼谦卑地配合着要啥给啥。可是后来日本人要求关英杰出任当地的伪保长,关英杰可就一口给回绝了。

日本人就觉得关英杰有反骨,在汉奸的挑唆下,日本人就开始整治关家。先是派一帮人化装成土匪,闯进关家。关英杰怎么跟这些冒充的土匪说“暗语”对“行话”都没起作用,就知道来者不善,就暗示家丁抵抗。双方就交起火来。

打了一阵,互有伤亡,但因假土匪对关家大院不是很熟,丢下几具尸首就逃之夭夭了。关家除了被打死两个家丁,老爷子关正天无意中中了弹,伤势过重,血流不止,第二天就过世了


状态提示:第453章:背井离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