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刘琰来到了十月家。
刘琰和朱老爹、陶氏打过招呼后就说:“二舅、二舅娘,我娘请你们去我姥家一趟,有些事情与你们商量,另外,还请二舅把贵子舅也一同请去。”
朱老爹心知是要说一下昨天晚上的事,就说:“行,我们这就过去。”
接着对陶氏说:“你和琰哥先去吧,我去请贵子哥。”
陶氏应了声,三人就一同往外走去。
十月虽然知道刘其芳被找到了,但具体么回事就不知道了,就问朱栋:“大哥昨晚到底是咋回事呀?”
朱栋就笑了笑说:“这事具体的经过我也不清楚,你问你二哥吧,他当时就在边上。”
朱林就说:“想知道啊?那帮我做双鞋吧。”
十月知道朱林是逗她呢,王氏现在把朱林侍候的舒舒服服的,就说:“行啊,我给你做,可做完完你别嫌我不如二嫂做的好。我也答应给你做鞋,这回可以说了吧?”
朱林就说:“小丫头少找借口,你要是做了我就穿。”
接着就把昨天的事情说了一遍,朱林是个孩子气的人,而且极有讲故事的天赋,这件事在他嘴里说出来,那叫一个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把十月和刘氏、王氏听得欲罢不能,老问“然后呢?”。
朱林都说完半天了,王氏还在回味呢。平时朱林小俩口,也好逗他闷子什么的,王氏每次都把朱林说的当真,让朱林十分在成就感。
不过十月觉得朱林说咋有点不对味呢,他说的好像不是寻人记,而是西厢记。十月也就想由衷的对朱林说一声:革命工作不分贵践,八卦事业不分男女。
陶氏到了朱老爷子家后发现家里来了好些人,不过也都是亲戚,有朱保贵大哥父子,还有材子媳妇的几个哥哥。陶氏一看这样就进了西屋,朱玉冬母女及小吴氏母女都在西屋。
陶氏和朱玉冬、小吴氏打过招呼后,就看了看刘其芳,发现真像朱老爹说的那样,脸上神彩弈奕的,没有受到惊吓后的憔悴样子,她边打量刘其芳边说:“芳儿,没啥事了吧?”
朱玉冬愁道:“今天我找你和二弟过来,就是想说芳儿这个事不要传出去,毕竟对名声不好。昨天帮忙找人的也都是亲戚,今天我也都找过来了。”
陶氏还怕刘其芳连累十月的名声呢,就连忙说:“我们当舅舅、舅娘的肯定不能把这事往外说,孩子们我回去也会告诉他们不人往外说,栋儿他们都是大人了,知道轻重。”
小吴氏和陶氏一个心思。所以也说:“都是自家亲戚,打声招呼,谁也不能往外说这个事。”
朱玉冬其实担心的另有其事,就说:“我也知道大伙都知道轻重,不能往外说。就怕有人心打听,毕竟昨天那大的阵仗,瞒也瞒不住啊。”
陶氏和大娘互相看了看,不知道她这话是啥意思,昨天的阵仗地确大了些,难道她是埋怨大伙不应该大张其鼓的找人?
小吴氏心说帮忙还帮出错了来了,就没好气的说:“那你说咋办呀?”
朱玉冬没理小吴氏,对陶氏说:“二弟妹,你看这么的行不行,就说是十月丢了大伙帮忙找,毕竟十月年纪小。”
陶氏听她说完脸色就变了,说道:“我们十月今年也九岁,也是大姑娘了。你们要名声,我们就不要了?你要是敢这么往外说,我现在就出去把这事说出去,让爹给我们做主。”
朱玉冬和刘其芳听陶氏这么说,脸色也不好看了。说十月丢了这个主意是昨天刘其芳跟朱玉冬提的,昨天母女俩回西屋后,朱玉冬先给她压压惊,接着娘俩就歇下了。
可毕竟出了出了这么大事,母女俩哪能睡得着,而且朱玉冬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这事对姑娘家的名声毕竟不好。特别她们还想跟杜家结亲,杜家是官宦人家,把名声看得很重。
朱玉冬就语重心长的说:“你以后可不能这么冒失了,这事杜公子回家不能跟他爹娘说吧?他爹娘要是知道了对你还能有好印象吗?不行,明天娘得把今天帮忙找人的都叫过来,跟他们说一声,这事可不能传出去。”
刘其芳也想名声的事了,所以她也后悔了这事办的太冒失了,愁道:“杜公子应该不能说,他不是那种爱说闲话的人。昨天那么多人都看到了,肯定昌瞒不住了,那咋办呀?娘。”
朱玉冬就安慰她说:“没事,娘想办法。”
刘其芳心思来快,心说不如找个替罪羊,就说:“要是说没事,肯定没有人信。不如跟二舅说说,就说十月丢了,大伙帮忙找人的。一是十月年纪小,以后大伙也就都忘了这事了,对她也没什么影响。二是二舅家毕竟不像咱家,是耕读之家把名声看得重。”
朱玉冬一想也对,今天就对陶氏说了。但她和刘其芳没想到陶氏根本就不答应,她俩也料到陶氏不能轻易答应,但以为只要好言好语的劝劝陶氏,再允诺刘琰中了功名就帮十月找门像样的亲事,陶氏就能答应,但没想到陶氏回绝的这么不留余地。
其实换了谁都不能答应,这事不论对谁都不是个好事。而且她们也有点太自以为是了,凭什么她自己犯的错要别人替她承担。
陶氏气得不行,说完连看都不看她们一眼就走了出去。
小吴氏看陶氏出去就说:“这二平媳妇脾气还是这么急,不行就不行呗。芬儿,走跟娘去劝劝你老婶去。”
说着领着朱芬也出去了。
刘其芳看陶氏这样,就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