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抗战之最强战兵>第六十九章 直逼仰光(2)

独立军的进攻一直都很有节奏,先是一阵炮火覆盖,之后使用装甲部队吸引防线上日军对的反击。等日军的反击力量都亮出来之后,独立军却突然实施火箭炮的强火力打击或是火力覆盖,待防线上的日军无力抵挡晕头转向的时候,独立军的装甲部队却突然加速冲击敌军防线。如此三板斧之下,鲜有日军阵地不会被突破,曾几何时,这可是日军突破国军防线和阵地的手法和战术。

和昔日纵横中国战场上的日军相比,现在的独立军虽说兵力不算很多,但是在火力强度上,日军都已经是比不过的。尤其是令日军望而生畏的火箭炮一亮相,面对铺天盖地几乎没有攻击死角的火力覆盖,日军官兵们就只能祈求上天再给自己一次活命的机会。再次担当突击前锋主力,罗德曼这个装甲部队的营长早已经没有了军官的风范,而是像个普通的车长一样,指挥着自己的坦克冲杀在最前沿。

“奇奥克斯,该死的,你又打偏了,我要你干掉前方的那挺重机枪,马上。”罗德曼的声音在坦克里回荡着,弹药手一边小声笑着,一边将一枚炮弹塞进炮膛,而炮手奇奥克斯早已经无暇理会弹药手的讥笑,只顾聚精会神的瞄准前方的那个重机枪火力点。“轰”罗德曼所在的坦克猛的抖动着,pēn_shè出炮管的炮弹瞬间击打在对面日军的阵地上,将罗德曼重点关照的那个重机枪火力点轰上半空。

“奇奥克斯,该死的,打的很准,伙计们,继续前进,撕开日军的防线。”罗德曼指挥的四号坦克已经成为整个装甲攻击群的箭头,其他十几辆坦克和装甲车一直跟在他们身后,呈倒八字向日军阵地威逼过来。轰隆作响的装甲集群像一柄鼓锤,敲击出来的声音令防线上的日军官兵们心惊胆战,在他们缺少应对措施和手段的时候,这些钢铁怪兽就是他们的噩梦。

一路狂飙急进的独立军装甲部队把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逼的仰光日军不得不搬出了压箱子的宝贝出来应战。罗德曼指挥的坦克仍旧是整个装甲集群的箭头,当他的坦克连续冲破日军的三道防线之后,前方终于出现了日军坦克的身影,只是罗德曼对前方出现的日军坦克表现的很是不屑。

事实上曰本在二战时期的坦克,很多都不怎么样,而且这个是理所当然众所周知的事实。日本一直是一个缺少资源的国家,而且曰本的钢铁资源主要都运用在海军方面是一个主要因素,而一些能力高的科研人才都主要集中在海军与航空队方面,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而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曰本并不注重坦克的发展,实际上曰本的坦克在二战前期来说,基本上可以算是一无是处。火力弱装甲薄机动能力差,这就是二战前期曰本坦克最真实的写照。对于曰本这个国家来说,陆军有战车集群这个编制,陆军那些人就该烧高香了。

这个固然有着对手实力太弱的因素存在,但是更多的是因为曰本这个岛国没有太多的资源运用在装甲部队这个“吃货”上面。虽然一辆坦克用不了几十吨钢铁,但是光是高出一辆坦克有什么意义。而一个装甲集群那个没有几百辆坦克战车,以及一大票装甲车卡车的

所以,曰本在二战中的装甲集群充其量也就是那么两三个,而且在数量上来说,还不够苏联一个近卫装甲军的数量多,这也更加别说什么质量之间的差距了。

九七式坦克被称之为曰军在二战最成功的坦克,不是因为它的姓能有多优越,而是因为这玩意是曰本陆军中列装数量最多的坦克。事实上,日军装备的九七式坦克,在面对四号坦克的时候也就是被欺负的份儿。看到前方出现的日军九七式坦克,罗德曼的心里没有欣喜,而是升腾起一丝担心。

罗德曼到不是在担心自己所在的四号坦克不是对方的对手,他只是在担心自己的火力过猛,会吓的对方向后逃窜。关于日军坦克部队的资料,独立军装甲部队的进们早就已经倒背如流,日式就气死坦克的装甲完全没办法抵挡四号坦克的炮火,罗德曼现在就担心自己这边开炮之后,打出去的炮弹会直接穿透九七式坦克的装甲,如果是那样的话,炮弹的杀伤力就会大打折扣。

炮手被命令换用了高爆弹,罗德曼还用无线电通知其他的坦克也都换用了容易引爆的高爆弹,原因无他,因为九七式坦克的装甲防护太弱了。“开火”双方坦克已经行驶到有效火力攻击范围之内,罗德曼抢先下达开火的命令,顿时间,十几发高爆弹从不同位置向对面的日军坦克砸了过去。

反应稍慢的日军九七式坦克编队受到了猛烈无比的打击,最先被高爆弹击中的三辆九七式坦克瞬间变成火炬,伴随着升腾起的烟火,九七式坦克的炮塔被炸成了四处飞溅的钢板碎片。

一般来说,在坦克对决的战斗中,被直接命中的坦克炮塔有可能会整个飞脱而出,但是对于曰本坦克来说,这样的死法却是不怎么可能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曰本的坦克炮塔不是焊接,也不是镶嵌上去,而是采取了用钮钉加固的镏接方式。

所以,曰本的坦克被威力较大的炮弹击中之后,炮塔很难会完好无缺。整个飞脱出来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只是相比起炮塔被打散的样子,这样的几率低很多。位于队伍中前方的曰军指挥官在炮塔上用望远镜看到了前方的情况之后,显得相当的吃惊。他随即下令部队迅速的强行突破,因


状态提示:第六十九章 直逼仰光(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