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9.关系才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是个典型的人情社会,各方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备受大家的推崇。就拿中国俗语来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是一种共识,“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是活生生的事实,“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一句口号,而那句“扶上马,再带一带“的官方术语无不显示出中国人在处理一切事物时“一切靠关系“的智慧与传承。
在许多人(其中包括很多的专家学者)眼里,“搞关系“就是走后门、套近乎,就是裙带风、小圈子,就是慷国家之慨、行个人利益之实的法律的纵容,或者因为金钱与权力的结合、或者因为彼此利益的联系造成对社会公权的肆掠、人性的消亡、道德的沦丧、**的缺失,而关系学的盛行,除了导致越来越多的社会**风气的恶性泛滥,更直接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一些带有片面性的社会矛盾和现象的发生。
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战争年代,所谓的“成则王侯败则寇“,其实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红年代,所谓“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其实就是绝大多数人的一个共同精神信仰;而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在“一切向钱看“的精神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就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商业社会中,一个人绝不能离开他人的帮助、支持而生存、发展,想要在生活上有所幸福、工作上有所建树、事业上有所发展,则必须依赖于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脉资源。
关系学包罗万象,不过主要分为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这其中又分为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前者的总和就构成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后者则就是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政治、法律、道德、 艺术、宗教等其他社会关系,社会关系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所以说:“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离不开社会关系这个范畴。“
而人际关系指的就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或生活的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因为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双方态度的类似性、双方距离的远近及交往频率等因素都能影响和导致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趣的是,事实证明,先有人际关系才有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更多的是展现出其共性,而人际关系更强调相互作用中的个性特征。
如今很多人都将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混为一谈,其实社会关系属于大多数人所共有,而那些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才是需要每一个人不仅要读懂、而且要修炼、要发展,以求达到掌控和善用的程度。于是大家都有了共识:知道社会就是江湖,人在社会上就得搞定江湖关系的28个成功定律就是:抓命脉、识人性、读心术、定军规、潜规则、收人心、修人缘、说好话、撑场面、促沟通、练礼仪、打交道、交朋友、划圈子、找靠山、结贵人、防小人、忍为先、和为贵、糊涂学、进退术、求人经、论交情、让利益、化干戈、破僵局、借力量、谢对手……不仅为自己编织出一张关系大网,也通过集聚人脉资源,从而使自己获得成功。
其实在中国,每一个人都知道:关系才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是个时时事事处处都要讲关系的社会,不管是什么阶层、什么状态、什么情况,反正大家都知道,只要有关系,什么事情就好办。中国人把关系人称为朋友,这种称呼十分贴切,也很说明问题。人家殷秀梅的那首歌唱的多好:“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以诚相见,心诚则灵,让我们从此是朋友。千斤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常留。以心相许,心灵相通,让我们永远是朋友。“
中国社会历来讲究人情关系,《三国演义》中,刘备阵营的关公与曹丞相一方的张辽是好朋友,正是张辽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犹豫不决的关羽投诚,才有了后来的斩颜良,诛文丑,为曹操打败袁绍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还有华容道上,关羽本来已经**了曹操,可就是张辽拍马赶到,关羽看在朋友的份上,只得放曹操一条生路。这就和《三国演义》中说的一样:““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
还有民国期间,身为警卫连长的**党员陈赓从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背着时为北伐总司令的蒋介石撤退,因此成了蒋先生的救命恩人,后来陈赓因为叛徒出卖而被捕,一时间,众多黄埔军校校友纷纷前去劝降不成,蒋校长亲自出面也不买账,便大骂自己的那些黄埔学生“名为劝降,时为叙旧。“还十分恼火的对人哀叹:“杀也杀不得,放也放不得。“后来莫名其妙的就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陈赓成功越狱,史学家认为这就是民国版的“捉放曹“。
如今在社会上,不管是看医生还是孩子上学,不管是考驾照还是办户口;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开个小店,不管是生老病死还是和人发生争执;不管是审批项目还是仕途腾飞,不管是遇到麻烦还是与人打官司,无一不需要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助力,这是因为无论是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是有权有势有钱有关系的人占优,在这样一个金钱万能、道德沦丧的年代,要么有权可以发号施令,要么有钱可以打通门路,要么有朋友或者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