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军事历史>三兴大汉>第134章 孙策兵伐庐江
一松,作沉吟状,大声笑道,“何至于此,何至于此?我只不过是想过去与袁术相商一下,让他主动将我等放回江东,又岂会与其闹翻?毕竟我可以不要自己的脸面,却不能不顾及先考的名声。我欲将传国玉玺奉上,并帮他做最后一件事情,获取自立的机会。如此以来。我方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外人也不能在说什么!”

……

孙策骑马,带着几名亲卫,风驰电掣奔上,直到袁营的营门。果如他自己所料,片刻之后,营门自动打开了。

到了军营,孙策环顾四周,只见众兵个个精壮,心中暗想,“看样子袁术是打算给我一个下马威了。”

“孙将军请!”

到了门口,只见里面右边一排武将站得笔直,这些人年龄身高不同,眼神中却皆含煞气,显然久经战阵,其中大多数的人孙策都曾相识。

左面则站着一排才干气质各不相同的文人,令孙策垂涎不已。

再看中间,就见得了袁术,此时的袁术虽然须发凌乱,满目血丝,但依旧稳立如山,气势迫人。

见着孙策,袁术哈哈大笑,豪爽的问道,“伯符何时醒来的?也不派人通知一下本将。”

看着袁术故作亲热的样子,孙策不由心中冷笑,但还是摆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来,行礼谢道,“谢将军关怀,孙策今日方醒,自觉已无大碍,便亲自赶来拜见将军!”

“哦?我还以为伯符是听说了什么谣言,赶来探问与我呢?”

袁术似有所指,孙策则摆出一脸茫然的样子问道,“不知是什么谣言?”

袁术自觉言语有失,故作佯怒道,“没有什么。只不过某些竖子,不来附我,而是从了我们家的奴才,令人有些恼火罢了!”

见到事情并没有到了最坏的一步,袁术不由轻舒了一口气,转移话题道,“不知伯符今日前来,还有何事?”

孙策闻言,眼睛一红,竟然落下泪来,当场跪伏于地,大声哭求道,“我这几日重伤卧床期间,丹阳连来了好几封密信。因为我昏迷不醒,众将不敢私拆,一直等我醒来,才将密信交给我过目。不想却是舅父求援的急件。”

“原来因为我方势大,前丹阳太守周昕,竟然与庐江的周尚联合在一起,共同抵抗舅父。虽然舅父兵力强大,奈何初入丹阳,根基不稳,因此与对方僵持不下,仅能蜷缩于一地,进退不能。”

“不想这个时候,贼丹杨、宣城、泾、陵阳、始安、黟、歙诸险县的贼帅祖郎突然袭击舅父后方,使其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只能退居芜湖。如今弹尽粮绝,又困守多日,恐怕已危在旦夕!”

“舅父自有待策亲厚,宛若亲生。如今有难,策不能见死不救。策愿意献上传国玉玺,请将军放行,允孙策先考旧部往救舅父,以全孝义!”

孙策字字泣血,感人肺腑,说完之后,就连连磕头,响声沉闷,血浸地面,额头上血肉模糊,白骨森然可见。

但袁术却面色铁青,不为所动,双目中更是射出森森寒光,直欲杀人!

而帐中文武,皆是低眉顺眼,眼观鼻,鼻观口,无一人出声,只有孙策“碰碰”磕头声,在众人耳边回荡。

这时杨弘眼睛一转,计上心来,挪到袁术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袁术皱眉思忖了片刻,最后虽然有些不甘,还是阴沉着道,“伯符一片孝心,感天动地,本将自然没有不成全的道理。只是吴景二人困顿多日,最缺乏的还是粮草。我军的状况想必你也清楚,哪里还有什么余粮,供给汝等?”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我军没有,不代表着庐江没有!你自可分兵两路,一路由少量精锐携带汝军中的余粮,先行救济吴景;另一路主力则由你率领,拿下庐江。到时候你只需给我三万斛军粮即可,我自会上表朝廷任命你为庐江太守,也算全了我们袁孙两家的情谊。到时吴景等人可进可退,你们也拥有了一块稳固的后方!”

孙策闻言大喜,微不可察的瞥了杨弘一眼,大声应诺,一边令人会营中取来传国玉玺,一边向袁术保证,必不负其所望,一定会拿下庐江!

孙策不知道的是,历史上他凭借着孙坚的旧部,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攻下庐江。而在拿下庐江之后,袁术则毁信弃诺,任命刘勋为新的庐江太守。

只是如今此战提前来临,也不知历史是否会沿着原有的轨道继续前行。


状态提示:第134章 孙策兵伐庐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