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央行垄断货币的发行,那谁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人呢?大致上,新出炉的货币的流通顺序是: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各大银行放出信贷-->企业融资发展等等-->领薪水的平头百姓;通货膨胀使先拿到新钱的人比链条末端的人更具优势。同时,通胀稀释了债务,使债务人的压力减轻,因为所偿还的货币是贬值的,而债权人相应的财富则缩水。再者,用以评估通胀的主要指标cpi并不能记录整体的通胀情况,看似平稳的cpi让人误以为这是通胀的全貌,而许多资产价格的暴涨却未被捕捉与体现。总结下来,通胀导致的这场财富大转移的面貌是:财富从越接近底端的人流向越靠近上层离新钱越近的人,财富从越是绰有余裕的储蓄者与借出者流向越是债台高筑的负债者,财富从越无产的现金与存款持有者流向拥有越多资产的人。
在现实中,这一切的受益者显然不是普通人,而是拥有更多政治关系、更富裕且更有权势的人。譬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几轮信贷扩张将货币供给量几乎翻了4倍,它这么做并没有拯救经济,它只是拯救了华尔街的权贵,维护着表面繁荣;财富从普通美国人手中被转移至华尔街兜里,又因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元可向外国输出通胀,剩下的道理大同小异。
在垄断的货币体制下,通胀是偷窃,通缩也是另一种财富转移,只不过方向相反——通胀是一种隐秘的掠夺,通缩则是一种隐秘的慈善:比如,一个人把自己的1亿元钱一把火烧光,他减少了货币总量,制造了通缩,其实,他也将自己的购买力分摊给了所有人。
自由市场在提供商品与服务上是最高效、最公平的制度,货币概莫能外;自由银行系统下的自由竞争将形成一套靠谱、负责、稳健的货币体系(未来再撰文介绍自由银行是如何运作的)。不过,中央银行系统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消失,所以退一步讲,通货紧缩不该被继续妖魔化下去;通缩应成为人们的朋友,我当然不是主张任何人用烧钱的方式给他人悄悄地输送购买力,而是说,价格的下降如同上文的思想实验中一样理应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现象,物价的下跌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在经济衰退时也是如此——收入水平下降,难道还要让人们承受物价高企吗?
主流人士所鼓吹的温和通胀,实际就是鼓吹温和地抢劫、让人不知不觉地被抢,加剧着贫富差距;尽管贫富差距本来就会自然存在、无可厚非,但这种货币干预导致的不公则是不道德的,更糟的是,这种不道德引发的不公常常被怪罪到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头上——明明是特权作恶,资本主义却背着黑锅,比窦娥还冤。然而,隐蔽的财富转移只是其一,后患更大的恐怕是对投资的误导、对经济结构的扭曲,由此创造出虚幻的“繁荣”迟早要被市场清算,直至泡沫破裂,更苦涩的恶果才会显现。
下次你再看到有主流学者或财经人宣扬货币刺激、担忧通胀过低时,别再被他们误导迷惑了。试想,你非常爱国,决定帮助祖国完成通胀目标,你在工作室里哼哧哼哧做了一批精致逼真的法币钞票,你正准备将它们投入市场刺激经济、抬高通胀,但结果可想而知,你的这颗爱国之心会被狠狠掐灭,因为个人印钞是造假币的重罪,只有央行印钞才叫刺激经济——呵呵,这十分值得玩味吧?
外一篇一个正确的商业周期理论
商业周期是个能给人以“凌绝顶”之感觉的高大上概念,关于商业周期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譬如:凯恩斯主义理论、货币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实商业周期理论、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等等;当今,前两者占据了主流学界。然而,有一种理论长期受主流排斥却生生不息,尤其在那80多年前“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发生之后(2008年的“大衰退”),这一支商业周期理论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它就是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auheory);毕竟,早在2008之前就指出问题所在、预警危机的人几乎都持有奥地利学派的洞见。
其实,古典经济学家休谟(davidardo)对商业周期已有一套相当准确的解释:在政府的干预和袒护下,部分准备制的银行所制造的信贷扩张及随之而来不可避免的信贷收缩导致了繁荣与萧条交替循环的周期——这是一个正确的商业周期理论的雏形,但这个理论还不够丰满完善,直到一帮奥地利人的出现。
奥地利人米塞斯(ludienvonb?-bawerk),并于1912年的著作《货币与信贷理论》(t)中为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奠定了框架。米塞斯的学生哈耶克()对奥派商业周期理论也有巨大的贡献,并且在1974年凭此成果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遗憾的是,米塞斯在1973年去世,与诺奖殊荣擦肩而过。
要明白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首先必须理解利率的作用。利率不仅仅是租用货币所需支付的价格,它还协调着人们的时间偏好、决定着生产结构。
当利率由市场决定时,更多的储蓄意味着可贷资金量供给更大,因此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