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入海口庙街,冰天雪地,北风凛冽,气温已经下降到了零下三十多度,整片大地都是一片白色,冰冻的黑龙江江面上,也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
旌旗猎猎作响,即将出征的六百辆雪橇整整齐齐停在校场上,排列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队。原本是五百雪橇出征,后来又多打造了一百辆雪橇来担任后勤补给的任务,这样就达到了六百辆雪橇,一千五百雪橇兵的人数。
“雪橇真是好东西啊!”郑袭自言自语道。
自从有了雪橇之后,冬天的运输就不再是麻烦事了。本来郑袭依靠黑龙江的水上运输,但是到了冬天,冰封千里,黑龙江结冰,船只无法通航,就连去库页岛的航线都冰封了,人和马要通过冰层过去,速度又慢,运输效率又低。
现在有了雪橇,冬季的运输就不成问题。
不管是清军还是罗刹人,在冰天雪地里面都只能窝在他们的城堡里面过冬,可是拥有了雪橇的明军,却能在冰天雪地里面来去自如。
冰封之前,去科尔沁部侦察的骑兵已经回来了,带回了科尔沁草原地图,以及科尔沁部落冬季驻扎的地图。
科尔沁部虽然也是属于游牧民族的部落,平日里在草原上没有固定的地点,四处游走,寻找水草地放牧。但是到了冬季,冰雪覆盖了草原,科尔沁部也是只能在一个地方呆着,没有人愿意在冰天雪地里面四处行走。
冬季里,黑龙江八旗兵的警惕性也下降了许多,冬季到来,罗刹人也是窝在他们的城堡里面过冬,不会四出劫掠,八旗兵不需要整天绷紧了神经要对付罗刹人。
而在地广人稀的黑龙江,各个蒙古人驻扎的部落,和各个渔猎民族的部落之间,还有八旗兵的城堡之间,间隔都非常远。冰天雪地中,八旗兵基本上不会出来巡逻,明军的雪橇兵可用从城堡和部落之间的空白地带通过。
酝酿了差不多一年的雪橇兵雪地奔袭计划终于要付诸行动,郑袭心中激动万分,他走到点将台上,环视了一圈。
九百战兵身披鲜艳的棉甲,手持各种兵器,威风凛凛的站在雪橇边上,每一名雪橇兵脸上都流露出一种自信。战兵方队后面,整整齐齐站着六百名辅兵,每一名辅兵身上也披着厚实的棉甲,背上背着罗刹火枪,腰间挎着斧头。
其实这些辅兵都有很强的战斗力,他们中大部分都是跟着郑袭从南方来到这里的郑家军老兵,每个人都身经百战。
“各位弟兄们!”郑袭站在台上拉扯开嗓门大喊,“为什么鞑子会占领了我们的大好河山?女真建奴其实才多少人?为什么会让他们得逞?就是因为有人给他们当帮凶!这帮凶里面,有汉人,也有蒙古人!而女真建奴的第一个帮凶,就是科尔沁部!可以说,没有科尔沁部的帮忙,女真建奴就无法征服蒙古!无法征服蒙古,他们就不可能入关!今天,就让我们报仇雪恨,把第一个投靠女真建奴的科尔沁部落从草原上抹掉!”
“杀奴!”郑袭的几名部将亲兵齐声大吼。
“杀奴!杀奴!”众雪橇兵士气高昂,一千多雪橇兵和一万多郑袭部将士们齐声高吼,喊声震天,直冲云霄。
郑袭环视了一圈,下达了命令:“儿郎们,出发!砍下科尔沁部的头颅,给布木布泰那个老妖婆送上新年礼物!”
“出发!”各基层军官大吼。
一千五百雪橇兵登上雪橇,负责驾车的雪橇兵挥动马鞭,战马牵引着满载着士兵、草料和粮食的雪橇,在雪地上缓缓加速。
雪橇虽重,但是雪地上的摩擦力非常小,除了一开始起步的时候比较费力之外,雪橇的速度提升上来之后,顿河马就能拉着雪橇,以六到七公里的时速,在雪原上缓缓小跑,这对于马匹来讲一点都不费力。
这千里奇袭计划是经过周密策划的,这几个月来,不仅雪橇兵每天训练,而且郑袭的指挥部里面也每天在沙盘上面进行推演。根据侦察骑兵送回来的情报,出击的雪橇兵选定好了线路,制定好目的地。
雪橇兵人虽然不多,可是在冰天雪地里面拥有任何军队都无法比拟的机动性,而且还有非常强大的火力,特别是炮车雪橇,一辆雪橇就等于是一艘陆地上行驶的小型战舰。
这可以说是这个年代最原始的装甲兵!装备有火炮火枪,自身还有装甲和速度。蒙古人的骑兵追不上他们,碰到敌人多的可以撤退;碰到敌人少的,可以歼灭。
寒风凛冽,曹永赶着满载状态的雪橇,在千里雪原上行走。他的身上穿着两件棉甲,外面还有一件皮甲,棉甲里面穿着暖和的毛衣,头戴镶嵌着铁片的牛皮头盔,外面再加上一顶狗皮帽子,高领的棉甲本来就保暖,又加上一条围巾,手上还戴着皮手套,在冰天雪地里面赶着雪橇,一点都不会觉得寒冷。
后面的车厢内,帆布斗篷拉了起来,堆满了草料的车厢内十分暖和,蔡志超和张狗仔舒舒服服靠在草堆里面,这样的长途旅行并不会感觉累。
虽然说曹永是赶车手,不过在行军的时候,赶车的工作是轮流的,曹永赶了一段路后,就换成蔡志超来驾驭拉车的马匹,再过一段时间,换成张狗仔来赶车。
根据要求,雪橇兵每天行走四个时辰,每个时辰运行二十五里左右,每天可以行军百里,大约二十多天的时间可以抵达两千多里之外的目的地。如此的行军速度,堪比当年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