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导演?”张少陵将目光从草稿纸转移到徐峥的身上,“有没有信心?老实说,我是生意人,如果电影不赚钱,我是不会答应出钱拍摄的。 ”
徐峥迟疑了一下,虽然他对这个剧本比较有信心,但是到底能不能赚钱他还真不敢肯定,“刚才我留下了一下,观众对《夜·店》的反应非常不错,既然这样的电影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觉得《人在囧途》一样可以。”
“如果没有权威的评估结果,我很难说服自己拿钱出来!”张少陵看了一眼徐峥,见他脸色渐渐变的失望,突然笑了出来,“不过既然你这么坚持,那我就当给你个面子,给你提供一个一展所长的平台。”
闻言,徐峥大喜,“你答应了?”
“当然…”张少陵将根本没看几眼的剧本交还给徐峥,对他来说,投资这部电影不是看在它会给自己带来多大收益,而是出于对徐峥这个朋友的认可,“说说需要多少钱吧!”
徐峥接过剧本,心中也明白张少陵对于自己的看重更甚于金钱,不由有种“终遇伯乐”的感动,“700万左右,总成本应该不会多于1000万。”
“那我就投给你1000万好了,和《夜·店》一样,如果费用超标,可以随时找我提出来!”
“谢谢!”徐峥心中突然一动,问道,“对了,你们公司签约演员和导演吗?”
“当然了!”张少陵惊讶的看着徐峥说道,“你不会是想进我的公司吧?”
“我孤家寡人也很久了,既然有你这么好的老板,帮你打工也无所谓!”
出道这么多年,徐峥经历的事情也很多,知道娱乐圈的人向来都是里外不一,所以在和以前的经纪公司解约之后一直都是自己打理自己的事业。他不是不想找个靠山,只是因为各娱乐公司的老板们大多都把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卖了。
张少陵是他这么多年来遇到的最年轻的娱乐公司老板,可能也是因为这一点,他还没有变成那个视利益为一切的商人,他的真诚和魄力让徐峥心折,难得的让徐峥打从心里有一种为他效犬马之劳的冲动。
“那可太棒了!”张少陵真诚的说道,虽然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是他知道徐峥是一个善于琢磨,善于思考的实力派演员,签约他对公司绝对百利而无一害。
两人又谈了一会儿就分开了,至于和徐峥签约的事情,自有相关的工作人员会找他详谈,而关于《人在囧途》的投资,张少陵也交代了公司的财务部进行处理,反正到时候徐峥会是公司的签约艺人,到时候他直接立项,然后找财务批款就可以。
……
《夜·店》的公映在第二天被刊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娱乐版块,诸如:
“有中国式的模式化大片,就有模式化的小片。”
“中国电影的未来。”
“夜店,老少皆宜的绿色喜剧。”之类的好评层出不穷,第二天的豆瓣影评就高达7.5分,其中给到四星的观众占到总数的50以上,对于一向苛刻的豆瓣影评人来说,第一天就拿到这样的高分,已经十分不容易了,毕竟《夜·店》这部电影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当然,除开好评之外,一些网络的声音也点出了《夜·店》的败笔。
“又一场闹剧,盖里奇到底影响了多少导演?”**娱乐的报道如此说,文章中将导演杨庆不断引用那些似乎不完整又似乎是现实的底层人物形象,但又并未完整将其串联起来的情况大加指责,对于结局的“不出意料”也给出了批评。
同时,文章也对国产喜剧的未来产生了担忧:“国产喜剧面临着类型化:无厘头表演的延续,盖里奇风格的叙事,葛优化的底层或中层人民的形象,冯氏编写加葛氏铿锵有力的音调字字句句清晰有力的台词,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不过不管还有什么,国产喜剧需要自我突破,难道国人就没有自己的幽默么?又或者国人只有马大姐,张大民?我怀念谢园的孩子王……那才是中国式表演,我怀念东城西就……那才是中国元素。”
总的来说,《夜·店》的好评还是占了大多数的,类似**娱乐这样专业的评论,其实很多观众也不会去看,毕竟他们进影院看电影更多的还是追求欢乐,什么“中国喜剧电影的未来”之类的评论,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过遥远。
第二天的首映,《夜·店》成功拿到了500万的票房成绩,经过统计,票房首周就突破1500万,对这部小成本电影来说,成绩相当不错。当然,取得这样的成绩影片的排期是很重要的因素,在很多地方的影城,影院老板几乎是按照好莱坞大片的待遇来对待这部影片,不过虽然如此,但是《夜·店》仍然几乎场场爆满,不得已只好将同期其他几部电影的排期挪出来,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观影观众对于《夜·店》也给出了一致的好评,不仅仅掏腰包进入影院看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而且会自主的帮它做宣传,在这一股风潮下,《夜·店》的第二周票房居然和《窃听风云》的2400万持平,在《麦兜响当当》的2600万之下,并列排在第二名。
两周过后,《夜·店》的总票房已经超过3900万,离张少陵所说的4000万目标只有100万而已,时间还有很多,毫无疑问,《夜·店》票房跨过4000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事到如今,大家再想起张少陵在