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诸葛书童>第四章卧龙出渊.

.......................................

孔明那一日与崔州平的对弈整整持续到了掌灯时分。

他们二人开始时落子如飞,崔州平自是因为优势太大所以下的相对轻松,孔明却也随手应对,几乎没有思考。

待双方都下得三五十手的时候,崔州平居然真的让孔明抓住了一次机会在中腹处围住三字。孔明依靠这局部的优势展开追击,不料崔州平却随着孔明的攻击将棋风转向保守,下子也开始变慢了起来。

随着黑白棋子在棋盘上逐渐成形,孔明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每一步都信手拈来,下到最后,诸葛松已经看不出谁胜谁负,直到最后,终是孔明投子认输。崔州平虽然胜了,却是才有空抹掉他头上的汗珠,连道惊险,也坦承他违背了之前敢于搏杀的诺言。

不料孔明却没有因此有丝毫的欢喜,他叹息了一声摇头道:“国之攻伐本就该各用所长,先前得利也算得利,就好比现在的曹操,天下各州已得大半,又岂是一时的失利所能动摇?顺攻逆守本是常理,就算在大意之时取得几次胜利,一旦他小心谨慎了,想打败他也终为不易了!”

“看来你是决意要出山了?”崔州平满脸的无奈:“也罢!总是时事造人,时事造人啊!”说完竟头也不回,兀自走了。

之后果不其然,刘备冒着大雪来了第二次,孔明却只让其弟诸葛均与其见面,刘备当即留书,孔明看过之后又是沉思了许久。在这段时间里诸葛松不光认识了诸葛均,还见到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说实话诸葛松到现在都不太理解他为什么会在陆逊受困八阵图的时候救他,所以不自觉的便对他没什么好脸色,倒是让黄承彦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待到春暖花开,刘备三上卧龙岗的时候,诸葛松已经对孔明家的所有事物都了如指掌了,和雨晴的关系不能说如胶似漆,也可以说是甜蜜得不得了,其间他也有看了一些孔明家中的藏书,诸如一些兵法、阵法之类的,虽然很多诸葛松都难以读懂,幸得孔明见他“突然”愿学,也很欢喜,偶尔有时间便指点其一些,倒也让诸葛松颇有长进。

不过诸葛松终是“年龄太小”,孔明他也没什么与他谈论天下大势的兴趣,直到诸葛松真的亲眼见到刘备在孔明的堂下立了足有两个时辰,又再三求恳,哭得一塌糊涂,就差给孔明跪下磕头了,终是换得孔明一句:“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的答复。

孔明留刘关张三人在草庐中住了一夜,第二天决定诸葛松命运的第一个十字路口终于到来了。孔明嘱咐诸葛均说:“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说罢又对诸葛松说道:“松儿你年纪尚小,也不必跟我,就留下来好生服侍夫人吧!”

可这种安排诸葛松哪里肯干,早一点进刘备军中,诸葛松就早一点有出头的机会,更何况去了新野,他就能见到一直想见的英雄赵云赵子龙了!要是诸葛松真的被留在这荒野草庐之中,谁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发达,那他想帮助刘备,救下关羽的愿望岂不是就泡了汤?

想到这儿诸葛松也顾不得自尊和体面了,反正给诸葛亮跪下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至于要走就要和晴儿分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能渴望刘备早点得了荆州,这样孔明就能把家眷包括晴儿一起接过来了。于是诸葛松直接就当着众人的面扑通一声就给孔明跪了下去抱住他的大腿就开始求他:“松儿愿意跟随服侍先生,片刻也不想离开,求您就带我一起走吧!”

“快起来,我平时是怎么管教你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孔明可能觉得很丢脸,斥责我的声音中居然饱含着怒气。

可诸葛松又如何肯起来,想力挽狂澜,怎么也得先有个参与的机会啊!一想到刘备是把诸葛亮给哭出山的,又联想到万一这次真的被就这么留在了草庐,那以后就难有出头的机会了,那他被莫名其妙的弄到三国来不能回去又有什么意义?诸葛松的眼泪便也像泉涌一样的流了出来。

正在孔明被诸葛松哭得无可奈何却又不好发作的时候,没想到却是刘备为他开口说情道:“孔明啊!难得他小小年纪就一心为主,你还是带他一起走吧!新野现在虽只是一个荒僻小县,多养你一个书童还是不算吃力的。”

孔明见刘备这么说,便对诸葛松说道:“还不谢谢主公!”

诸葛松一听成功了,便转过去冲刘备拜了两拜,心想:“这真是助人者天助之,刘备是不知道在他看来仅仅是举手之劳的一件小事,以后会为他带来多大的好处!”耳边却听得张飞在刘备身后嘟囔:“大哥真是好心,也不想想他之前是如何刁难咱们的!”

“三弟住口!”刘备一声轻斥,张飞就不再做声,只有诸葛松暗暗叫苦,心想自己之前的言行算是彻底把张飞给得罪了,刘备看在孔明的面子上今后自不会刁难于他,也不知道自己现在有没有上关二爷的黑名单。

众人辞了诸葛均,黄月英自始至终都没有出来,想是孔明之前已与她道别过了,只是雨晴在诸葛松收拾行装的时候有些红了眼圈的看着他,看得诸葛松于心不忍,却也只能过去小声安慰她说等先生安顿下来,接了家眷过去,两人自会再相见的。雨晴用力的点了点头,很是不舍的对诸葛松说道:“那你可千万别忘了多在先生面前提醒他


状态提示:第四章卧龙出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