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谁也没对对方说实话
国人大部分都是“看戏不怕台高“,但其中有一部分人看热闹不嫌事大,添油加醋的有之,煽风点火的有之,火上浇油的有之,农民工站在塔吊上讨薪的时候有人就在下面起哄,有人要跳楼他们就在下面喊高仓健的那句著名台词“朝仓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你倒是跳啊“的也有之,那种人是不稳定因素,最招人恨了,往往不作死就不会死,挨一顿打,被警察请进派出所,让那种人长点教训一点也不冤。
当然,看热闹也有正能量,比如看着情况不好或者势头不对,就帮着报警或者劝和的,也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平时就爱打抱不平,结果看热闹把自己也看进去了的,但绝大多数看热闹的都是既要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又要尽可能把整个事情的全过程一睹为快。比如黄**被杀案,除了现场有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街头巷尾的议论,网络上的奇谈怪论以外,更多的却是水溪镇上无数双眼睛无处不在的对所有警察的跟踪和打听内部消息,那才是真正的天眼,无孔不入,无所不在。
刑侦工作也是有一系列基本行为准则需要侦查人员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必须予以遵守的,按照教科书上说,就是迅速及时、客观全面、**细致、依靠群众、保守秘密、遵守法制等原则,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而走样,从接到报案后是否迅速出警到调查案情时是否**细致、全面客观,再到究竟是依赖专门技术还是依靠群众;从法律面前能否做到人人平等,到严禁逼供信;从既要收集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证据,又要收集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的证据到对那个侦查权在侵犯公民权利时必须遵守的比例原则,都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社会在发展,刑侦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更要不断创新。在那些专家学者看来,现代刑侦工作应该是“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发展,并在实践中体现出丰富而鲜明的时代特征,以适应现实刑侦工作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可是在基层却被黄立诚那样的警察嗤之以鼻:现代刑侦、科技强侦还不是上手段、动措施的委婉说法;“以毒攻毒“、“借力发力“才是正道。如果不依靠群众、尤其是那些形形**、三教九流的人物,就不会有“线人“、“污点证人“、“人肉搜索“和“朝阳群众“,即便是嫩伢子在郑河已成为新任**,那个偏僻的江边小村也变得名声鹊起,可那里依然有警察的眼线。
那是一个刑满释放的暴力犯,一直是桃花源景区的混混,所谓“警匪一家“一直都是被官方所否认的,但在许多地方和许多问题上,黑白两道互相制约又互相配合,共建**社会的例子层出不穷。所以,那个郑河的混混一直以来都受到黄所长的关照,对他在景区附近欺行霸市、坑蒙拐骗也就放任自流,对于黄所长拜托他查一查那个嫩伢子在黄**被杀当晚的行踪当然也会尽心尽力。不过这样上不得台面的见面当然不能让人看见,他们是在距离郑河十公里以外、离郑家驿不远的杭瑞、或者叫长吉高速的g56立交桥下碰头的,黄立诚开一辆普通牌照的私家车,那个混混驾一辆摩托车,如果不是电话里预定,就好像偶尔相遇顺便搭讪了几句。
“都打听清楚了,根本与嫩伢子无关。“混混说得很肯定:“前一天嫩伢子是在枫树他老丈人家帮着清真寺刷墙,他老丈人是那里的教长。黄所长一定知道吧?事发当天上午他在寺坪开会,他是**,**党的会多谁都知道的;下午在郑河的一户给孩子做满月的人家吃喜酒,那可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晚上在沅江下滚钩捕鱼,黄所长你没干过那活,不知道有时候一等就是大半夜的。“
“捕鱼?“黄立诚*着自己的豁嘴若有所思:“他不是**吗?还需要自己去捕鱼吗?大半夜?有谁看见了吗?“
“黄所长,你不是郑河人,当然不知道马法师是他的师傅,而他的师傅从来都只吃活鱼不吃死鱼的!“那个混混解释道:“郑河人谁都知道嫩伢子是沅江小*,不仅是身手了得,还是浪里白条、捕鱼高手,他不去谁去?再说,马法师也在船上督阵,谁敢去凑热闹?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望江楼第二天的主打菜就是活水煮活鱼!“
“是吗?“黄所长喃喃自语的说着:“不是就好,就算是伪装得再好,他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了吧?千万别让我**一次!“
黄**的那件案子没法破,其实在勘察现场、经过刑侦专家会商后就基本上得出的结论:没留下任何痕迹,任何信息都被处理得干干净净,警察不是神,只能凭借线索来寻找犯罪嫌疑人,而没有线索,就成为许多案件长久不能破案的很多客观原因中重要一点,不过这样的结论,在目睹警察来了一拨又一拨,时间过了一天又一天,作案者依然逍遥法外,半个月后,几乎所有看热闹的人也知道这成了一个悬案。
无法破案的原因很多,一个是经过侦查仍然没有线索,不得不用时间换空间,慢慢淡化影响;另一个是绝大多数受害人就是普通百姓,对大局无足轻重,而钟南山的笔记本电脑失窃,不到第二天就能奇迹般地被找到,一个老外丢了一辆自行车,当天晚上就被公安机关送还,而更多的手机被偷、小偷上门、电动车被盗和很多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