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本就多疑,飞龙禁军是皇帝的亲军,却跟天策府跟萧去病有着如此深的渊源,纵使从理智上更愿意相信高力士,但是在潜意识里。李隆基却怕的要命,自然是连忙点头,让高力士出殿让人去叫柏欣和杨南前来。
与此同时,杨国忠又抓紧时间讲他的情报是如何来的。绝对没有错,李隆基脸色越来越差,两人开始商议如何对付流言,如何对待朔方军、河西军、陇右军。
高力士听了,再次心急如焚劝谏道:“陛下。不可啊,堵不如疏,一味用强,岂不更加让长安百姓人心慌慌,岂不更加将人心推向天策府和兰陵王?
这分明是兰陵王的计策啊,他想用这个办法和陛下争夺人心,剪除陛下左膀右臂,陛下如此猜忌飞龙禁军,朔方军,河西军。陇右军,岂不正遂了兰陵王的意!”
李隆基理智上未必没有和高力士一样的想法,萧去病心机如此深沉,做事如此隐秘,真要已经收买了飞龙禁军,朔方军,河西军,陇右军,又岂会轻易让杨国忠知道?
可是在内心深沉,又有另外一个更强烈的声音响起。人心难测,连安禄山那样看起来直肠子,憨憨傻傻的人都能一直欺骗自己,这些武将都不可靠。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是真的呢?如果朕什么都不做,岂不是坐以待毙?
“力士,那你说,为今之计朕该如何呢?”
高力士连忙恭谨道:“为今之计。阿郎宜下诏罪己,励精图治,刷新朝政,与此同时,追回之前旨意,命令天下各镇兵马共讨幽州叛军,并奖赏有功人员,特别是天策府,建宁王,兰陵王。
唯有如此,才是顺应民心,才能和天策府、兰陵王建宁王争夺人心。阿郎四十年太平天子,虽有小错,然过不掩功,人心依然在陛下这里,边镇各将依然拥护陛下。
这个时候,兰陵王和建宁王若再要行什么不臣之事,就是谋逆,非但天下百姓各镇兵马都不会支持他,就是天策府的将士也不会跟着他们谋逆。
陛下,那可是誓守大唐,最忠心大唐的天策府啊。到时候就是天策府兰陵王,建宁王也只能俯首称臣!待天下大治之后,陛下想怎么处置天策府,兰陵王、建宁王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吗?
只要阿郎诛除身边的奸臣,如开元时期,任用贤相,用心朝政,大唐必定为之一新,为之振奋,陛下虽下诏罪己,却获得了全天下的拥戴,又何乐而不为呢?”
李隆基微有犹豫,他也不是没有过要重新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提高声望的想法,只不过现在天策府对他皇位的威胁这么大,一切还要先等解决了天策府问题之后再说。
好死不死的,见他犹豫,那边高力士又赶紧补了一句:“阿郎,兰陵王曾经向老奴,也就是让老奴传话给陛下,做出保证,他对大唐绝无二心,只要陛下能诛除奸邪,刷新朝政,励精图治,他就一定谨守臣节,唯陛下之命是从!”
杨国忠也不干了,还真是会咬人的狗不叫啊,这高力士平日里恭谨小心,谁都不得罪,现在却一口一个诛除奸邪,这奸邪说的不就是自己吗?
自己在官员和百姓里面的声望如此恶劣,唯一的依靠就是陛下的支持,这要是陛下稍有犹豫,自己这一家就万劫不复了。
于是杨国忠也噌的一下跪了下来,着急道:“陛下,兰陵王身怀操莽之心,他就是想要篡汉的王莽啊,王莽篡汉之前多谦恭啊,他的话怎么能信呢?”
李隆基也一下想通过来,他自然相信高力士对自己的忠心,但要说相信萧去病不会篡权夺位,他死也不信。
于是他一下怒了起来,厉声对高力士道:“力士,你休要再替那逆贼说话,若不是朕深知你心,光凭你刚才的话,朕就应该治你死罪!”
高力士连忙吓得顿首谢罪,口称自己一时糊涂,说错了话,心里却在不住哀叹,完了,完了,陛下这下要被杨国忠这头蠢猪害死了!
很快的柏欣和杨南就被带到,杨国忠亲口与之对质,两人自然矢口否认,杨国忠气得暴跳如雷,口口声声两人就是有问题。而李隆基也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竟然就真的将两人论罪关了起来,若非高力士拼死求情,差点就推出去斩了。
即便如此。李隆基仍然不放心,在杨国忠的不断强调下,于是命中使宦官带着数百飞龙禁军,手持敕书前往朔方军,河西军。陇右军以做监军,实际控制军队,郭子仪、安思顺、哥舒翰若有违命可立杀之。
而这一边左右飞龙军使柏欣和杨南入狱,乃命杨国忠长子杨暄为左飞龙军使,杨国忠小舅子裴昱为右飞龙军使;金吾卫大将军长孙全绪代杨暄为左天武军大将军,杨国忠的次子杨昢为金吾卫大将军。
杨国忠高兴极了,陛下还是信任自己,还是要倚重自己,而且长安城八成以上军队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简直太爽了。人生顶点有木有!
他示威也似的颇为轻佻地看了一眼脸色难看得个昆仑瓜(茄子),正不住唉声叹气的高力士,哼着小调就走出了紫宸殿,去安排镇压百姓议论,还有收服飞龙禁军军心的事去了。
哼,这些长安百姓还敢骂我,叫你们骂,通通抓起来!飞龙禁军不是很牛么,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