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抗战之最强战兵>第三十二章 土匪肉票

地洞尽头的石室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土匪宝藏,卓飞三人先看到的只是三个摆放在石室洞壁下的长条形木板箱,看那木板箱的个头和形状,卓飞倒是觉得这三个木条形里装着的可能会是军火而非什么土匪宝藏。“你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被关在这里?”面积并不是很大的石室里并不是只有那三个木条形,卓飞三人还发现了一个被绑了手脚的男子。

蓬头垢面已经看不清楚面目的男子赤着脚蜷缩在石室的一角,油腻腻的长发覆盖着面庞,使得蹲在他面前的金大彪什么都看不清楚,男子的身边还摆着两只破了边的大腕,里面装着的残羹剩饭也早已经有了馊味。

金大彪连问了好几声,这个绑住手脚的男子却是一言不发,只是用害怕和惊恐的眼神偷偷的看着卓飞三人,并用力的把身体蜷缩起来向后挪动,看着到像是要把自己彻底挤进身后的石壁里去。“大哥,哈哈,咱们这次可是发财了啊。”跟着进入地洞的那个护卫却在此时哈哈大笑起来,卓飞和金大彪不约而同朝着那护卫看过去,却发现那货已经用短刀撬开了其中一只木箱。

只要是人就会有好奇心,就连卓飞也是一样不会列外,借助火把的映照,卓飞一眼就看到了那个护卫从木箱里抓出的东西是什么。金大彪手下的这个护卫从木箱里抓出来的正是一支毛瑟军用手枪,也就是中国人俗称的驳壳枪,看到护卫手中的驳壳枪,卓飞顿时眼前一亮,这东西看着可不像是国产的仿造品。

被中国人俗称为驳壳枪的毛瑟军用手枪进入中国的时间最早要追溯到了清末时期,作为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李鸿章是最早把驳壳枪带入中国的人,不过毛瑟军用手枪成为中国人最爱的时期却是从民国开始的。驳壳枪一直是民国时期旧军阀和山贼土匪的最爱,尤其德国造的原装货更是炙手可热,但从民国中期开始,中国各地便出现了大量仿制出来的毛瑟手枪,卓飞手中的这一支便是太原兵工厂生产出来的晋察造驳壳枪。

德国原厂生产的驳壳枪和中国仿制出来的驳壳枪从外观上看,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卓飞看到那支从木箱里拿出来的驳壳枪时,却没来由的突然觉得那支驳壳枪应该事的德国原装出来的。卓飞的心里闪过一个激灵,随即朝那几口木箱走了过去,低头向已经被撬开的箱子里看去,只一伸手便从箱子里抓起一把有七八成新的驳壳枪,沉甸甸的手感顿时让他如获至宝一般。

站在木箱前面的护卫有些意外地瞧了瞧卓飞,见卓飞全部的注意力都已经集中到了手里的这支驳壳枪上,便探手去翻箱子。木箱的容量并不大,伸手拨拉几下就能弄清楚里面的内容,和卓飞手上这支一样的驳壳枪在箱子里还有五六支,另外箱底还有几个木制的驳壳枪枪盒。

卓飞看着手里的驳壳枪,心里又热腾了些许,试着摆弄了几下,枪机、弹夹还有击锤都灵活自如,而且握把两侧刻有红色的“9”字,这意味着它最初生产时是7.63毫米口径,后来为了与鲁格08等制式手枪通用弹药,又由工厂改装成为9毫米口径。

驳壳枪握把两侧那红色的“9”字已经能令卓飞确认这是德国原厂生产的驳壳枪,不过卓飞也由此基本可以推断,手上的这支驳壳枪属于20年代以前生产的老型号,并不具备全自动射击功能。和在东方尤其是中国大受欢迎不同,这种毛瑟军用手枪在欧洲倍受冷遇。军队不喜欢它的理由很多,价格贵、尺寸大、快速射击时难以控制枪口上跳等等,所以就连德**队也没有批量装备。

八成是受到了手下人的鼓舞,大腿受伤的金大彪也一拐一拐的凑过来,抽出腰间的短刀接连撬开了剩下的两只木箱。“妈的,怎么全都是他娘的子弹,老子又不去打仗,要这么多的子弹干什么。”待金大彪看清楚箱子里装着的东西,不由得有些败兴,他可没想到这两个箱子里装的全都是子弹。

“柱子,你上去,叫几个兄弟下来,把这些东西都搬上去。娘的,不管咋样,这些也算是能换钱的东西。”没有找到所谓的土匪宝藏,就只是找到了几支驳壳枪、两箱子弹和一个被土匪关押的男人,忙活了好一阵子的金大彪显然是有些失望。

卓飞把手中的驳壳枪放回木箱里,却一转身蹲在了墙角那个男子身前,什么话也不说,只是默默的看着对方。刚才在金大彪手下那名护卫撬来木箱取出一支驳壳枪的时候,卓飞分明看到地上那名男子的神色出现了变化,尤其在金大彪撬开其他两只木箱的时候,卓飞眼角的余光更是注意到这个一只不说话的家伙眼也不眨的在盯着金大彪看。

等卓飞蹲在这人身前的时候,才发现这货实际看的并不是金大彪,而是已经被打开的那三口箱子。“我知道你会说话,也能听得懂我在说什么,我只是想告诉吗,我们和土匪不是一路人。虽然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被土匪拘禁在这里,但我要告诉你,你已经获救了。”卓飞说话的时候,眼睛却一直在留意对方表情上的变化,虽然对方还是不说话,但只要对方的神色出现变化,就绝对逃过卓飞的观察。

或许是听明白了卓飞的意思,对方一直僵直的身体出现了些许的放松,看到对方的这个反应,卓飞也笑了起来。其实卓飞刚才的那番话里藏着两处语言上的陷阱,卓飞在刚才那番话里用到了“拘禁”和“解救”的字眼,虽然这两个词语听着没


状态提示:第三十二章 土匪肉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