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这样的事情,朱子清也颇为无奈。以前看小说影视剧之类的,总觉得世界上应该没有这样的脑残,这样的情节都是小说家编造出来的。可是没想到今天居然真给他遇到了。
对不起,我误会你们了。不是你们瞎扯淡,原来这个世界真的有这么多脑残。朱子清心中默默的向前世被他骂过的网络小说作者们道歉。
围观的人见没热闹可看,都走开了。不过此时再也没有人敢小觑他了。原本一些觉得他年龄小软弱可欺的人也都悄悄的收起了小心思。对方年龄小是真,却一点都不好欺负。
朱子清是掐着表来的,所以没过多久,考试就开始了。考场是一间巨大的会议室,装下一百个人绰绰有余。随便找了个座位刚坐下,四位监考官就走了进来。
说文解字征文大赛除了初赛命题是提前公布的之外,剩余几轮考试,命题都是采取现场抽签方式确定。
具体来说就是,组委会事先写好数百命题,放到一个透明的玻璃箱子里。开考的时候由主考官当众抽签,抽到哪个就是哪个。
关于命题,有一个小典故。最早的时候命题是由《说文解字》的总编来出。据说有一次出题的时候总编大人打了个喷嚏,然后那一届的总决赛题目就是“阿嚏”。
事情被曝光后,参赛者就不乐意了。这也太随便,太不尊重人了。然后为了平息众怒,他们才想出了这个办法。
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稀奇古怪’的命题了。也许是受到了那位总编的影响,出题的人很多有不按常理出牌。五花八门什么样的命题都有。甚至连替自己写祭文这样的命题都出现过。
这样特立独行的方式,再次招来了参赛者的反对。当他们故技重施准备利用舆论迫使组委会改变这种‘轻浮’的命题方式时,却发现再也找不到支持者了。
原来,正是因为这样不走寻常路的命题方式,让说文解字征文大赛多了一丝趣味性,吸引了众多对文学赛事不感兴趣的人的关注。每当这样的命题出现,都会引起全民探讨。
文学对普通人的吸引力越来越低,这样的事情不但前世存在,这一世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多少人绞尽脑汁都没办法解决的难题,居然就这么被说文解字征文大赛误打误撞缓解了。整个文坛都因此受益,怎么可能有人出来反对。
就连外国的很多文人学者都不甘寂寞跳出来插一脚,用这样的命题写文章。更有很多国家的文学赛事直接宣布引进这种开放的命题方式。
这更了不得,往大了说这就是文化输出,是任何一个强国大国都非常重视的事情。身为有数的强国之一的华夏,对这方面的需求尤为迫切。
于是,公民日报、党报等等国家喉舌都对此事就行了专项报道。就连新闻联播都为它预留了十秒时间。而央视每年都会制作一期介绍大赛的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一小撮反对者自然就没人理会了。
在全场一百双眼睛的注视下,这一次的命题被主考官抽取了出来。只有一个字:燕。
虽然只有一个字,过于言简意赅。可是比起那些‘奇葩’的命题简直好太多了。
所有参赛者看到这个命题,都松口气露出了笑容。但对于等待在电脑前的无数观众来说,这个命题实在太让他们失望了。
说文解字征文大赛的命题都是同步公布到网上的,很多被命题吸引住的人都会第一时间等候在电脑前。可惜,这次他们又要失望了。
“已经两年没看到‘奇葩’命题了,好失望啊。”
“要不我们一起呼吁,让他们添加一道‘奇葩’题吧。”
“楼上脑残儿童,大家别见怪。喜欢说文解字征文大赛就是因为它实事求是,不搞虚假那一套。如果按照楼上说的人为操作,那它和其它比赛有什么区别。”
“严重支持楼上。最开始关注大赛是因为’奇葩‘命题。这么多年过去,关注早已成为习惯。喜欢却是因为它不搞幕后交易那一套。”
网友讨论的在热闹,和考场上的众人都没有多大关系。确认命题无误,都埋头构思起来。能从千军万马中杀进百人大名单,哪个没有傲气,谁都不愿意当被淘汰者。
朱子清也久闻‘奇葩’命题的大名,心中一直在嘀咕,生怕命题太偏门找不到可以搬运的文章。当看到‘燕’字的时候,总算放心了。继而一股不可抑制的喜悦涌上心头。
前世他看过能和‘燕’字扯上关系的文章很多。但有一篇却在第一时间冒了出来。那就是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这一篇曾经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在世界上都享有极高的赞誉。但很少有人知道《海燕》的全名叫《海燕之歌》,它也只是高尔基著名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恰好,朱子清就看过这部短篇小说。
就是它了,朱子清瞬间就做出了决定。不过紧接着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是把《春天的旋律》整个搬运过来,还是只搬运《海燕》。
按说搬运全篇是最保险的,可《春天的旋律》的主题是讽刺专制暴政,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放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就是号角。放到享太平数十年的现代社会,能否被大家接受还是个问题。这里面存在很大的风险。
《海燕》在前世能成为世界名篇,和它讽刺专制歌颂自由革命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去掉历史背景,它的文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