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窃国之君>31.浑水

天意四年,一场震惊大楚的大案拉开了帷幕。

后世史书对这场大案有诸多记载,称其为“灭于案”。单单于氏一门的兴衰起落,在大楚漫长的历史中其实并不出奇,此案之所以值得大书特书,是因为它的规模之大、牵连之广、耗时之长远远超过了其它案件,其影响之深远,几乎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这一场腥风血雨要耗费太多时间才能迎来最终的落幕,谢华韵一封筹备数年的奏章,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一个微不足道的引子,如果在不适当的时机放出来,大约只能造就一个胡言乱语诬陷“忠良”的逆臣,然而只要时机合适,人物合适,这星星之火就足以燎原。

一个来自最底层的贱民,只要时机合适,或许也能改变世界。

温珏坐在窗侧,缓缓翻看手中的奏章。

谢华韵站在他身侧,一如既往地给他斟茶,态度恭敬却不拘谨,讨好却不刻意。

温珏将这漫长的奏章翻完的时候,谢华韵刚好把茶斟好,轻轻放在温珏左手边。

温珏拿起茶杯,轻啜了一口,似笑非笑:“这可比我想的要详细得多。”

谢华韵微笑:“既然要点火,不妨点得大一点,清理起来也方便。”

“可火起得太大,恐怕反而会被灭啊。”温珏若有所思,看向谢华韵,“不知我在你这里,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份奏章?”

“大人说笑了,大人为国事鞠躬尽瘁,心系黎民百姓,于檀那老儿怎能与您相提并论。”谢华韵伸手拿回那份奏章,平静看一眼窗外,“水至清则无鱼,我不过想搅乱这摊浑水,让水里的鱼换上一批。”

他话音落下,温珏并未立即接话,屋子里静了一静。

一片寂静中,可以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读书声,仔细听来,却是一片稚嫩的童音,参差不齐地念着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温珏唇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随即摇摇头,“也罢,乱点也好,于家固然要整治,其它人也需要敲打敲打,可怜我大楚堂堂盛世,内里居然没有一个清白的。”

谢华韵讽刺摇头:“世人皆崇世家fēng_liú,这清白二字,岂不大煞风景?”

怎么清白得起来?

所谓贵族,权势富贵,缺一不可,享用的是普通人根本没想过的东西。一个在这样家庭里长成的人,成人后再是囊中羞涩,也决计不能堕了这份昂贵的面子,否则就贻笑大方了,于是需得想办法弄更多的权,保更多的富贵。

如果当真两袖清风了,那日子过起来恐怕就离找跟绳子上吊不远了。

可惜的是能在这朝廷里活下来的人恐怕都不是会找绳子上吊的主儿,百炼成钢的老狐狸们最大的优点是从不轻易放弃,到嘴的肉绝不轻易吐出来,遇上麻烦想办法,没有路就把路凿出来,实在不行,穷途末路了,还可以花钱保命,甚至铤而走险。

这些老狐狸们感到危险、使出十八般武艺一起上的后果就是,谢大人在早朝上点起的这么一点火花,险些当场就被摁灭了。

一场早朝从朝阳初升开到了正午日上三竿,老狐狸们前面乱了阵脚,被谢华韵牵着鼻子走,后来反应过来,不再理论究竟要不要查的问题,而是把事情引上了议程:怎么查?

这里面学问可就大了,细节繁琐,关键在于一个拖字诀,只要能考究的地方就磨上一番,如此这般,吵来吵去,毫无结果。

宋翎坐在龙椅上,听这些人一件小事来回扯,穷尽力气地折腾,也算是开了眼。

他指东就有人说西,他下令就有人反驳,不是这里不好,就是那里不对,要么就是恕臣直言此事不妨……,这些大臣人心一齐,众志成城,他这个皇帝倒成了十足的孤家寡人。

或许这本就是这个至尊至高的位置原本的含义。

没人可以看清,没人可以揣测,没人可以平视,这世上最难模仿也最好模仿的人。

宋翎漠然看着台下一出闹剧,缓缓攥紧了掌心。

可笑,就算是在看一场丑恶滑稽的戏,他甚至也是紧张的。

“陛下怎么看?”有人又将一连串的问题扔给“陛下”,抬头看一眼皇帝的神情,却愣了。

按理说闹成这样子,恐怕是佛也得光火了,下面的人就在等皇帝忍不住赶人,只要冲突闹得更大,他们能够对皇帝造成的影响就更大,最好让这小孩知难而退,不料这么一抬头,却发现圣上连脸色都没变一下,并且从头到尾都十分耐心地回答问题,下面抗议一波一波地涌上,他也脸色都不变一下,时而强硬,时而退让。

不骄不躁,不嗔不怒,不喜不悲。

不好对付。

自从扳倒温珏后,小皇帝的性子就越发让人琢磨不定了。

一场对峙,由骂仗演变成口水战之后,又逐渐变成了宋翎、各方大臣之间的讨价还价,等最后退朝,才算勉强定下来几点:于檀收押,于氏一门暂且软禁,刑部侍郎主审,其余待定。

等最后大臣们拖着疲惫无比的脚步往皇宫外走,琢磨着这次的结果,才一拍脑门,骤然惊觉:皇上要对付的始终是于家!这是自断臂膀,可也是斩外戚固皇权!

本来于家势大根深,没那么容易死,可这么一折腾,于家之外的事却将所有人的注意都拉了过去,再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就算皇帝放他们一马,也无异于留了个把柄在人手上……不,比起这个,还是得先活动通融,把自己摘出


状态提示:31.浑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