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夏宁的亲事也开始提上了日程。来问的人很多,但方氏悄悄打听后都不大满意,不是爹娘不地道就是男方人品不太好。香草得知后,就含蓄的提醒方氏先不要急,以后有的是机会。方氏想着香草认识的人多,她此时还是个姑娘家做事难免束手束脚的,以后成了亲走动就方便多了,又想着自家境况越来越好,夏宁肯定也会水涨船高,定能说一门适合的亲事。因此她便气定神闲起来。这么一弄,就有那不开眼的媒人传出闲话说方氏太挑剔云云。
这话传到了孙氏耳朵里,孙氏不止一次的跟何氏和王氏叨咕:“你瞧春宁娘那架式,大风天穿绸子,抖起来了。好像她那二闺女是天仙似的,人人都配不上她。”孙氏心里是十分嫉恨。她闺女冬宁跟夏宁同岁也到了说亲的年龄,可上门的媒人却寥寥无几,而且提亲的人家不是穷就是男方长得丑。孙氏气得牙痒痒,又不敢得罪媒婆,生怕以后没人上门。她这股气就全撒到方氏和夏宁身上,那一张歪嘴就没说过正话。
没过几天,方宁家又来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媒婆。这人便是朱红玉的娘朱汪氏。朱汪氏态度和前次是判若两人,显得十分亲热,拉着方氏嫂子长嫂子短的叫,仿佛两人多好似的。方宁真想拿尺子量量她的脸皮,跟何氏比比谁薄谁厚。
朱汪氏笑眯眯地把方氏全家夸了一遍,从人到狗到鸭子没一项漏掉:“上次正赶上我心情不好,说话多有得罪,嫂子你一向为人大度,可别跟我计较。”
方氏勉强一笑:“舌头跟牙齿还有磕碰的时候,乡里乡亲的,哪能计较那么多。”
朱汪氏东拉西扯了一会儿就扯到了方氏的几个女儿身上,好听的话不要钱似的一筐筐倒出来:“嫂子,我也瞧了,咱们村里的姑娘就数你家三个丫头最出挑,不论是相貌还是那气派,一点都不像乡下的,倒像是城里头的。”
“哪里哪里,这几个丫头又粗又笨,我跟她爹也不会教。”
“……嫂子,我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女孩子光长得好还不行,关键是一定得嫁得好,否则的话,一朵鲜花插不到好地方,过不几年也就萎了。……我这儿有一门顶好的亲事,我一看到你家二丫头就觉得她挺合适。”
方氏就礼节性的打听了一下是什么样儿的人家。当她听清楚男方是何方神圣之后,脸不由得拉了下来。她强忍着才没发出火,嘴里却不由自主的带了诘问的语气:“她大姑,你家小叔子跟你是平辈,我家夏宁该叫他叔,这头一条,辈份就不对。更别提你家小叔子还大了我闺女十一岁呢。”
朱汪氏满脸堆笑的解释道:“嫂子,咱两家又没有血亲又不是同姓,这辈分也是瞎排的,我们城里头没这么多讲究。再者,年纪大的男人懂得心疼人,你看我们当家的不也比我大了好几岁吗?哎哟,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家那位对我真没得说。”
方氏懒得敷衍她,站起身说道:“她大姑你自个坐吧,我先去干点活。”朱汪氏脸皮再厚也呆不下去了。她一见事情不成,也懒得再装了,索性就原形毕露,眉楞一挑,刻薄地说道:“你也不想想,他小叔要不是年纪大些,会找你们这些乡下姑娘?有福不知道享,真是没见识。”
方氏气得满脸通红,还没想好话对付她,方宁早就准备好一通话回她:“汪大姑,你想讨好不喜欢你的婆婆,也不能把我姐往火坑里推吧?我家跟你有仇吗?你小叔子要真好,你会这样沿街叫卖似的到处说亲吗?你家要真是有福享,你会从当年的三分像鬼变成如今的十分像鬼吗?我娘是没你有见识,她至少不会进了火坑还沾沾自喜也不会自欺欺人。”
朱汪氏气得五官几乎挪位,她尖着嗓子大声嚷道:“行行,我就等着瞧,你们家到底攀上什么高亲!”
方氏立即接道:“俺们家的事不用你操心。”朱汪氏气呼呼地离开了。
这件事没过去多久,就有人风传说孙氏和朱汪氏走得很近,接着又有人说,朱汪氏要把冬宁给说到城里去。村里一下子轰动起来了,有眼红孙氏也有不屑的。
到了六月份,上次做的松花蛋已过了四十天,可以拿出去卖了。这东西销路果然不错,方宁又做了少量的凉粉凉皮拿出卖,销路也不错。那位卫家的管事三五不时的光顾方牛子的铺子,为了拉拢对方,方牛子鸡鸭什么的没少给他送。眼见着方家铺子的生意越来越火,宋老财的心越来越沉重。其实按理说,他铺子里的东西十分齐全,有很多大件都是方牛子店里所没有的。方牛子因为本钱有限,只卖些小零碎,分的客流也有限,但宋老财连这点客流也不舍得,他总觉得那些人都该是他家的客人。两人时不时的有些言语上的龃龉,关系越来越越紧张。不知道是宋老财管束着,还是宋乔要用功读书,总之他最近极少到河洼来散心找人了。
时间飞快地流逝,转眼间,夏去秋来。中秋快要到了。方宁又捣鼓着要做月饼,今年的月饼不仅有传统的枣泥和五仁馅,又添加了咸肉和果酱馅。因为方牛子的熟客颇多,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