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你消息!”虞复笑着说完,转身飘了出去。?
太子看着虞复的身影离开,缓缓坐回到椅中。让朝中大臣和父皇答应这件事,还是需要一番周折的。
他们是不会和自己一样相信一个不明来历的江湖人,更不会轻易动用兵力,激化民间矛盾的。
就算是上次对朝廷有重大功绩的虞复,他亲自见父皇,也不见得父皇会相信他……
太子仔细权衡着各种的可能性和利弊,如果准备不周,冒然说出这样的计划,不但会引来朝中一些大臣的反对,而且会动摇自己的根基……
为了让皇上相信支持这件事,太子甚至私下做好了攻打洞庭湖的计划。
这一夜,太子在书房中一直忙到天亮。
次日朝中,金銮殿上,太子只是抛出剪除武林的话题,大家就尽情讨论起来。
朝中大臣由此生争论,大致分为三派。
其一认为朝廷兵力不足,外忧内患,先稳固根基,不可因此伤了民心,故反对对武林出手。
其二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力争除去影响国基的武林分子。
其三认为攘外民心自定,积极准备和鲜卑战事,到时候武林中人会对朝廷重拾信心……
太子听着这些人的争论,一言未。
皇帝也是从中看出了一些端倪,没有像往日一样面对这样的争论而忧心。他更是好奇太子为何提出这样的议题,自己却是不加入讨论。
这有些不合乎常理啊!
“此事容后再议,朕今日有些乏了!”皇帝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起身打着哈欠离开。
众人颓然退去,太子却单独去尚书房见了皇帝。
“皇上……”
太监从外面进来,话还没说出口,就被皇帝打断。
“是不是太子求见啊?让他进来!”皇帝头也不抬的说道。
“是!”太监总管有些错愕,悻悻然的退了下去。
怎么皇帝知道太子的心思?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父子连心吗?
“皇上态度怎么样?”太子有些不安的问太监总管。
太监总管摇摇头道:“圣上的心思奴才猜不出来,他好像早就知道你会来!”
太子莫名的有些紧张,就像是做了一件错事被人现一样。他心中惴惴不安的进了大殿。
“儿臣参见父皇,今日在朝堂之上引群臣争论,特来请罪!”太子跪下请罪道。
“起来吧!有事直说!”皇帝连眼皮也没有抬一下,翻着满桌的奏章说道。
太子心中更是不安。他紧张的是,自己为了不让计划失败,所以在朝堂上……
可是皇上的态度,让他根本无法判断他的态度。
越是关心一件事,越是容易被关心的事物影响。此刻的太子就是这样,就怕自己一言出错,让整件事搁浅。
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只能像虞复所说那样“后悔”了。
“你好像有事要说!直接说吧!”皇帝对太子的反常一点也不意外。
好像他所作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就连他见过虞复和他心中谋划的作战计划都已经看穿。
“儿臣得到情报,以公孙虎为的江湖乱党要在洞庭湖湖心的君山火拼!”太子略作犹豫,直接说出了事情的主因。成败就此一举,与其患得患失,不如直接将事情摊开来说。
“乱党?你什么时候把这个词和那些江湖人连在了一起?”皇上有些意外的问道,脸上却是有着玩味的笑容。
“江湖豪杰当思社稷艰难,为君分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寸土之宾莫非王臣。公孙虎为的江湖人士,目无朝廷法纪,自然是乱党!”
“嗯!继续说下去。”
“儿臣愿意亲自带兵,围剿洞庭湖,将那些江湖草寇一网打尽。还我大宋百姓一片安宁!”太子说道。
“剿灭江湖人士不是那般容易,你是如何得来的消息,又为何如此有信心?”皇帝也不再为难太子,而是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虑。
皇帝略顿后继续语重心长的说道:“你可想清楚,如果这是江湖人的诡计,到时候朝廷兵,他们聚众叛乱,当此内忧外患之际,对我立国之本可是大有威胁啊。”
太子终于在皇帝的口气中知道了他的态度。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动不如不动。
不动可以维持现状,动则引火烧身。
“消息来源极为可靠,不知父皇还记得虞复吗?”太子小心的问道。
当年虞复独闯皇宫,让皇帝心中极为忌惮。
这几年他一直没有狠下心来动武林出手,就是因为虞复。
虞复实力不及公孙虎,虞复能够轻松进入皇宫,那么公孙虎一样可以。
如果真的惹怒公孙虎,万一闯入皇宫,自己的身家性命可是堪忧啊。
“记得!他难道还活着?”皇帝神情复杂的看向太子问道。
“消息就是虞复托人传来。公孙虎及他手下的高手,虞复会设计引往别处。同时他有足够的把握除去这个祸患。至于他的党羽,虞复希望朝廷出手,在洞庭湖除去……”
太子把虞复对他说的话了一遍。
皇帝没有说话,他仔细的斟酌着虞复的为人和他的实力,然后盘算着这样做对自己的好处。
如果真的能够像虞复所说:以后自己治下,将没有如此有力的江湖势力,国中民心所向,鲜卑和苗疆就不足为患。
太子忧心忡忡的看着自己的父亲,就像是等待着最后的宣判,内心的焦急一览无余的展现在他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