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先后顺序是怎么样的?”萨哈托夫斯基的问题是指东南亚和非洲的进攻先后问题,当然他希望是同时开始,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苏丹和印尼两个国家又不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客观条件根本不一样,肯定会有先后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考量,不过还需要一些数据作为支撑。从国力和重要性来讲,应该从印尼先动手,把美国的陆军力量钉在东南亚。这样,我先找中央联络部部长、中央书记安德罗波夫和部长会议副主席乌斯季诺夫商量一下。”谢洛夫对自己的两个助手说道,随后便离开卢比杨卡,去找安德罗波夫和乌斯季诺夫。
想要知道苏联的武器装备入列程度,苏联没人比乌斯季诺夫更加清楚,而想要在输出革命上动脑筋,不管出于尊重也好,合作也好,一定要让安德罗波夫知道这件事。
谢洛夫虽然是国家安全总政委,但制定全盘的计划也不能离开这两个人的意见。否则就等于是掉坑。在一九六六年的时候,因为古巴导弹危机苏联确实发现了自己实力不济,所以正在制定追赶美国的计划,尤其是军事上。
在乌斯季诺夫的主持之下,苏联的各种武器入列速度已经定下,每年生产坦克三千辆、装甲车四千辆、洲际弹道导弹四百枚、地空导弹三万到五万枚。武装直升机两千架,运送空降军的军用运输机两百架,潜艇十艘、主力水面舰艇十艘、轻型作战舰艇五十艘。
不算洲际弹道导弹的话,每年生产这么多军备,可以找一个直观的对比,这大约就是六十年代中*力的全部,也许具体数据有所不同,但大体上是这样。换句话说苏联生产的武器装备,每年都能武装一个中国。
这种规模的生产,武装几个小国轻轻松松,根本都不用加班加点。而且苏联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自己的全力,当然美国也没有用全力在进行军事对抗。这点谢洛夫是很明白的,其实美苏如果按照战事体制生产军火,这个数字还要提高好几倍。
苏联的优势在于国家体制比较适合这种对抗,而美国本身的条件比苏联要强。不论从生产材料的成本和气候都是如此,但美国花钱多的地方在于人力成本各大军火公司追求利益的初衷,所以差不多的东西美国的武器总是比苏联的要贵上很多,核潜艇、战斗机这种高价货倒是可以理解,但一把突击步枪、一辆军用吉普车也贵上几倍,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我想要扩大在东南亚的冲突,这样才能牵扯出美国的精力,印尼国内目前反美的言论很高,从民心上绝对可以利用。再者根据美国的多米诺骨牌理论,一旦他们撤离东南亚,东南亚就会变成我们的势力范围,这样我就给他们一个多米诺骨牌理论的证据,从美国国内加强战争的舆论。”谢洛夫对着安德罗波夫和乌斯季诺夫阐述着自己的想法,他需要两个人的支持,所以最好现在就说服他们。
“扩大在东南亚的战争规模,让美国投入更多的军力,加强美国国内的战斗舆论?”安德罗波夫想了一下道,“美国还会扩大战争的规模么?我想不太可能吧,最多在马来西亚驻军防止印尼渗透,进攻印尼不会得到同意的。”
战争已经开始一年多,美国主战派固然压住了反战的声音,但反战的声音从来就没有消失。美国在进行越南战争的同时,在同印尼开战不太可能,最多就是保护马来西亚,甚至保护马来西亚都要承受舆论的攻击。
“没有美国,不是还有英国么?英国才是马来西亚的保护者,那个所谓的六国联防,美国在越南进行战争,澳大利亚人口有限、新加坡一个基数的弹药就能灭了它,其实所谓的联防只有两个国家有能力,一个是保家卫国的马来西亚,一个是在不断衰弱中的英国。如果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战争开始,英国必然不能坐视不管。这样可以利用印尼削弱英国的势力,让那个小岛回到自己应该回到的位置上去。”谢落夫伸出手指强调道,“同志们,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印尼人口过亿,更多的人口就代表了更大的国家承受力,所以不要看马来西亚人均更有钱,但实际上战争吃亏的是马来西亚,因为印尼的承受力更强……”
战争一旦开始,最没用的指标之一就是人均鸡的屁,不管你多有钱,一顿火炮下去都是无产者,这个时候就比就是谁的无产者比较多了。印尼人口过亿,马来西亚人口才一千多万,打起来压力更大的肯定是马来西亚,加上英国在内也不行。
就算是经济上,也是印尼强,马来西亚这是人均比印尼要强,而在总量上人口过亿的印尼承受力比马来西亚高上不少,所以凭借马来西亚自己是绝对顶不住的,把自己打穷了,说不定会爆发革命。
“安德罗波夫同志、乌斯季诺夫同志,马来西亚将近一半的人口是华人,华人是很少参军的,这样看来马来西亚人口的劣势还会增大。”谢洛夫此时微微一笑道,“所以说印尼很容易就能压制住马来西亚,同时把英国人牵扯进来,达成我们同时削弱美国和英国的目的。”
利用越南战争削弱美国,利用印尼粉碎马来西亚的行动削弱英国,同时削弱两个对手,还有比这种事更让苏联感到高兴的么?
“同时削弱美国和英国这两个敌人,很好。”乌斯季诺夫赞同的点点头,谢洛夫这句话简直说到了他的心里面,他虽然不是指挥官出身,而是一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