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青春校园>抗战之最强战兵>第十九章 成功的曙光

克虏伯此刻颤抖着的声音,让低头组装零件的卓飞暗自发笑,就怕你不感兴趣,只要感兴趣了,自己的下一步计划就好实施了。“克虏伯先生,这枪是我设计的,我自然知道它意味着什么。”把完成组装的突击步枪递给克虏伯把玩,卓飞笑盈盈的看着对突击步枪爱不释手的克虏伯。

卓飞知道克虏伯是欧洲最为著名的武器制造家族,但他对克虏伯家族的人却不是非常了解,而且他也并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这位克虏伯先生,恰恰正是克虏伯家族现在的掌权者古斯塔夫?克虏伯。古斯塔夫?克虏伯1870年生于荷兰海牙一银行家家庭,1906年与贝塔?克虏伯结婚,进入克虏伯家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继承岳父之产业权,成为克虏伯公司董事长。

古斯塔夫是个勤奋的企业家,兢兢业业地管理着妻子的庞大产业,他保持了克虏伯的商业模式,同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不断向其出售军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古斯塔夫和他领导的克虏伯集团扮演了重要角色。克虏伯公司的军火生产达到巅峰时期,克虏伯帝国直接或间接雇用的人员已达20万,为德**队制造大炮、装甲车、坦克、潜艇和各种轻武器。

不愧是克虏伯家族的掌权人,古斯塔夫只是看过弹匣里的子弹,便已经得出结论。“年轻人,你不认为制造出新口径的子弹是一种浪费行为吗?为什么不能让这种新式步枪的子弹口径和毛瑟步枪弹的口径一致,至少在后勤运输上会减少不少工序和麻烦。”

“克虏伯先生,我要提醒你主意的是,德**队配备的步兵武器以7.92,苏联是7.621半自动步枪,口径。”卓飞并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一次全都说完,事实上这些口径的子弹不但口径不同,而子弹的长度也各不相同,此时各国使用的子弹口径和规格实际还很混乱。

卓飞实际想要说的是,现在德国使用的7,92毫米的那是必须淘汰的,口径太大不适合步兵携带更多的弹药。现在卓飞的ak式系列枪械出来了,如果德国想要这款步枪,那么就得要把他们的弹药口径统一成7.62口径才行,这样一来德国国防军所使用的上百万只毛瑟步枪只能外卖,也只有这样,卓飞的下一步计划才能够得以实施。

卓飞的话让古斯塔夫陷入沉思之中,不等古斯塔夫再开口询问,卓飞便抢先说道,“克虏伯先生,现在的国际局势,我想您一定很清楚,德国的崛起已经是无法阻挡的。可德国现在所处的地域大大限制了德国的发展,若想要让德国重现辉煌,德国就势必要向外扩张,如此一来,德国也会和欧洲很多国家发生冲突。所以,我个人认为,一场由德国主导的战争是一定不可避免的。”

古斯塔夫已经忘记了自己还要询问这款新枪的事情,转而瞪圆了眼睛看着卓飞,心说这个小家伙是如何看出这些的?“克虏伯先生,想想德国在欧洲所处的位置吧,虽然英法两国近期内向德国伸出了所谓的橄榄枝,但他们的实际用意恐怕也会被德国带来一定的麻烦,毕竟斯拉夫人可不都是傻子,他们也绝对不会坐视捷克斯洛伐克就这样落入德国之手。”

“从英国的船队在世界兴风作浪大肆开发殖民地开始,英法两国实际就是欧洲的两根搅屎棍子,一战后主导制裁德国的是他们,现在想要利用德国去遏制苏联的还是他们,但从大方向来看,拿下捷克却是德国的一次好机遇。既然不能妥协,那就只能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这件事情,否则德国的崛起就只能一直存在于纸片上。”

“已经预计到战争的出现,就需要提前做好应对才是,我刚才说过了苏联人的步枪大多是7.62口径的。一旦德国和苏联之间发生战争,且不管谁赢谁输,今后在战场上一定会缴获苏联人大量的弹药。如果这些弹药不能用就悲剧了,想让敌人改变弹药规格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就只能从自己身上入手。在不给后勤运输增加负担的情况下,就地使用缴获自敌人的弹药,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我想您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卓飞并没有说后世的实践也证明了德国使用的7.92口径子弹是最差实用性的弹药,今后痛,不如现在就忍痛改变。另外德国今后占领的敌国兵工厂,可以立马组织生产,就可以极大的减轻德国的后勤负担,这个太重要了。卓飞的话滔滔不绝,根本就不给古斯塔夫插嘴的机会,实际上,这个掌控克虏伯公司多年的掌权者也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

成为倾听者的古斯塔夫快速的在脑中思索着,随着卓飞话语的停顿,古斯塔夫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促成这种新式步枪在克虏伯公司落户生产。对于改变弹药口径之后给德**工业带来的麻烦,古斯塔夫实际一点也不担心,比之全面改动弹药口径,生产这种新式去所改动的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德**备中的其他武器还是能保留原先的弹药口径。

有些心急的古斯塔夫已经想不起还要和外面那些家伙告别,便带着卓飞匆匆从后门离开,德国的容克贵族们经常会去靶场放几枪,权当放松一下,所以在汉森家族庄园的地下室就专门开辟了一个射击场。古斯塔夫与卓飞两人来到射击场,古斯塔夫弯下腰从长条箱子里拿出那支ak突击步枪,然后拿起一个弹夹,按照卓飞的指引有些生疏的装好弹匣,然后拉动枪机,对着前方一百米的人型靶子就是一阵猛扫


状态提示:第十九章 成功的曙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