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民国二十六年我来自未来>第四百四十五章 日本经济实况

等荣家兄弟离开后,陈毅有些不放心的说道“这荣家我也知道,当年号称在衣食上掌握半个中国,怎么现在却舍重庆而来苏北呢?”

姜诚笑道“因为荣家不是官啊。”

陈毅哼道“自古这些贪官污吏最为可恶,从黄巾起义到逼上梁山,这么多年了怎么就杜绝不了呢?我看还是他们都是为自己做官,不是为人民做官的缘故。”

说到吏治,刘大可也点头说道“我们苏北根据地才成立了多久?已经处理了好几起各地官员违法乱纪的事情,虽然那些事情都不大,大都是多拿一些粮米,但可以看到,这吏治问题一刻都不可停缓。”

姜诚想了想后世的做法说道“我们现在一切草创,大部分同志都是心怀家国理想的,但日后太平起来,必然会有不少为了自身利益而加入我们,想想历代王朝,哪个不是开始清如水,后期浊如泥呢?我认为这吏治不能抓抓就放,总要出一个长期的整治办法。”

姜诚等人在这里说着话,而在万里之外的东京,御前会议上,裕仁正听着让他感觉无比难受的报告。

“启禀陛下,刚刚统计出来的结果是,现公债总额已高达253亿日元,而在昭和十一年(1936)时还只有10亿日元,而我各大银行的担保储蓄额也从8亿日元增加到了47亿日元,货币流通已从26亿日元增加到了79亿日元,物价增加了一倍以上。”

说话的是新上任的财相櫻内幸雄,他弯着腰看了一眼新上台的内阁首相米内光政说道“从开战以来,我国的经济每况愈下,现在不仅仅大米等粮食出现了问题,就连工业所需要的煤铁也有所不足了,更加别说石油和橡胶了。”

米内光政是原来的海相,由于连云港失陷和蒙古完全失守等坏消息,终于使得裕仁忍无可忍的把原来是平沼骐一郎给踢了下去,又因为德国在欧洲开战,石原去德国考察后回来大力鼓吹德**事实力之强大,使得本来就和德国有好感的陆军更加希望和德国结盟,裕仁询问石原后,得知此事并不是结盟的好时候。而海军恰恰是不支持和德国结盟的团体,所以裕仁便选择了海军出身的米内光政。

而当时的米内光政还没有当内阁首相的准备,当天皇大声的向他宣布”的时候,米内光政只感觉浑身仿佛被电击了一般,完全没有兴奋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山本五十六敢只打了一天就撤退的原因。但也因为米内光政是海军出身,使得陆军一直心有不服,尤其是连云港失陷后,海陆军之间的冲突更是每天都在上演,看的裕仁都感觉脑袋大了几圈,米内光政也感觉身心疲倦,他认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中国战场实在是个泥潭,必须快速解决,而经济上也因为战事极为疲惫,必须找到新的方法,所以联合櫻内幸雄在今天的会议上准备好好告诉众人帝国的底细。

裕仁揉了揉脑袋问道“经济上的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再次发行债券是否可以呢?”

櫻内幸雄低头说道“陛下,债券是需要人购买的,现在欧洲正有战火,只有美国还可以购买,但由于我们久战不下,销售的情况并不好,我们只能鼓动国民购买了...但这对我国来说,作用并不大。”

东条英机问道“税收呢?是否可以增加?”

石原斜眼看了东条英机一眼说道“法人所得税已经了增加80,个人所得税增加了30,遗产税增加了10,我们还废止了股票所得可抵扣40税额之规定,并建立了财产税,烟.酒税等新税,十一年支那战争爆发后,又实行临时增税及创立“华北事变特税”,十三年又创立“支那事变特别税”,还要加税?如何加?增加到100么?”

东条英机一副同意的表情说道“有何不可呢?帝国的子民本就应该为帝国服务,而且我认为帝国还有很多人没有这个觉悟,我前几天去翻了一下东京几个居民区的垃圾桶,发现里面还有食物,可见帝国百姓的日子还是不错的,还有食物可以浪费。”

说着东条英机站起来对裕仁鞠躬说道“陛下,我建议再次追加税收比例,同时号召国民同甘共苦,昔日明治时期,正是天皇陛下带头节流,制造战舰,才使得日清一役大获全胜。”

裕仁听到这句话不免感到头疼,但他在外面又是处处以他爷爷明治天皇为榜样的,只好说道“那从明天开始,再次削减皇室三分之一的开支吧...至于增加税率,再看一看吧。”

櫻内幸雄说道“由于我国税率较高,使得多发货币也不会立刻体现危害,但现在我国日元的汇率却不断的走低,由于山西、蒙古的失去,帝国的煤炭失去了一个重要场所,而现在帝国的资源有一半左右都来自于海外。其中铁矿石52.3,铁矾土100,橡胶100,石油80,盐63,棉花及羊毛99.9,废钢铁67,铜.铝.铅锌等均为一半及一半以上。而其中绝大部分又来自于美国和英法。”

东条听到这句话,突然明白米内和櫻内幸雄这次的意义了,他激动的说道“既然如此,就南下,南洋有大量的资源可以供给我们帝国使用。”

虽然石原此时也支持南下,但他并不希望东条出头,他哼道“南下?一个中国我们就打的极为艰苦,再打英美法?你真的读过军校么?”

东条气的摸着腰间说道“石原!你有本事就出去和我决斗,我们用武士的方法解决问题。”

石原翻了翻白眼说道“我是将领,你还是自己去当二等兵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五章 日本经济实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