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大清巨鳄>第七百三十三章 科举制度
,先生安心静养,我还等着先生出谋划策呢。”

魏源吃力的道:“只有二三十年的太平?”

“有二三十年的太平,已经不错了.....。”易知足瞥见赵文烈冲他眨眼睛,便打住话头含笑道:“先生别费神,好生静养,待的身子大好,咱们再慢慢商议。”

又温言宽慰了几句,易知足才起身离开,出的门来,赵文烈才道:“郎中特意叮嘱,先生不亦多费神,不亦多说话。”

怕是不只劳累过度那么简单,易知足缓缓点了点头,看向他身后的年轻人,赵文烈一笑,介绍道:“这是雷文卓.....。”

“学生雷文卓见过校长。”雷文卓鞠躬道:“学生是元奇义学学生,道光二十五年赴美求学,刚回国不久。”

这两年陆续有留学生回国,易知足早就猜到他身份,当即亲切的问道:“毕业于哪所大学?”

“耶鲁大学。”雷文卓轻声回道:“学的是医学和化学。”

难怪他在这里照顾魏源,原来是学医的,易知足点了点头道:“这几日暂且先帮着照看先生,工作,我稍后给你安排,医学和化学的人才现在都是奇缺。”

“谢校长。”雷文卓连忙恭敬道。

易知足看向林美莲道:“他才回国,领他去账房支取二十块银元。”

听的这话,雷文卓连忙道:“校长.....不用。”

“男人口袋里不能没钱,算是预支的。”易知足说着一笑,走了出去,赵文烈跟着出来,不无感慨的道:“还是大掌柜眼光长远,早在十余年前就开始资助学生留洋,如今已是初见成效.......。”顿了顿,他才问道:“元奇一年究竟派出多少留学生?”

略微沉吟,易知足缓声道:“道光二十五年是最少的,二百人,当时派遣留学生很不容易,赴洋留学的基本都是十岁左右的小孩,一则欧洲学校没有寄宿的,再则学生要过语言关,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在欧洲当地寻找家庭寄养,亏的在广州的英商美商极力帮忙,否则这时间还要延后。”

说到这里,他似乎是回想起当初的艰难,轻叹了口气,这才接着道:“那些孩子都很争气,很快就过了语言关,绝大多数在学校读书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再加上元奇支付的寄养费也可观,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国外打开了局面,国内的形势也是大好,元奇义学规模逐年扩大、广州西式学堂得以顺利推广,得到元奇支助的教会学堂规模也逐年扩大,从道光二十六年开始,元奇派送出国的学生开始逐年增多,三百、四百、五百.....到现在的每年一千多人。

所有国家中,美利坚对大清的留学生是最欢迎的,因此,一半左右的留学生都是送去了美利坚,欧洲各国则比较分散,英国、法国、普鲁士、葡萄牙、撒丁王国都有......。”

赵文烈听的暗自咋舌,他知道元奇派送留学生的事,但还真不知道留学生的数目有如此之大,再过三五七八年,这些留学生大量回国,会是什么情形?略微沉吟,他才问道:“留学生在西洋求学一般是十多年?”

“十五年。”易知足道:“提前完成学业的,作为奖励,允许在各国游历,这两年陆续回国的或是因为这场战争或是愿意放弃游历的机会回国效力,从明年开始,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留学生回国。”

“这才是元奇真正的底蕴。”赵文烈不无感慨的道。

易知足缓缓摇了摇头,道:“留学生毕竟只是少数,重点还在国内,广东和南洋两省是最早实行免费教育的,东南各省近几年才开始推行免费教育,但是效果却是差强人意,东南人文荟萃之地,但对于西学却甚是抵制。”

“名不正则言不顺。”赵文烈缓声道:“儒学可以考科举,可以入仕为官,功名在身,有着诸多特权,西学能考什么?能入仕?能有特权?”

说着,他长叹一声,“大掌柜推行西学已经触及朝廷的根本——科举制度,这事不可不慎,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是什么?士绅阶层就是民心!”

“让朝廷去变法革新。”易知足笑道:“我才不捅这马蜂窝。”

两人一路说着回到长乐书屋,进的房间落座,赵文烈才接着道:“科举制度是朝廷的根本,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大掌柜指望朝廷变法革新,改良或者是废除科举,等若是让朝廷自毁长城,自掘坟墓,怕不是一般的难。”

他这话说的还是客气的,这根本就不是什么一般的难,而是压根就没有可能!

易知足点了支香烟,缓声道:“惠甫说的不错,大清是与士绅共治天下,让朝廷得罪天下士绅,这难度是不小,尤其是在元奇对朝廷构成莫大威胁的情况下,朝廷对此将会更为谨慎,不过,咱们可以逼迫朝廷!”

逼迫朝廷?怎么逼迫?赵文烈一楞,不可能是武力胁迫?就算是武力胁迫,朝廷也不可能就范!略微沉吟,他才试探道:“经济逼迫?”

“是关朝廷立国根本,经济胁迫不起作用。”易知足不紧不慢的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虽然无名,但却有实,大清十省官员任免进操我手,安南、高棉、缅甸、暹罗也会相继建省设府置县,粗略说起来,我等于是掌控大清一半的省份。

‘易选官’能够占据半壁江山,这意味着什么?若是元奇公然宣布,新式大学毕业,等同举人,优于候补官员入仕,会引起什


状态提示:第七百三十三章 科举制度--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