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战辽东>第一百七十九章 可有路引?

这是一个葫芦型的小港湾,里面泊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

最大的渔船也不过丈五之长,在葫芦口外那三座小山般的大船前,就如同蚂蚁一般了。

最大的是那艘形制古怪的西洋船,尖尖的船头不算,船头上还伸出老长一截木桅,上面系着三角形的白帆;高低错落的三根桅杆间,密布着粗细不一的绳索,看得人眼晕;最离谱的是这西洋船的高度,我的天,比它身后的大福船都要高出一截去!

从未见过西洋船的渔民们只来得及仰视了一下那艘巨舰,便纷纷抄起船桨朝葫芦口划去——楚家的伙计已经说了,每送一船人上那艘西洋船就给两个大子儿,渔民们还能不跑快点儿?

乱哄哄的葫芦口上,几百号辽东流民或是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裹,或是挑着不知装了些啥的担子,甚至有人还推着快散架的独轮车,在十几个楚家伙计的招呼下,吵吵嚷嚷的排队等候上船。

有眼尖的渔民一眼就看到了远处站着的楚家小少爷和他的船老大葛骠——湾子口村附近都在传,这楚家少爷这趟出海捡了个聚宝盆,随便扔点东西进去就能变出金银财宝来,都传疯了。

那楚家少爷也不是干站着,不时和这些穷得叮当响的流民们笑呵呵打招呼,后来更是蹲下身和流民群里一个小姑娘说了半天话,还从怀里掏了包糖豆递给她,让渔民们很是不忿——俺家说起来还跟楚家沾亲带故呢,咋没见给俺家孩子送包糖豆?

“他曹婶,你这都是什么呀……公子都说了,那边衣服鞋袜什么都给发,全是新的,你说你还带这些破烂干嘛?白占地方!”葫芦口上楚家那个名叫赵海的伙计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和个中年女人闹着磕,他的话却让这些渔民的耳朵一下立了起来——什么?衣服鞋袜白给?还全是新的!

败家呀!

就有老渔民暗中大摇其头,很是为张氏不值当,怎么养了个这么个败家玩意儿,就有聚宝盆早晚也得败光。

腹诽归腹诽,活儿还得好好干,两个大子儿呢,够买半升白米了!

装满了七八个流民后,老渔民摇着橹朝那艘巨舰划了过去,小心地靠在船边后,高高的甲板上垂下一个大大的藤筐来,每次装上三人后就缓缓地拉了上去。

清空了渔船,老渔民摇着橹返回葫芦口,还没到呢,就听远处一阵喧嚷声,伸长脖子一看,祸事啦。

只见一大群皂隶,簇拥着两顶小轿,呼呼喝喝正朝葫芦口而来;走在最前头的,是快班的班头,腰里插着铁尺,手中托着根铁索,走得虎虎生风;皂隶身后还跟着百十号街头青皮,手中拎着各色家伙。

好家伙!这是要来拿谁?

老渔民见势不妙,调转船头就朝私港里划——为了两文钱蹲大牢可不合算。

葫芦口上顿时安静了,刚才还吵吵嚷嚷的辽东流民们停下了脚步,扎煞着手看着那一大群皂隶直走到了楚凡跟前才停下来,却没人注意到赵海已经一闪身不见了。

小轿直逼到楚凡身前三尺方才停下,轿帘掀开,登州通判那张冷酷的脸出现在楚凡面前,紧跟着的小轿里,推官也下来了。

“楚凡!尔可知罪?”

通判脚刚落地,便声色俱厉地喝道。

“我有何罪?”楚凡冷冷回答道,背着手连礼都懒得行,眼角余光扫视着那位快班班头——他倒想看看对方敢不敢当真把铁索套到自己头上。

那通判指了指“金凤”号,又指了指那群呆立不动的流民道,“你勾结西夷,贩我大明子民为奴,眼中可还有王法吗?”

他这挑拨离间的话起了点作用,在流民中引起小小的骚动,不过很快便平息了——这群流民中,上次做工的女人们是骨干,哪里挑拨的动。

通判说完,扭头问那推官道,“严推官,私贩人口,该当何罪?”

那推官拱手道,“依《大明律》,略卖人口为奴婢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推官话音刚落,楚凡一下仰天大笑起来,好半晌才收声道,“此地总共469人,388口,每名成丁均与我东印度公司签有契约,现有知府衙门户房之印为证,不知通判大人所谓略卖人口该从何说起?”

说话间,葛骠已将一大叠身契递到了那通判面前,那通判略翻了几张后,脸色越发难看了——他只知道楚凡在招人,却不知蔡知府早已将招人的首尾料理清楚了,所以才吃了这个瘪。

“既有身契,却还罢了,”沉吟了一下,那通判又把矛头转向了“金凤”号,“可这船只如何却是西夷的?你身为生员,却勾结西夷,意欲何为?”

“此船虽是夷船形制,可却是我福建杨氏所有,何来西夷之说?”楚凡还未说话,身后流民中挤出一个人来,不是杨地蛟却是谁?

只见他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一叠文书,递到了通判手上,不仅有船契,甚至连包括登州在内的各地路引都有。

那通判还不信,拿起船契凑到眼前仔细看,见上面明明白白写着,“西洋形制船只一条,三桅,船长若干,船高若干,船宽若干。”上面是泉州提举市舶司的关防。

这下通判彻底傻眼了,不易察觉地那推官交换了一下眼色——他俩都是王廷试的铁杆亲信,是以通判接到王廷试的信以后,两人商量了好几天,觉得要直接向东印度公司下手是不成了——登州的官绅入股的太多,他俩可不敢捅蚂蜂窝——这才定下从楚凡招募的这些辽东流民入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九章 可有路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