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听着各种各样的吆喝声,轻声问王承恩道:“真有御厨后代制作皇宫的粽子在外面卖啊?”
王承恩笑了笑,道:“您别听他们瞎喊。那店里有御厨后代可能是真的,但不可能有御厨的手艺。要是那人有御厨级别的手艺,早被各家大酒楼或王爷诸侯们挖回去了,不可能在大街上吆喝售卖。他们也就忽悠一下低级官员家属和平民百姓而已,当不得真。”
杨毅点了点头,这跟后世很多商人打广告一样,总是有一些夸大其词的,以此吸引消费者的光顾。
因为今天是端午节,街上卖粽子的很多,但也有售卖其他商品的。胭脂水粉、衣服布匹、金银首饰等日用商品,都应有尽有。基本上,一个家庭日常所需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在长安街及周围买到。
杨毅在长安街逛了半个时辰,觉得这里热闹归热闹,人来人往的,却少了些市井的味道。长安街附近的人,无论是商人还是顾客都是有身份的,大家都彬彬有礼,不吵不闹的,听不到什么民情。
杨毅决定还是到应天府那边去逛一下,那里有个著名的景点,杨毅在后世早有耳闻,却从未到那里旅游过。现在正好那里在举行龙舟比赛,去逛逛街,看看划龙舟,听听民情,都挺不错的。
于是,大家沿着长安街往西,经过大中桥、大中街,再往南走了两刻钟左右,就到了秦淮河边上。
这里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构成了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倾倒的烟花之地——十里秦淮,杨毅对这个地方也是闻名已久,早想一见。
如果杨毅还是后世一小屁民,倒是可以进十里秦淮的青楼画舫里参观游览一番。但现在贵为九五至尊,自然不能进那些地方了。要是传扬出去,还不让天下人笑掉大牙啊。
虽然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逛青楼嫖妓的例子,如宋徽宗与李师师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杨毅可不想自己以这种形象流传天下。本来前任朱由检丢了半壁江山就已经让民心动摇了,自己再传出个皇帝逛青楼的大新闻,那还不威信尽失啊!
但不进去,还是可以在两岸逛一逛,看一看这些青楼画舫的造型的。再说,十里秦淮也不是只有青楼画舫可以逛,还有夫子庙、江南贡院等文化景点可以游览。
或许是因为天色尚早的原因,那些青楼门口守门的小厮都无精打采的,也没看见几个人进去。可能要到了下午或傍晚,这些青楼的生意才会开始火爆起来。
虽然进青楼的客人不多,但外观景色倒是不负盛名。入目所见,两岸青楼酒肆林立,河中舟船画舫无数,金粉楼台、艳帜高挂,一副太平盛世的繁华景象。
如果不是刚从北方逃过来,光看秦淮河两岸的话,杨毅还以为真是到了太平盛世呢。难怪杜牧将这里形容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确实是一种畸形的繁荣。
虽然青楼没几个客人进去,但岸边却人潮如织,乃是正在观看应天府组织的端午节龙舟大赛的游人百姓。那些画舫可能都接到了应天府的命令,全部被锁在河边,河道中央没有一艘画舫。
杨毅自然不可能到河边拥挤的人群里去钻,于是叫几个侍卫去找临河的酒楼有没有靠窗的位置。
询问了好几家酒楼,所有的位置都被有钱的文人豪客霸占了。找不到观看龙舟比赛的位置,杨毅只能沿着河边大道继续往西走。
过了一会儿,一栋古色古香的酒楼印入眼帘,牌匾上一看就是名家书写的“书香楼”三个大字,让人一看之下就肃然起敬。
这时,书香楼的门前却围了一圈看热闹的。正有几个身着士子衣冠的年轻人挤在酒楼门口,想要进去,却被门口两个身强力壮的壮汉拦住,说什么也不放行。
“怎么回事?去打听一下。”杨毅对身边的一个贴身侍卫吩咐了一声。
那侍卫应了一声,上前去找了个人询问了一番后,回来将情况告诉了杨毅。杨毅这才知道,这书香楼在秦淮河边算是一家比较另类的酒楼。
他们不接待平民百姓,平时只接待秀才以上有功名的文人士子。而且里面的酒菜都是顶级,价格昂贵,一般人是消费不起的,据说有真正从皇宫退休的老御厨在里面当主厨。
因为书香楼临河,刚好利于观看龙舟比赛的原因,每年端午节都会被许多文人士子挤爆。今年酒楼掌柜的改了个规矩,出了些对联,不问来历,只要对上就能进去,却又不能跟前面对上的人重复,反倒难住了一些人。
那几个士子就是对了几个下联,却跟前面已经进去的人重复了,然后再也对不上来。于是仗着以前是这里的熟客想要硬闯进去,却被掌柜的下令拦住,硬是不放行。
“这么说,里面位置应该还剩很多?”杨毅听了侍卫的回答,眼睛一亮,问道。
那个打探消息的侍卫答道:“是!听说到现在进去的人不到20个,整栋楼靠窗的桌子有十多张,肯定还没被占满。”
杨毅点了点头,道:“那你看到他们出的题目没有?”
侍卫点头道:“看到了,就挂在门口的,但我没记住。”
杨毅吩咐几个侍卫道:“你们过去,把上联记下来,过来告诉我。如果对得上,咱们才过去。”
杨毅的想法,是让这些侍卫去把上联记下来告诉他,他用ie查一查。能找到下联就过去,找不到下联就不要去丢人现眼了。要他现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